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燕
語文教學是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面對不同的文本,需要教師智慧地教。而語言是情感的表達,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文以入情。所以語文教學應該充滿情趣,教師有情趣地教,學生才能有情趣地學,共同讓無聲的語言文字跳動起來。統編教材一下《咕咚》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學,我緊扣教學目標,積極踐行“智 ?趣”課堂的教學理念,設計如下:
一、游戲導入,滲透方法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我在《咕咚》一課的教學中采用游戲導入方式:第一步的是“學一學”,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同學們模擬出小雞叫聲、青蛙叫聲、自己的笑聲,學生情緒瞬間被調動,課堂教學頓時活躍起來;第二步是“猜一猜”,我呈現出三組詞語,讓學生連線,引導學生在猜字過程中發現形聲字的規律,也鍛煉了思維能力,總結出可以利用形聲字的特點來猜字,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這樣的游戲導入,融情趣和智慧于一體,別具匠心,事半功倍!
二、共讀課文,隨文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我在《咕咚》一課的教學中把識字猜字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來處理。與學生共讀課文,隨文用多種方法識字。我首先引導學生猜讀“咕咚”,鞏固了課前猜讀識字的方法,順勢學習第1自然段,學習“掉”和“熟”兩個生字。這兩個字我引導學生觀察偏旁,結合生活體驗,初步領悟偏旁和字義的關系;其次在接下來的朗讀中,穿插“嚇”“鹿”“逃”等生字的教學。特別是從“鹿”“羊”“象”生字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發現可以把識字和看圖結合起來來猜字,隨機總結這是看圖畫猜字。“野”字是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擴詞,結果學生越擴越帶勁,差一點沒剎住車,哈哈!“領”是運用字理來識記,學生興趣也很濃。多種識字方法的綜合運用考察的就是為師者的教學智慧,對字源的挖掘能力,這樣的識記生字才能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三、借助插圖,緊扣“跑”,學習第2自然段
低年級的課文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識字,還要指導學生學習閱讀。《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本單元閱讀訓練的要素是:根據課文信息初步學會推斷。結合這是連環畫課文的特點,我在讓學生觀察圖畫后,提煉出問題“木瓜掉進湖里發出咕咚聲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為何兔子會跑呢?”學生在推斷過程中順勢引出“嚇了一跳”“拔腿就跑”。我在設計讓孩子理解“嚇了一跳”“拔腿就跑”的意思時是緊扣圖畫,并用演一演,在情境中去理解。需要反思的是面對不同的學生引導的方式要機動,特別對于不善于演一演的同學,如“嚇了一跳”這個詞,我設計為:你有被“嚇了一跳”的經歷嗎?那是怎樣的動作和表情?以往試教的時候一孩子們演得特別入神,我差點都笑噴。但如面對不會演的孩子,又考慮到上課時間的限制,這時我可以示范,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感受即可。最后是帶著表情和動作,讀好人物語言,我示范了,但學生太激動了,自己讀自己的,自己演自己的,所以齊讀效果不整齊。估計對于這樣活潑的朗讀方式,個別抽讀就夠了。
四、觀察學習漢字
寫字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規范、端正、整潔的書寫是低年級寫字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在這一課中選了“嚇”“怕”兩個字結構相同的漢字來指導學生寫字。目的是讓學生發現它們的主筆,著重要把“豎”寫直。并鞏固提示口訣“寫好一筆字要三步走:一看結構二看比例三看關鍵筆畫”,開始寫時提示口訣“拿起筆,把字寫,三個一,要做到。”很好地增強了寫字教學指導的情趣性。
秋水共長天一色,智慧與情趣并存。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