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潔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問題教學法以其創新的形式在教學中得到了認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等技能和素養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能夠真正地凸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本文就問題教學法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進行以下分析。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數學;應用
引言:
數學具有抽象性、系統性及邏輯性的特征,由于這對仍舊以形象為主的初中生而言常帶來巨大的學習難度。為了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問題教學法,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生在課堂上難免會出現走神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為改善這一現象,如果問題教學法能在教學中得到有效地運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心緒重新拉回到課堂上來,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做到全神貫注,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引起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例如,滬科版九年級下冊《圓》這一章節中,在學習圓的基本性質時,由于圓的基本性質較多,初學時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師通過問題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過正方形的輪胎?你知道為什么生活中的輪胎都是圓形的嗎?這樣一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問題,卻很難回答上來。這樣的問題提出后能夠讓學生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二、設置層次型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盡可能地按照到難、從淺到深的規律層層遞進,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首先,教師可以先提問一些基礎知識,讓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內容,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接著在這個基礎上提問一些本節課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最后,可以設置一些難度教大的問題,讓學生聯系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不斷發散學生的思維,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滬科版九年級下冊《投影與視圖》這一章節時,這一章節的內容都十分考驗學生的空間思維。教師在提問時切忌操之過急,需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思考。比如:生活中有哪些是投影現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有哪些?在正投影下,圖形的投影有什么規律呢?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在學習數學時思維創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更新,對問題看法的視角也不再單一,而是可以從多角度、多維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所以,這時學生不能只局限于一種固定的思維,必須要突破其思維模式,發展其創新能力。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多方面地思考問題。而這些開放性的問題也不能局限在課本上,要學會借助多方資源,整合成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
例如,滬科版九年級下冊《圓》這一章節中,在學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畫出三角形和圓的位置有哪些,并思考如何計算三角形與圓的距離。通過留下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課后獨立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巧設趣味性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
初中的數學大多數都是基本的定理和公式,學起來會枯燥,會覺得難以理解,更不用提如何去運用了。而且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解釋公式來進行提問,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和耐心。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升問題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對未知的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滬科版九年級下冊《概率初步》這一章節,在學習頻率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對班上的學生開展小調查,將一些比較火的綜藝列出來,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看的綜藝節目,然后把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最后要學生結合表格說出最受班級學生喜歡的綜藝節目是哪個。由于表格沒有統計相應的數量,只標注了同學們選擇的結果,因此學生很難立刻回答出來。這時教師可以再提問:“怎樣設計表格的形式才能讓數據表現得科學且合理呢?”通過這個小調查,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夠吸引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抽象的、難以掌握的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利用學生已經學會的知識,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立,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志花.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智力,2020(14):114-115.
[2]顧莉.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導學,2020(S2):85-86.
[3]李蓓蓓.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