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鑄就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智慧:井岡山精神的唯物論本質是實事求是,井岡山精神的歷史觀內涵是群眾史觀,井岡山精神的永恒主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井岡山精神 ?馬克思主義 ?實踐 ?群眾
在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過程中,經歷了大革命的失敗、數百次武裝起義嚴重受挫等打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重整旗鼓,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鑄就了中國革命的精神源泉——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的具體內容即: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勇闖新路,艱苦奮斗、敢于勝利,依靠群眾、無私奉獻。梳理井岡山精神的具體內容,我們不難發現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智慧,比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等。可見,井岡山精神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
井岡山精神的唯物論本質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唯物論基礎。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了31萬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公然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大革命失敗。面對這樣嚴重的危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立足實際,審時度勢,總結的教訓就是一定要掌握槍桿子,革命軍隊的領導權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召開的八七會議制定出繼續進行革命斗爭的方針,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重新鼓起了共產黨人同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勇氣。
中國革命在低潮期的時候,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部隊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實現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第一步。在八角樓上,在一根燈芯的微弱燈光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著名文獻相繼問世,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闡述了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重要思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實事求是地將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路。“中國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找到了適合中國情況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觀內涵是群眾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深諳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注重做好群眾工作: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初,革命軍隊應當擔負的三大任務之一就是“做群眾工作”;1928年4月,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規定之一就是“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穿單衣卻將自己的棉衣送給房東謝槐福,將食鹽送給老人,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帶領紅軍戰士幫助群眾收稻谷干農活……這些都體現了維護群眾利益。
共產黨和紅軍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人民群眾就以自己的熱血保衛黨和紅色政權。聶槐妝送鹽、吳月娥跳崖、工農護大印等,就是井岡山人民擁護黨和紅軍的感人事跡。紅軍依靠群眾打退4個團的敵軍進攻,創造了黃洋界保衛戰以少勝多的傳奇。由此可見,井岡山精神的形成和發展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干部群眾》.新華網,2016-2-3.)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最終完成革命大業。
井岡山精神的永恒主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客觀世界具有能動作用,人們可以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部隊都曾經思想混亂、減員嚴重、處境危險,他們靠什么堅持下來并且不斷發展壯大?共產黨人靠什么做到“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農民賀頁朵用毛筆寫下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嚴守秘密,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服從黨紀,永不叛黨”。為了心中的理想,他義無反顧的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入黨時間。井岡山上的戰士都會系上名為“犧牲帶”的紅帶子,上面寫著自己的籍貫、名字,宣誓“為主義而犧牲”。1928年,遂川縣赤衛隊隊長王棣權壯烈犧牲,他的妻子把他用過的犧牲帶藏在了房屋的墻洞里悉心守護數十載。堅信革命會勝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的社會意識助推了井岡山革命的成功,這是因為先進的、積極的社會意識能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作用。
井岡山時期,紅米飯南瓜湯的生活雖然艱苦,但紅軍始終保持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缺少衣物,我們自己創建被服廠,為紅軍抵御嚴寒;戰斗的軍械短缺,我們自己制造木槍土炮;敵人封鎖萬千重,沒有糧食,我們用扁擔掀起挑糧運動,解決了吃飯問題。井岡山軍民克服了艱苦環境,取得了井岡山斗爭的偉大勝利。勇于吃大苦、耐大勞,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取得井岡山斗爭勝利的有力支撐。
隨著新時代的開啟,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早已過去,但井岡山精神已成為了永恒,散發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芒。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以問題為導向,以有解思維助力高質量發展,努力真抓實干,奮勇爭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守艱苦奮斗的本色,
堅定理想信念,把握“十四五”時期新發展的大邏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作者簡介:徐向紅 出生年月:1989年5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東營;學歷:研究生;工作單位:中共榮成市委黨校;郵編:264300;職稱:初級;主要研究方向或從事工作:哲學教學;寫作方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