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青
【摘 要】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小兒秋季腹瀉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筆者醫院治療的100例小兒秋季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0%明顯高于對照組76%(P<0.05);且觀察組平均止瀉時間、平均退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小兒秋季腹瀉治療效果,最短時間內改善患兒由于疾病引起的不適。
【關鍵詞】小兒秋季腹瀉;護理干預;治療效果
小兒秋季腹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疾病會導致患兒電解質紊亂,對患兒帶來極大的影響。對秋季腹瀉患兒在對癥治療基礎上配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明顯改善患兒不適[1,2]。因此本文選取100例小兒秋季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護理干預對小兒秋季腹瀉治療效果的影響。如下所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筆者醫院治療的100例小兒秋季腹瀉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5個月~45個月,平均年齡(18.0±3.5)個月;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6個月~43個月,平均年齡(17.6±3.4)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不大(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對癥治療,補液,糾正患兒水電解質以及酸堿紊亂狀態,對于發熱患兒給予降溫處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如下(1)護理人員針對患兒病情要密切觀察,了解患兒近期飲食情況、作息情況、體重變化情況以及既往病史。詳細記錄患兒病情資料,準確描述患兒精神狀態,監測患兒24小時生命體征。護理人員要重點觀察患兒前囟和眼窩凹陷程度,以及患兒口渴情況,以此來判斷患兒有沒有脫水[3];(2)做好對發熱患兒的護理。患兒體溫如果超過38.5℃可遵醫囑使用退熱劑,若患兒體溫在37.5℃以上不超過38.5℃,且患兒精神狀態良好可對其進行物理降溫。指導家屬讓患兒多喝水,使用溫水擦浴或者冰袋等方式物理降溫,監測患兒體溫情況。(3)做好對患兒的消毒護理。小兒秋季腹瀉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因此病房內要嚴格堅持每日消毒,消毒各個角落。對于新入院的患兒可實施床邊隔離,積極預防院內感染。護理人員在護理患兒前后要洗手,患兒使用的水杯、奶瓶以及餐具等需要清洗之后用沸水煮二十分鐘。每個患兒使用的毛巾、尿布、衣物、便盆等要專人專用,積極預防交叉感染。(4)護理人員要準確記錄患兒嘔吐量、排便次數和排便量,嘔吐嚴重的患兒遵醫囑要及時補液,預防患兒脫水。患兒嘔吐時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堵塞氣道,引起患兒窒息。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加強對患兒的飲食指導,囑咐家屬為患兒食用清淡易消化飲食,減輕胃腸道負擔。患兒可適當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水果、蔬菜中的維生素可促使胃腸道黏膜盡快修復。伴隨患兒病情的不斷好轉可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2)做好對患兒臀部護理。排便次數增多的患兒,護理人員要及時更換尿布。每次排便后可囑咐家屬使用溫水清洗患兒臀部,并涂抹上紫草油,積極預防患兒尿布疹和紅屁股。對于已經出現尿布疹或紅屁股的患兒,護理人員可為患兒涂抹上氧化鋅油或者鞣酸軟膏,并適當按摩患兒臀部,促使血液循環盡快康復;(3)做好對患兒家屬的心理護理家屬情緒會影響患兒康復,護理人員要多多與家屬溝通,將患兒實際病情告知家屬,取得家屬全力配合。此外,對于抗拒治療的患兒護理人員可采用肢體安撫方式,積極與患兒溝通,穩定患兒情緒;(4)向患兒家屬普及有關小兒秋季腹瀉的相關知識,包括飲食注意事項、患兒腹部按摩手法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以及平均止瀉時間、平均退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兒平均止瀉時間、平均退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比較,見表2。
本次研究觀察組在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該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8.0%明顯高于對照組76%(P<0.05);且平均止瀉時間、平均退熱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對癥治療配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患兒治療效果,改善患兒不適癥狀,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穎蘭,田然,趙新平,等.分析施行干預性護理對小兒秋季腹瀉的影響[J].東方藥膳,2019(8):80-81.
[2] 邵燕,鄒虹.對比分析小兒秋季腹瀉患者實行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以及對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0):94,98.
[3] 劉喜鳳.施行干預性護理對小兒秋季腹瀉的影響[J].健康之友,20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