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虹
摘要: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數學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以及心智發展的情況,運用富有知識性、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以營造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思維能力。本文針對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因“錯”利“導”方法的應用模式進行探討,從而分析和研究如何將因“錯”利“導”的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多元化運用因“錯”利“導”實施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有效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因錯利導;教學策略制定
新課程標準改革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體驗,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課程,其本身就富有獨特性和復雜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較多疑惑和不解本就在所難免,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將因“錯”利“導”的指導理念貫徹數學課堂教學的始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深層次的理解和應用中,更好地發展他們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
一、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對課程教學的實施產生了較大的阻礙,數學計算教學如何細化,如何分析,以引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是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重點。
首先,部分教師習慣了傳統的口授教學方式,以自身過往的經驗作為參考,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及時得到尊重,對數學學習產生了疲憊感。不過,隨著現在多元化的教學手法在數學教學中漸漸廣泛的應用,計算教學的優點也在發掘中逐漸完善,對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提高小學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發揮出顯著作用。
其次,在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的專業素質涵養還需要提升。新課改的目標要求是要全面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但是從目前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雖然有意識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因為對計算教學方法理解不夠到位,導致計算教學方法應用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還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雖然能夠深入講解數學計算的模式,但是只是刻板的講授,沒有將書本的知識立體化,實質性的創新幾乎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優勢。
最后,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模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不僅是跟教師的能力水平相關,還跟此種教學模式是否與學生實際相適應有關。計算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之間,還要累積相關的教學實踐經驗,深入了解學生每個學習階段的情況,及時進行意見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好基本的課業難題,為接下來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四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因“錯”利“導”策略
(一)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犯錯
數學不僅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要求理性思考的學科,數學計算的結果很多時候都是唯一的,而計算的過程卻是多樣化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真正意義上的答案需要通過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來獲得,只要持續進行知識輸出,才能在練習實踐當中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學生在計算3x+5x=80這道方程式的時候,教師實際上只需要簡單引導就能讓學生明白未知數的數值。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自主分析算理的具體含義時,使得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與真正答案出現較大的差異,教師這個時候要發揮引導作用,在肯定他們的創新思維的同時,以溫和的方式糾正他們的計算思維,讓學生理解計算過程的重要性。
(二)培養計算習慣,規范計算思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計算習慣進行培養,以現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在糾正和反復訓練中正確審慎自身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在探究和分析的過程中對各種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過程還有易錯知識點進行訓練,從而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歸納出錯的題型,將整理完畢的錯題按照題型的不同進行記錄,在空白處寫上解題過程的心得體會和錯誤原因,從而對該類型題目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
因“錯”利“導”策略在應用于指導教學中,需要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以此在糾正和規范過程中使學生的計算思路和解題方法能夠符合標準和實際。對于部分沒能及時改正錯誤的學生要嚴格的注意和檢查,對于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可以采取同伴引導的措施,以學習較好的學生來帶動學習較差的學生,給予幫助。教師也要落實好講解的任務,使學生能夠對某類題型計算形成準確理解,規避相同類型題目的錯誤。
三、結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調動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因“錯”利“導”策略引導學生在探討中打開思路,形成多種解題思路,縮減知識盲區。教師也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的能力,對各種疑問進行探究,不斷強化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從而構建高效的數學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紅軍.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研究 [J].新課程·中 旬,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