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要:閱讀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歷來受到廣泛的認同。因此,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學階段的教學核心和主體就是閱讀教學。然而,傳統的英語教學過多的側重于對詞匯和語法的講解,缺乏對學生語篇意識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語篇分析理論更注重對文章深入的理解,而不僅僅局限于文章表層的吸收,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好的開展自主閱讀,對于閱讀的興趣也會因此得到增強,只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語篇分析
引言
語篇是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包括口頭語篇和書面語篇,是人們運用語言的常見形式。語篇知識就是關于語篇是如何構成、語篇是如何表達意義以及人們在交流過程中如何使用語篇的知識。語篇分析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句子內部的語法結構、詞語搭配、指代關系、句子的信息展開方式等,屬于語篇的微觀組織結構。語篇類型、語篇格式、語篇中段與段的關系以及語篇各部分與語篇主題之間的關系,則屬于語篇的宏觀組織結構。本文以語篇分析理論為基礎,探討了如何基于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1、背景輸入,激發圖式
這一階段主要是話題引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向學生展示圖片或影音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背景圖式,加強學生對話題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思考并對文章內容進行預設。高中英語必修一第五單元主要講偉人曼德拉的故事,傳遞一些偉人的優秀品質。在閱讀課導入部分,設置“看句看圖猜名人”的游戲,讓學生通過一些描述名人的句子及詞語去了解幾位大家熟知的名人。利用背景知識預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然后自然導入到該節閱讀課主要講的內容。在正式閱讀之前,銜接問題的設置,應有一些梯度而深入的話題,例如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融入、對文中一些現象的人文思考和啟發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自主思考,培養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在這篇閱讀中,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名人與偉人的區別,然后讓學生思考偉人具有哪些品質,引導學生盡可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為后文的討論做鋪墊。通過問題討論,啟發學生用發散思維去思考,使得他們在讀前就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情境,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
2、挖掘語篇信息,發展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不斷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實踐,所以,教育者在帶領學生進行語篇分析的過程中,要改變之前教師講,學生聽的閱讀教學方式,而是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研究、實踐的平臺,以課本教材為根本,以配套的閱讀題為重要參考,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自主挖掘所閱讀語篇中的多樣化信息,包括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中心思想是什么,主要要素是什么,傳遞的情感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來回來問題,表達自己的收獲和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的角色,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支持和贊揚,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做出針對性的引導和指導,點明方向,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一來,學生在自我探究、表達的過程中,挖掘語篇信息的能力,語言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注重任務設計,培養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價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并能夠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的去傳承、弘揚中華文化也是高中英語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并能夠從西方的文化背景著手去閱讀文章,分析文章也能夠擁有更地道的英語學習體驗,獲得更好地英語閱讀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文化品格培養的重視程度,并能夠以所閱讀的多樣化語篇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合理的進行任務設計,注重語篇知識、文化內涵的拓展和延伸,以達到更好地培養效果。具體來說,可以從語篇內容分析類閱讀任務、語篇內容關聯類閱讀任務、語篇內容拓展類閱讀任務這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語篇閱讀任務的設計和實踐,以促進更優質閱讀效果的獲得。
4、提升語篇意識,注重評價反思
這一階段的任務在于鞏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引導學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層意義。文章體裁是記敘文,采用倒敘的方式敘述Elias與曼德拉的故事,所要表達的深層意思是偉人是什么樣的、他們所具有的品質以及如何向偉人學習等。在上一階段末到這一階段之間,利用討論曼德拉身上的品質及其原因來銜接,拔高學生的思維空間。接著,教師設置新任務:讓學生結合實際,思考如何向偉人看齊,成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人。在小組討論完畢之后,各小組代表說出各自的想法。整個閱讀課活動的設置由人及己,引導學生層層運用英語思維去分析,學會站在語篇的角度用英語去解決問題。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各部分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將它們合為一體,引導學生分析語篇內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此外,通過總結和練習,學生對文章的邏輯關聯了然于心。教師在引導學生精讀文章,理清文中事實與觀點及文章架構之后,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為學生創設語言運用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原有的圖式和本節課形成的新圖式來復述、仿寫或創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重視詞、短語和難句的講解,不應只是強調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是應該帶領學生深入研讀文本,樹立基于語篇的閱讀教學活動觀。通過層層設計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語境中把握文本特征,理解文章內容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描述和闡釋、分析和判斷等活動,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后,讓學生靈活運用新學知識處理新語境中出現的新問題,促進學生能力向素養的轉化。
參考文獻
[1]何慧仙.淺談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9,19(23):64-67.
[2]王梅,張小平.基于語篇分析的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J].英語教師,2017,17(12):81-83.
[3]李艾藤. 基于語篇分析理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