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亞
摘 要:育人路途任重而道遠,僅依靠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是無法滿足目前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的。隨著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與教師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得到重視。幼兒教育教師作為孩子在幼兒園里接觸最頻繁、關系最親密的角色,關注幼兒的適應行為,及時進行情緒的排解與疏通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適應行為;教學策略
適應行為是個體在其生活環境中滿足各種自然要求和社會要求的行為。其發展水平依年齡不同而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嬰幼兒時期主要從其感覺運動技能、言語溝通技能、生活自理技能及初步的社會化技能來評價。
掌握學生情緒、洞悉學生心理,運用正確的方式教育、管理學生,是對一名教師的基本要求。幼兒心思細膩,雖然不擅于隱藏內心但不一定有傾訴欲望,由于年齡的限制,他們容易陷入負面情緒里,適應行為也不能成熟發展,此時教師及時的發現與心理輔導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適應陌生環境,培養勇氣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走出了父母的懷抱,走進了更廣闊的世界,那么沒有了父母的保護,幼兒面對陌生環境又會做出哪些反應?膽怯、逃避、應激,都是有可能的。教師要注意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新環境,培養勇氣。
例如開學第一課,面對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以及父母的暫時離開,幼兒容易產生被拋棄的感覺,不愿意說話,膽怯地拒絕社交。此時教師可以蹲下身子與幼兒平視,拉近社交距離,再用溫和的語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過一段時間就會來接你哦,現在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玩吧。”教師帶領著幼兒將陌生的教室游覽一遍,給孩子看看黑板上的小紅花,看看窗邊的小草,看看彩色的小玩偶,吸引幼兒注意力,幫助幼兒盡快熟悉環境,接著可以做出一些引導,告訴幼兒去教室另一邊拿回一個玩具,教師在原地等待,鼓勵幼兒鼓起勇氣,自己在陌生環境中游走。
教師的話術十分重要,親和力也十分重要,利用親和力拉近與幼兒的距離,適當的安慰使幼兒放松,再利用玩具等轉移幼兒注意力,使其漸漸融入陌生環境,培養環境適應性。
二、適應情緒變化,培養快樂
幼兒內心單純敏感,缺乏對復雜事物的辨別能力,教師在相處過程中便要注重自己的話語與情緒管理,以免對其造成心理傷害,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不傳播消極負面的內容。當然也有幼兒會因為其他多種因素產生情緒上的失落等,教師要注意觀察,擅于交流,學會傾聽。
例如,(細化)①幼兒集體思想較強,如果發現有小朋友總是落單,性格比較自閉、孤僻,教師便要運用話術積極溝通,循循善誘,以孩子的思維去思考,找到問題的源頭,盡快解決問題,讓孩子重新擁有友誼;②有的幼兒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教師要用恰當的方法遏制此行為,以免其他孩子不經意地模仿;③教師還要真心呵護孩子們的童心,要投入地和孩子們做游戲,認真地聽孩子講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并且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回答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么”,堅決不能打擊孩子的特點,要讓孩子快樂成長,不受消極情緒的阻撓。
情緒的變化十分常見,教師針對幼兒的不同情緒提出不同的策略,幫助幼兒適應情緒的變化,尋找平衡值。
三、適應人際交往,培養自信
交流是人與人相處的必備技能,隨著幼兒面臨的交流需求越來越大,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注意幼兒的人際交往,培養其在人群中也勇于展示自我的自信。
(具體例子)例如,教師可以為自己設定不同的角色與幼兒對話。當幼兒見到老師,需要聲音洪亮地說“老師好”;見到同齡的小朋友可以勇敢地上前邀請“和我一起玩吧”;回家見到爸爸媽媽,善于表達出“我愛爸爸媽媽”或者“爸爸媽媽辛苦了”。經過這樣的基本交流訓練,讓幼兒清楚面對什么樣的角色該說什么、能說什么。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外作業,告訴孩子等到和爸爸媽媽去商店買東西時,要自己說出需要什么,不讓爸爸媽媽代替,以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當然,在平日的游戲里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才藝展示的模塊,請小朋友為大家講一個故事,或者唱一首歌,跳一段舞。
言語溝通技能與初步的社會化技能是幼兒適應行為的主要部分,也是教師重點的教育引導部分。
四、適應學習任務,培養能力
由于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尚處于懵懂的階段,自制力薄弱,且注意力分散,傳統的刻板知識傳播很難順利進行。但如果教師轉換教育方式,搜集更多趣味幼兒教材來輔助教學,便能得到顯著效果。
例如學習成語的時候,可以放映成語故事的動畫片,使幼兒集中注意力;講述名人事跡的時候,開展游戲一樣的角色扮演;認識小動物的時候,幫孩子手工制作相應的動物面具,既可以戴在頭上玩耍,又可以加深孩子的知識印象……通過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從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打消厭學的情緒。
基于此,教師要做好幼兒的心理輔導,讓幼兒明白幼兒園每天也是有學習任務的,例如學歌曲、基礎識字等,不僅僅是玩耍,但學習也可以是快樂的。
結論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受眾也是學生,教師應該研究相關年齡段的學生大腦發育、身體發育的特征以及最重要的——他們的心理特征。這些問題的學習和研究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效。一位優秀的幼兒教師,不僅要做到認同其職業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還要學會使用豐富的教學策略培養幼兒的感覺運動技能、言語溝通技能、生活自理技能及初步的社會化技能,使幼兒具有健康成熟的適應行為。
參考文獻:
[1]陳美芬.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解決對策[J].第二課堂(D),2021(07):87-88.
[2]宋海娟.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探討[J].天津教育,2021(17):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