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姐
摘要: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重點。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人才,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對我國教育的發展和國家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教育階段,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這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必備能力。本文從核心素養出發,探索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是漢語母語的基礎語言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文化知識的基礎。怎樣保證每個課堂教學成果都是高質量的,是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該探索的課堂教學策略。一些初中對語文教學進行了針對性的變革,然而實際的情況表明,初中生的核心素養的教育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因此,就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初中生的核心素養,落實我國教育改革的相關戰略要求。
一、核心素養引領下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必要性
社會在發展,國家在進步,時代的快速發展帶動我國教育事業發生改革,就初中教育而言,現代社會對于初中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具備基礎知識的人才,而是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些都是初中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質。因此,就目前的教育環境而言,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生核心素質教育也將會是我國初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客觀時代需要。
二、核心素養引領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初中語文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語言綜合運用。其中,讀寫能力兩個方面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影響。學會閱讀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前提,而寫作水平的高低可以真實呈現閱讀的質量。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這兩方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閱讀和寫作結合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其中包括續寫、仿寫等寫作方式,教師可以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進而達到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
(二)課本文章的詳細解讀,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結構和品讀文章內容,促使初中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以提高學生賞析文章的水平。以《錢塘湖春行》為例,教師在課前導學部分播放白蛇傳里的一段場景拍攝,讓學生通過影片欣賞杭州的景色。之后教師與學生開始進行對本首古詩的詳細學習,第一步,帶領學生學習里面的生字、生詞,通順將本首詩讀下來,初步感受詩句中的韻律和節奏的美。第二步,向學生介紹詩人的基本信息,了解詩人創作時的心情,拉近學生與詩人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能感同身受。第三步,通過講解本首詩的寫作技巧,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有什么樣的目的,讓學生主動去體會古詩景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的分享討論。第四步,深度剖析文章,重點解讀詩句中關鍵詞、句,品味古詩中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中隱藏的畫面,感受古詩詞的語言魅力。學會欣賞古詩詞的方法,在欣賞過程中,找到語言美好,并創造美好。第五步,再一次的感受古詩中美,初中教師設計一個小小的課堂活動,選擇一名“小導游”,帶領著全班學生一起游覽錢塘江美麗的春景,感受故事中風景美,從而拉近初中生與詩人的距離,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對錢塘江春天景色的熱愛。最后,組織學生加上自己對古詩的理解,以朗讀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進行深情地朗誦,加深對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促進學生提高鑒賞能力。
(三)拓寬學生語文知識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是一門內容十分豐富的基礎語言類學科,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文言文、古詩詞、戲劇等等這些文本都是經過長久的歷史發展,時刻影響著中華人民的日常生活。為了讓初中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教師應在教育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語文知識面,科學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不僅可以豐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夠幫助初中生從多方面了解中華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以《昆明的雨》為例,初中語文教師在正式進行文章學習之前,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文章中提及的畫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開始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寧坤的畫呢?通過描寫畫中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以引出文章對昆明的雨具體的描述。科學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一改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時刻吸引學生上課時的目光。同時,文章中的重難點部分學生也能夠很快地掌握。可見加強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藝術作品和音樂作品,將平面的文字變得生動活潑,具體感受藝術與語言的美麗,進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簡而言之,基于中小學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科學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刻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結合多樣的語文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慧舒.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探究——以部編版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