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錦春 成春雷
摘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一筆人生的財富,高職學生作為職業技術人才的主力軍,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來自各界的關注。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徑為理論講授、活動開展以及心理咨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高職學生更需要具有創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音樂元素的融入彌補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短板,豐富了心理健康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對此本文結合實踐探討音樂元素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旨在于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關鍵詞:高職學生 音樂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8-0186-03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學生作為創新型技能人才的主力軍,其人格的塑造、能力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相比于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是以職業教育為主,打造技能型人才。而高職院校的學生較多在學習上存在主動性欠缺,文化基礎知識不牢、學習習慣不良等弊端,但其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特的個性。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完善人格的基礎,心理健康輔導在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高職學生塑造堅毅的品質,更好地完成社會化過程、發展自我。為此,如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值得進一步探討。
目前,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一是理論講授,例如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二是實踐活動,例如“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心理晚會、心理社團活動等;三是心理咨詢,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從目前發展來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較為完善,主要開展類型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以往的課堂教學升級為素質拓展、體驗式教學、心理劇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為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助人自助”的方式幫助學生自立自強,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在實際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知識講授+活動體驗+領悟總結”的方式進行,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反饋:學生太多無法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進行心理實踐活動時仍存在部分學生無法融入活動中,心理健康課程抬頭率不高。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發現有接近30%的學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絕大多數高職學生對心理咨詢還是存在警覺性,害怕暴露自己,更害怕來到心理咨詢室被冠以“心理問題”等稱號。一方面體現出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還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真正融入學生內心還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健康課程是高職院校主要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渠道。但不少高職學生表示心理健康課程是他們最想上的課,也是上完后覺得挺乏味的課。故此,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不適合目前的形式,探索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是每一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必經之路。
二、音樂元素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來看,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學生的切身感受為主,學會自我成長。換一句話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應以“沉浸式教學為主”,通過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的情緒表達,鼓勵學生放飛自我。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可以激發不同的情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聽音樂者釋放心理壓力。音樂的律動性會影響個體的生理特征例如心跳速度從而使個體產生神經興奮。楊旭宗的研究發現校園適應問題在高職新生中較為普遍,并且高職學生因學歷問題有較明顯的就業焦慮和擇業壓力。音樂的融入一方面可以舒緩高職學生情緒,讓高職學生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就業、擇業問題;另一方面音樂節拍和旋律對高職學生中的樞神經產生良性刺激,從生理上影響心理達到塑造健康心理的目的。除此之外積極的音樂能營造和諧、健康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的人際交往。音樂能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思想、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于高職學生的人格成長有著積極的塑造作用。高職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思維反應快,靈活性強,對于新事物接受性較高,音樂在高職生群體中受眾較廣,音樂對其心理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讓高職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發揮音樂對心理的保健作用是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目前音樂療法主要運用在:心理調節、心理疏導、調節情緒、自我表達、創新思維這五個方面。通過了解前人研究可知國內對于音樂與心理學的結合更多是在音樂心理治療方面,關于音樂元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型研究較少。音樂對于疏導學生情緒、釋放壓力以及促進自我接納方面有明顯的作用。故此,音樂元素的融入能否有助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音樂元素在高職心理健康中的運用
(一)音樂元素在個體心理咨詢中的運用
個體心理咨詢是高職院校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的主要方式,也是高職學生自主尋求心理援助的重要渠道。個體心理咨詢的一般流程為:收集咨詢者相關材料、建立咨訪關系、設定咨詢目標、幫助咨詢者解決心理困擾、評估咨詢結果。而在咨詢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咨訪關系,換句話說咨詢師需要取得咨詢者的信任。往往第一次來到咨詢室的高職學生會有一定的畏懼和壓力,常常帶有想解決問題又不知如何開口甚至不敢打開自己的心扉等顧慮。故此,在咨詢初期可以融入音樂,例如通過播放一些輕音樂或者古典音樂,讓高職學生跟著音樂調整內心,釋放壓力情緒,拉近咨詢師與學生的距離。我國學者鄒洪偉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音樂的融入能夠幫助大學生凈化心靈,提高溝通能力。學生的情感反應是衡量咨詢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此時根據咨詢師創造的情景播放相對應的音樂能增加學生的情景融入感,更有效地進行情感宣泄。
