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揚眉
摘要:語言和文字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類文明的載體。語文是我國進行語言和文字教學的重要科目,素有“百科之母”的美譽。高中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師占據主要地位,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工具,對閱讀失去興趣。在此大背景下,群文閱讀模式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廣泛運用,群文閱讀打破了傳統課堂中的單一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的知識素養不斷得到擴充,知識面更加開闊。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
語文群文閱讀,是指教師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內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過程。群文閱讀不僅僅包括學生們課本中的文章,還包含與教材中文章相關的課外學習內容。同時,群文閱讀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實際閱讀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仍然成為教師首選,群文閱讀無法發揮其重要性。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想構建高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從而構建高效的閱讀課堂。
一、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對語文閱讀資料沒有全面認識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受客觀條件影響部分教師仍然以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為主,學生閱讀資料也是為了提升成績,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師對語文閱讀資料沒有全面認識,只是為了成績而度數,或者是根據資料答案而閱讀,學生對文章內容沒有深層次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閱讀。這種以成績為出發點的閱讀不利于激發學生閱讀欲望,也不利于提升高中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更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
過去的教學模式與新興教學模式相比較來說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精力去準備教學方案,浪費許多時間不說,枯燥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也不高,也無法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素質教育下,高中語文教學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充分了解,在學習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等,但是受高考壓力以及升學率影響,教學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運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題海戰術,不利于培養高中生綜合能力以及語文核心素養,更何況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二、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運用合適的形式實現群文組合
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課本中,很多單元都是以相似的題材組成的,群文組合形式比較固定。教師應該利用這種課文排列的特點,采用合適的形式編排群文組合。例如,寫景的單元,可以將《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等組合在一起,古代山水游記單元可以將《醉翁亭記》《桃花源記》《岳陽樓記》等組合在一起,閱讀效果會更好。在現代多媒體教學支持下,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將不同文章中對同一事物等描述或者評論的內容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分析。
(二)巧用群文閱讀模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進行巧妙結合,促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感受其他優秀作者對文字的運用和把控,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通過群文閱讀,可以促使學生多篇文章進行整合,并通過思維導圖模式,構建出相關寫作思路,同時找到其中的寫作技巧、修辭方法等等,以此作為寫作素材積累,為今后提升寫作能力奠定堅實基礎。比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引入魯迅先生的更多作品:《藥》《祝福》《明天》等等,接著,給學生們留出充足時間,使其進行閱讀探究活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運用思維導圖,對相關文章進行整理,比如不同文章分別寫了什么故事?主要人物都有誰?作者在刻畫不同人物時運用了什么方法?文章中有哪些修辭手法?通過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這一個點,作為開展群文閱讀的目標,可以促使學生明確閱讀學習方向,并著眼于不同文章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路和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效果和寫作能力。
(三)運用群文閱讀模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發展和提高,是基于語言的提高和語文學習中語言的靈活運用,傳統單篇閱讀教學活動習慣性地將重點放在知識傳輸上,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重視度較低,在群文閱讀活動期間,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多篇與之相關的文章,并采用提問法、自主學習法等,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當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思維和探究思維,其知識素養及綜合能力會隨之得以提升。比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引入與之相關的更多閱讀篇目,比如《沁園春·雪》《浪淘沙·北戴河》等文章內容,組織學生們進行綜合閱讀活動。在閱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出示與之相關的問題,促使學生開展思考探究活動,比如:①通過對比閱讀,分析毛澤東在不同時期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情感;②不同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意象有什么區別?接著,再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探究,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助于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四)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群文閱讀活動
群文閱讀的效果與教師的組織指導息息相關。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議題,使群文特點更加突出。教師還要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數量,并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正確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群文內容和蘊含的思想情感等。
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這樣才能保證閱讀效果,讓學生真正沉下心來感受文章內涵,汲取文章中的精神食糧。教師可以針對文章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分析文章的結構,歸納其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激發想象力,學習文章寫作技巧,培養閱讀興趣,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群文閱讀,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可以轉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內驅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參與語文活動的積極性,切實拉近學生和語文間的距離,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芳.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課外語文,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