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秀
摘要:在給高校學生實行舞蹈教學時,從風格性的角度考慮,對其講解民間舞蹈非常必要,能夠促進學生在舞蹈姿態和風格掌控方面加強技能,所以,教師就必須要進一步注重風格性的民間舞蹈教學。那么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師就需要從提高舞蹈鑒賞能力、掌握舞蹈姿態與風格、營造教學氛圍三個方面給學生實行教學,進而為學生在舞蹈方面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校舞蹈;民間舞蹈;風格性;發展策略
引言
對于高校舞蹈教學來說,想要保證其中民族舞蹈教學彰顯高度的風格性,教師就應當將舞蹈文化充分融入到舞蹈教學中,并從地域文化、藝術風格的角度,對各種民間舞蹈姿態和特征分別進行探討,讓學生在充分明確相關常識的前提下,也深切領悟到各民族舞蹈所展現出的個性美,同時在舞蹈姿態中正確傳承與傳播地域文化,以此使舞蹈動作更具有文化含義,所以也就有必要深化探討高校舞蹈教學中民間舞蹈的風格化發展。
1引導學生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審美意識
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舞蹈都是從現實環境中總結和創造而來,所以其中包含了濃厚的、地域性的文化和審美觀點,但在相關教學開展時,教師都未能從這兩個方面做出考慮,這也正是妨礙學生了解民族舞蹈風格的直接因素。基于這樣的考慮,教師就應當在給高校生實行教學時,給學生講明各種舞蹈的文化內涵、創作主體、地域文化、地域性審美觀點等。那么想要保證這些教學環節的質量成效,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本身課堂指導者的職能作用,身體力行,從我做起,以良好姿態給學生樹立榜樣。一方面,教師應當對舞蹈中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和審美觀點進行充分說明,防止有片面敘述和籠絡解說的現象。不僅如此,還應保證教師所說明的內容都具有現實性和可用性,這樣能夠切實保證學生對民間舞蹈的風格有充分了解。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民眾審美觀點時,必須要進一步突出學生作為知識探索者的主體地位,切實發揮教師作為課堂指導者的職能作用,保證所進行的理論闡述,和舞蹈的肢體語言,都具有高度的引領性和指導性,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相關學習的熱情和專注力,并對地域性文化和審美觀點有充分領悟,提高學生繼續參與相關學習和舞蹈訓練的積極性,保證學生能夠在具體的舞蹈常識學習和訓練中,繼續對舞蹈文化進行深化探究,促進學生能夠對民間舞蹈風格有深刻掌握。
2對民族舞蹈動作與風格的由來進行剖析
民族舞蹈動作的形成過程,是一個不斷加工、提煉以及升華的過程,當前高校舞蹈教學中所教授的民間舞蹈,已經具有了穩定的動作體系和風格體系,但是對民族舞蹈動作與風格的由來進行剖析,能夠促進學生合理把控舞蹈姿態,了解民間舞蹈風格。為此,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總結民間舞蹈發展,從而為民間舞蹈“風格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對民族舞蹈動作與風格的由來進行剖析進行剖析的過程,要求教師能夠深入了解民間舞蹈的形成,并對民間舞蹈各類特色動作做出深入、清晰的講解。如在采茶舞教學過程中,由于采茶舞來源于茶農的田間勞作以及對生活中各類事物的模仿,因此,教師可以將采茶舞視頻、茶農勞作視頻作為剖析采茶舞動作與風格由來的切入點,促進學生充分了解舞蹈動作與實際勞動姿態間的緊密關聯,讓學生在肢體動作改進環節上,能夠從真正采茶舞的角度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當給學生講解采茶舞肢體動作的發展脈絡,確實保證學生在充分領悟動作要領的同時,也加強風格剖析能力,保證學生能夠由此進行拓展性的思考,積極探索其他類型民間舞蹈動作的發展歷程,從而切實加強學生專業領悟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
3創設民間舞蹈風格性教學情境
近幾年來,舞蹈教學所包括的民間舞蹈,基本上都是廣大民眾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總結出的經驗結果,原生態情境的營造,能夠為民間舞蹈的傳承與傳播提供有利條件。這便促進了教師對舞蹈風格的探討加大重視程度,但也會使學生對舞蹈風格的掌控感到吃力。所以,想要讓學生深切體驗到民間舞蹈創作者的狀態,體驗到民間舞蹈文化的特色,教師應當借助民間舞蹈情境的營造,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想要保證所營造的舞蹈情境能夠實現高度的風格性,教師就應當先行對民間舞蹈的發展歷程有全面知悉,比方說,地域文化、地域性風土人情等,然后再結合所設定的目標,主題和學生喜好等,營造適宜的情境。也就是說,在基于風格性的角度考慮,來營造民間舞蹈教學情境時,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即表演、現實和形象。所謂表演,是學生完善裝備,創設與舞臺相近的氛圍,保證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領悟到民族舞特有風格的活動;所謂現實化也就是說,在具體教學環節,創設貼近現實社會發展狀態的舞蹈情境,在學生積極拓展思維的條件下,促進其能夠真正了解民間舞的軀體姿態和文化寓意;形象主要是說,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向學生展示民間舞的表演狀態,同時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舞蹈視頻內容進行見解上的交流,讓學生在相互表述中,真正領悟民間舞蹈的風格。
結語
在給高校學生實行舞蹈教學時,基于風格性發展角度考慮,為其民間舞蹈的練習進行指導非常必要。那么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就應當先給學生講解地域特色文化、舞蹈姿態風格及其緣由等,同時再借助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促進學生對民間舞蹈的風格性有充分領悟,以此為高校民間舞蹈快速向風格性層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江曉宇. 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家. 2021(06)
[2]萬力. 普通高校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山海經. 2015(17)
[3]郝蓉. 高校舞蹈教學對陜西民間舞傳承創新的探索研究[J].?長江叢刊. 2018(35)
[4]李冉. 節奏意識培養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藝術品鑒. 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