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約梅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文藝先要有表現的情感,這情感必融于一種完整的具體意象,即借那個意象得以表現,然后用語文把它記載下來?!睋Q言之,我們要欣賞到文學作品(非文學作品中也有文質兼美的,這里側重談文學作品中的審美)中的“美”的東西,必須借助“語言”這一中介。培養學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素質是語文教學的最高追求。那么,這就要求學生應具有對語言、文字、文章及文學的審美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記錄下美感體驗,創造屬于自己的審美形象、審美意境,從而使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如何做到這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挖掘文章“美點”,讓學生感受美
語文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首要的一環是對教材的深入把握和理解?,F行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要素,即“美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深入挖掘教材,讓學生從字里行間去體味,去感受作品中的語言美、色彩美、韻律美、形象美、意境美等,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得到最舒暢的審美體驗。
適合中學生學習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扣人心弦的。教師在教學中若將發現、理解、啟發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對語文產生審美直覺,那么,學生就會對作品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感情美和藝術美有較深的認識,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要使學生感受美,關鍵在于教學如何引導啟發學生,想方設法使學生鉆進作品,體驗語言形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去發現美,認識美。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語言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美、理解美。為了對學生進行美育,語文教師應通過詞語教學,挖掘文章內涵,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美。
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多個方面讓學生找到文中的“美點”,讓學生理解“美點”,感受作品所隱含的內在美,從而得到美的熏陶。
二、調動審美潛力,讓學生體味美
語文作為美學的載體,其中既有文學形態的精美景觀,也有教學形式的本身審美體現。教師應該用優美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審美潛力,展示作品意蘊的精妙。中學語文的教材中,有寫朝霞落日的,也有寫湖光山色的,有寫雕塑繪畫的,也有寫音樂舞蹈的;有的婉轉,有的豪放;有謳歌,有鞭撻……這些作品,是學生感受美的前提,有道是:“審美潛力是審美的內動力、催化劑和源泉。”教師的任務在于借助教材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潛力。學生的審美潛力得到調動,審美情感得到誘發,自然有學習的沖動和欲望,自然會體味感受美的事物,從而得到美的享受與教育。
三、誘發想象力,讓學生欣賞美
中學語文課本中,不少作品文質兼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講解、啟發有機結合起來,誘發學生對課文產生審美聯想、想象,去體會課本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情感美和藝術美,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激發他們對生活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想像力是一雙翅膀,它是學生通向美景的橋梁,誘發了學生的審美想像力就搭起了橋梁,掌握了鑰匙,又能增強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四、掀起審美激情,讓學生鑒賞美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激發是學生認知活動、審美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教師可以用精美、生動、親切、感人的語言,描繪妙趣橫生的人物、實物、景物;也可以演示形象逼真的、和教學細節密切相關的動作,創設一種審美情景,這能使審美主體處于情感共鳴之中,又使他們在和諧愉快中得到陶冶,產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急于對課文作審美鑒賞(指審美者對審美對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和品味,從中獲得美感和樂趣)。
這里要注意應選擇美感集中的內容。像“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詩句,賞析時,抓住“綠”字,因它不僅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綠,充滿了生機,而且給人以動態感,從而感受到大自然之美?!段业睦蠋煛分小拔摇蹦恰敖苹钡囊黄?,一個聰明伶俐,天真活潑、善解人意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那甜美的師生情,使學生領悟到了人情美?!盁o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生活美,使人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恬靜和安適……無論是助人為樂,還是克己奉公;無論是抒情,還是議論,都帶有作者的感情因素,即使陰險狡詐、損公肥私,同樣也寄托作者正直、純正的審美思想,是作者挖掘社會美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有了激情,就有無窮動力,有更多的美的享受甚至美的創造。
五、尊重審美個性,閃現智慧火花
葉圣陶主張讓學生自力品文,并“隨時發現一些晶瑩的寶石”,從而得到美的欣賞,“從心里頭說出一個‘美字來,不至于跟別人說長道短”。由于學生藝術秉賦、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心理狀態各不相同,特別是個性不同,審美時會出現異彩紛呈的現象,閃現智慧火花,不是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嗎?因此,我們不能輕易否定學生的個性,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大膽地讓他們去個性審美,閃現智慧火花。
六、促發審美體驗,得到美的享受
語文審美教學要以美感人,以情動人,教師教授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可用“美讀法”讓學生通過對作品聲音的節奏之美的感受,設身處地地深入美的事物、美的意境,達到與作者神相遇、氣相通、心相印、情想融的欣賞境界。
七、激勵審美創造,促進個體發展
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美的一切感受與領悟都是為了創造。前教育部長陳至立說:“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尤其要以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的精神為主。”審美創造(審美主體在感受美、鑒賞美的規律中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能從課本本體發現新形象、新意識、新意義,使之成為藝術之美,從而促進個體發展。要使學生做到這點,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啟迪學生聯想和想象。二是鼓勵學生標新和求異。通過激勵審美創造,學生的品質、性格、思想、認識都會有不同的程度的健全與發展,能力也會得到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是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的審美情趣”。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挖掘作品中的自然美、社會美、親情美、人性美等,以喚醒美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種特殊的美的教育,以達到陶冶性情,健全心理,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以美文育“美”人,是時代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