曾有一名高職男生,因情緒低落來到心理咨詢室,對于咨詢師的詢問該生均以沉默表示不愿多言。對于該生明顯的阻抗,咨詢師播放了一段音樂,該生聽著音樂黯然無神的雙眼慢慢釋放出悲傷的神色,晶瑩的淚珠滾落下來。隨后,該生開始講述自己的遭遇,原來該生因為異地不得不放棄自己曾經喜歡的女孩,回學校后久久不能忘懷,對女孩的愧疚之心與日俱增,為此反復心情低落,無心學業出現明顯的抑郁傾向?;诖?,在后續的咨詢中,心理咨詢師播放一首風格愉快的輕音樂引導該生進行想象放松以幫助該生進入思維冥想為后續的意識層面催眠進行鋪墊,隨后播放一首悲傷的輕音樂,并引導該生假想女孩就坐在對面,請把自己想對她說的話講出來。隨著音樂的起伏,該生陷入過往不能直面的悲傷中,在音樂中嚎啕大哭,整個過程中咨詢師靜靜地坐在旁邊給予守護。最后該生提交一份給女孩的告別文字,并表示感謝咨詢師給了自己一次機會去完成曾經的遺憾。之后,咨詢師定期加入音樂元素為該生開展心理咨詢,通過積極的咨詢,該生心理困擾得到了解決。從該個體實例中可以看出,音樂元素的融入可以帶動咨詢者情緒,創設咨詢情景,幫助咨詢者走出心理困境。也從側面驗證了音樂元素在個體心理咨詢中的作用。
(二)音樂元素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利用團體情景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主要是由心理咨詢師根據學生的心理困擾劃分同類型心理困擾成員組建團體,并進行一系列團體活動。但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不僅僅針對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對于普通學生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從而起到心理預防的作用。在團體活動中,團體成員通過觀察、實踐、感悟去發展自我,解決心理困擾。例如對于存在學校生活適應不良的學生,在團輔活動中,通過與他人合作完成團隊任務來改善人際關系提高適應能力。團體心理輔導具有主動性、新穎性、合作性等特點,使得團體心理輔導具有獨特的效果,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廣泛。音樂元素運用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既能滿足高職學生藝術的需求,又可以使團體輔導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增加團體成員之間的交流,促進團體成員的情感表達,提高團體成員的團隊歸屬感和團隊信任感。
1.利用音樂元素進行團隊熱場
傳統的團心理輔導熱場常使用“自我介紹”的方式拉近團隊成員的距離。音樂元素的熱場,可以通過樂器表演的方式進行團隊破冰。例如,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選取一個樂器來代表自己(對于不擅長樂器表演的同學可以選擇唱歌或者HIP-HOP),用演繹樂器的方式來介紹自己。音樂元素的融入讓每一個成員變得特別,也使團隊活動更加生動。
2.利用音樂元素痛訴心聲
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性,故此在團隊活動中,可以通過改編歌詞唱出心聲的方式宣泄情感。歌曲的演繹對演唱者可以起到積極的干預效果,例如一名學生曾將梁靜茹的《勇氣》改編為《生活需要勇氣》,大聲唱出自己因為父母關系不和諧而屢屢傷心的心路歷程。在唱完歌后,該同學表示感覺自己仿佛獲得了勇氣。具身認知表明人的生理體驗能有效激活心理體驗,故此音樂元素的運用激活了學生內在的心理體驗,從而達到心理治療的效果。
3.利用音樂元素進行團隊活動
不同類型的音樂容易激發出不同類型的情緒。故此在團隊活動中可以利用音樂元素來達到團隊活動目的。例如對于考試焦慮型團隊播放輕松愉悅型音樂,帶領該團隊進行冥想從而抒發情感。而對于鍛煉認知能力的團隊在進行團隊任務時播放快節奏音樂,激發學生的思維力和創新力。以音樂元素為媒介讓學生在學會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提高藝術審美,收獲心靈的力量。
(三)音樂元素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相比于普通高校學生,高職生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高考失利的打擊,使得他們心理上容易出現敏感、自卑的現象。常出現有部分學生未曾關注教學內容,也就是說“心”未放在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把“心”放入課堂,提高課堂抬頭率呢?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應以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幫助學生重塑學習信心。音樂具有快速營造氛圍的特點,而心理冥想能幫助學生穩定情緒集中思維。故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音樂心理導入,集中學生注意力。
課堂導入是指教師在授課開始前利用3-5分鐘的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由于高職學生的特殊性,使得普通的教學導入方式收效甚微。故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播放輕音樂,指導學生進行思維冥想。例如在一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先讓學生以一個舒服的方式坐下,慢慢閉上眼睛,然后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教師的指導語開始放松身體,并想象自己面前有一棵正在成長的小樹,我們一起去探索小樹成長的秘密,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心靈。音樂的感染性、傳遞性、情緒渲染性使得學生的思維冥想更有效果,并且音樂心理導入可以依據不同的教學情景和課程內容進行創設,既增加了學生的趣味性也能幫助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元素的融入使得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但目前針對音樂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還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較多不足。首先,音樂心理輔導是以心理輔導為載體,通過音樂對學生的成長進行引導。也使得心理健康教師在具備心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需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所以當前情況下仍需建立相關師資體系提高師資力量。其次,心理輔導如果僅僅是依靠語言太過于貧乏,音樂的融入恰恰能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也需要各學校搭建音樂心理輔導平臺,完善相應設施。最后,音樂與心理健康的融合是心理輔導中的創新,還有著廣闊的未來,仍需每一位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尹梅.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學生德育工作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09):152-153.
[2]劉玉霞.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肅科技,2009(23):183-184.
[3]李煒弘,王米渠,李世通等.恐怒等情志發病的音樂心理治療古案6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8):8-10.
[4]П,БИ,劉克禮.音樂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1992(03):151-154.
[5]張雪芳.淺談音樂心理治療[J].北方音樂,2011(11):32-33.
[6]苑冀.音樂療法在高校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20(13):2.
[7]鄒洪偉.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8(04):10-13.
[8]趙潔瑋.音樂情緒情感及個體反應對心理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北方音樂,2018(24):232-233.
[9]楊旭宗.淺談古典音樂對大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藝術評鑒,2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