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閱讀在人們的生活與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閱讀能提升人們的文化涵養并增長見聞,對學生來講也是如此。但是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師生不重視課內拓展與課外閱讀;即使有課外閱讀,也是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學生被迫跟隨教師的思路思考;同時,課外閱讀也只是重視語法與句式的分析,忽視了其中的情感體驗等等,這些問題都影響著課外閱讀自身價值的發揮。為此,教學專家和學者提出了深度教學理念,即倡導基于價值引領的教學、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基于高質量問題的教學、基于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整合性教學、基于思辨的教學、基于微探究和微課題的研究性教學等內容?;诖?,本文將以初中語文課程為例,探究深度教學理念下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外閱讀 深度教學 指導策略
引言: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順應時代的變化,初中語文教學中設置了課外閱讀課程,但呈現出較強的功利性:即推薦了眾多的課外閱讀材料,建立了閱讀的形式,但是沒有深入文本,也沒有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流于形式,因此違背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基于此,筆者引進了深度教學的理念,從六個“基于”入手,探究課外閱讀教學新途徑。
一、基于價值引領,側重立德做人
無論是哪個學科,在傳遞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都滲透著社會主義價值觀,即提升學生個人修養、樹立社會關愛,培育家國情懷,也就是側重學生的立德做人。
如,在學習《散步》這一課內容時,同學們通過散步這件小事了解到親情與生命的寶貴,領悟到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礎上,筆者為同學們推薦了一篇同名短文——《散步》,作者是龍應臺。龍應臺的《散步》全文用大量篇幅詳寫與母親生活的點滴,包括兄弟姐妹討論母親的現狀,“我”哄母親睡覺等等,最后才寫到了去“冬夜的街”和“犬吠聲”中散步,用特殊環境凸顯了作者心中難以言喻的痛處,與莫懷戚《散步》中溫馨、謙讓的合家歡氛圍有很大的不同,給同學們帶來了多樣化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以價值觀為導向,推薦了同名小說,讓學生在風格迥異的文章中體會到了“孝道”的不同表現,直擊內心,獲得了情感體驗,有了新的人生體會,學會了做人[1]。
二、基于真實情境,深入閱讀文本
情境教學即教師憑借自己的專業素養建構真實的、甚至是兩難的情境,讓學生深入文本中,與作者展開情感上的交談,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情感的滲透。
如,在學完《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后,同學們已經被文中那個愚昧迷信,沒有文化、愛嘮叨、多管閑事卻又真心關愛作者的長媽媽形象所打動,央求著筆者再推薦一篇類似的文章,于是筆者給大家帶來了劉仁前的《那一支赤豆棒冰》。與此同時,筆者還設置了一個教學情境,目時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其帶著類似的情感進入到文本閱讀中。情境如下所示:在生活或者學習中,大家肯定會有一些難忘的經歷,或感人或窘迫,總而言之印象深刻。下面,同學們要閱讀的就是與一根棒冰相關的故事,它既苦澀又感人。當然,閱讀完之后大家還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你能分析出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嗎?為什么文章名字叫《那一支赤豆棒冰》?這樣的老師你喜歡嗎,為什么?在筆者的話語和問題的引導下,同學們進入文本閱讀中,一起探究著文中高尚的人格、感人的故事與脈脈深情,終有所獲。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聯系現實生活創設了問題情境,真實而親切,吸引了大家的閱讀興趣,也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因此引領大家深入文本,產生了新的閱讀體驗[2]。
三、基于問題教學,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教學法就是將所學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讓他們在思考、分析、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將問題教學法應用到課外閱讀教學中會扭轉教師占據課堂主導的局面,讓學生有時間和精力思考和探究閱讀文本,培養自身的問題意識。
在學完《紫藤蘿瀑布》這一篇文章后,筆者為同學們推薦了課外閱讀文章《哭小弟》,這一篇課外閱讀文章與《紫藤蘿瀑布》婉約隱忍的風格不同。文中直接寫到了“人到中年”“關心中年知識分子”的話題,讓人們不得不聯想起文革時期知識分子的艱難處境。雖然文革離現在較遠,但那個特殊時期帶來的傷痕還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文字里,因此筆者會用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到那個特殊的時期,如:文章的字眼是什么;全文分為幾個層次,請你總結各個層次的大意;小弟是一個怎樣的知識分子;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同學們不得不深入到文本中,仔細閱讀著每個文字,梳理清文章的行文脈絡,在此過程中,同學們也能說出自己的困惑,提升了自己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獲得了筆者的夸贊[3]。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借助問題活越了課堂,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也賦予了學生思考與探究的權利與機會,讓大家在思考答案的同時理順自己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四、基于學科內外,實現整合教學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學科內部各個環節之間存在著各種關聯,與其他學科也關系緊密,因此在課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不僅重視閱讀與口語、寫作、寫字之間的關系,綜合運用各種活動實施教學活動,還試圖尋找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實現學科內外的整合教學。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 張頌《朗讀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8年。
[3] 謝怡《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內蒙古教育》201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