顏志穎
摘要: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實現了長足的進步,為此部分教師已經從原本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實現了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和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狀態,對于提升學生的素養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一門需要依靠實驗展開的學科,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環節中,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保證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實驗教學;創新
在初中物理教學的環節,部分教師認識到學科的基本特點,并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就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反饋,尤其是在實驗環節,通過完善實驗開展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操作和科學分析能力,滿足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的教學任務要求。由此可見,初中教師要積極做出改變,創新實驗教學辦法,通過多種教法結合的方式,引入新型活動,在刺激學生興趣生成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核心素養水平。
一、重視過程,引導自主學習能力生成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其操作的過程,從資料查找出發,參與小組分析活動,并能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反饋,與其他成員共同分析,進而實現精準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更為注重對結果正確與否的評判,對過程的關注程度不足,因此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要求教師重點關注在實驗中學生知識、能力的形成過程,在其中滲透問題分析和處理的辦法,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中。
例如,在開展影響音調高低的實驗中,教師要在準備環節布置資料查找的任務,要求學生查找有關體現音調高低的生活實踐現象,并在學習平臺上對實驗流程有所了解,進而更好地參與到課上的探究活動中。預先設定預習任務和觀看視頻講解有助于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充分利用其課余時間的基礎上,使得其能對其中不解之處做差異性的反饋。課上指導其將鋼尺伸出課桌邊,伸出的長度不斷變化,感受其所發出的聲音特質的變化,而后保持同一長度,運用不同的力道撥動尺子,同樣觀察振動頻率和感受聽到的聲音。通過自主實驗,學生對現象加以整理,發現在實驗中所聽到的聲音會呈現出隨撥動尺子的力度和伸出的長度而變化的規律,為進一步研究規律,教師要繼續深化,引導其將“控制變量”“音調”“振動”等物理名詞內化。
二、樹立目標,引導實驗操作能力生成
實驗是手腦并用的過程,在這一活動中,學生要觀察儀器、操作物體等的變化,并結合具體的現象給出合理的分析結果,在此過程中其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均得到了鍛煉。因此要提升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在開展前預設實驗目標,從三維目標的角度,確立此次活動的重難點。實驗中要引導學生準確觀察實驗物體,集中注意力,將目光放置于引起變化的具體操作上,同時給予每個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對其在實驗中產生的疑問予以尊重,并對與實驗相關的質疑展開討論,從而在分組實驗的過程中使其各項能力都能很好發展。
例如,在開展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實驗中,教師要為每個小組分發實驗器材,其中包括:石棉網、酒精燈、鐵架臺、盛水的燒杯、溫度計、試管等,在提前將實驗流程視頻發送至學習平臺后,要求其自行將實驗所需要形成的表格設計完全。其中要包括時間、海波溫度、蠟溫度三個大項,并在橫向設置對應的時間。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基本上都能將溫度計準確插入到試管中,僅有個別小組其對于溫度計的插入位置操作不當,此時可提醒其將溫度計合理插入。在準備工作結束后,觀察溫度計示數,上升到40℃左右后,間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溫度的變化數值,最終在完全熔化后,繼續記錄幾次數值。在此實驗中,教師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提出:石棉網、攪拌器、圖表的作用來踐行此活動引導學生明確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以及養成細致觀察與合理記錄習慣的目標。
三、關注反饋,引導正確科學精神生成
實驗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尚未成熟,此種情況下,如若將整個實驗分析過程都交給學生將會使其受到困擾,因此為培養核心素養,引導其生成科學精神,需要關注反饋,及時給予指導。
例如,在開展水的沸騰實驗時,教師要在實驗中關注學生的反饋,部分學生對于紙板的作用以及最終得到的結果與沸點為100℃的結果不相符而感到困惑,此時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梳理整個實驗過程,通過理順實驗步驟,從而說明造成結果不準確的原因可能是: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含有雜質;溫度計測溫不準等,由此培養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確保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能滲透核心素養,通過明確目標,引入新模式新方法以及關注反饋的辦法,進而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能力著重培養,借助實驗操作,使其掌握物理分析方法和實驗模型,從而達到各項能力與思維兼并發展的效果,實現為國家培養科學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杜曉賀.基于行為矯正技術對初中物理實驗操作能力培養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韓順順.微信小程序在初中物理實驗翻轉課堂中的應用[D].天津師范大學,2020.
[3]徐周豪.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物理實驗創新設計[D].湖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