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光華
【摘 要】目的:分析舒適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患兒護理方式不同,將其中48例實施聯舒適護理的患兒作為實驗組,其余48例實施常規護理的患兒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有效性及指標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兒護理有效性對比有統計學意義(2χ=4.909,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92%,對照組為85.42%,且兩組護理指標有統計學意義(t=52.581,53.232,10.280,P<0.05),實驗組血清總膽紅素、日均下降值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對比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給予舒適護理能夠提高患兒護理質量,對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以及各項指標改善有一定幫助,所以可推廣到臨床。
【關鍵詞】舒適護理;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效果
作為一種常見的兒科病癥,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是比較高的[1]。當出現新生兒黃疸后會影響到患兒的自身健康,所以需要在患兒護理指導過程中采取科學的護理指導方案和策略[2]。尤其是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的護理模式選擇上,更是需要做出科學的分析,以舒適護理作為患兒護理模式,可以滿足患兒的護理指導需求,所以能夠在患兒護理過程中推廣[3]。本研究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舒適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患兒護理方式不同,將其中48例實施聯舒適護理的患兒作為實驗組,其余48例實施常規護理的患兒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6d~8d,平均年齡(7.52±1.25)d。對照組,男36例,女12例,年齡6d~8d,平均年齡(7.56±1.36)d。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兒童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兒童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做好藍光照射管理,即1日1次,1次8h~14h,醫生根據患兒血清膽紅素值和經皮膽紅素值決定是否繼續行藍光照射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之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護理前的照射預熱處置,溫度降低到32℃~34℃,環境溫度控制在24℃~26℃,濕度保持在55%~65%左右。②佩戴手套及足套,然后間隔1h為患兒翻一次身。全方位接受照射,期間出現丘疹以及多汗現象時,應該擦拭汗液,然后保持患兒皮膚干燥,且要及時補水。同時在藍光照射過程中,應該為患兒佩戴眼罩。③將患兒從保溫箱內抱出,摘下眼罩,檢查其皮膚狀態,并且進行皮膚清潔,同時也需要做好保暖護理工作。同時應該間隔1h為患兒測量1次體溫,觀察患兒是否發燒。
1.3 觀察指標
①顯效表示患兒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其日均下降值高于35μmol/L。有效表示患兒治療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逐漸趨于正常,日均下降值低于35μmol/L但是高于25μmol/L。無效表示患兒治療后效果無改善,指標無變化。其中,總有效=顯效+有效/n×100.00%。②護理指標,以血清總膽紅素、日均下降值以及黃疸消退時間三項對比為主,分組錄入數據,然后求和均值化計算,用于組間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護理有效性對比
兩組患兒護理有效性對比有統計學意義(2χ=4.909,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92%,對照組為85.42%,見表1。
2.2 兩組患兒護理指標對比
兩組護理指標有統計學意義(t=52.581,53.232,10.280,P<0.05),實驗組血清總膽紅素、日均下降值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對比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2。
舒適護理臨床應用的重點就是對于舒適護理模式的構建,一般情況下,舒適護理模式構建過程中需要針對護理環境做出全面的評價,從細節著手做好舒適護理指導評估方案。并且要以舒適護理指導為基礎,改進臨床護理指導方案和策略,從而提高舒適護理指導能力。經本研究證實,實驗組患兒護理過程中,采用舒適護理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
參考文獻
[1] 何春霞,張恒,呂卓超.不同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患兒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影響觀察[J].重慶醫學,2019,1(A1):305-307.
[2] 蘭雪,路明,王竹穎.雙面藍光照射方案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應用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20,54(1):89-91.
[3] 張治學.多次間歇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J].江蘇醫藥,2019,45(3):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