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論略

2021-10-23 06:08:00王瑞
中國電化教育 2021年10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

摘要: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在于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關鍵在于發揮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領航作用。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對于確保課程思政的正確方向與發展質量、提升思政課程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境界、構建良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促進社會主義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實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要聚焦對教師隊伍“主力軍”的角色引領、對課程建設“主戰場”的布局引領、對課堂教學“主渠道”的建設引領。實施“思政課程領航計劃”、推動思政課程內涵與外延共進式發展、在協同聯動中領航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從應然走向實然的現實進路。

關鍵詞: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領航;指向;進路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9JDSZK156)研究成果。

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在于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關鍵在于發揮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領航作用。因此,牢牢牽住思政課程領航這個“牛鼻子”,是盤活整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棋局的重中之重。

一、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戰略考量

以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不僅要放在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二者本身的建設成效層面來考量,更要放在由二者的關系樣態所決定的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實現的高度來考量。

(一)確保課程思政的正確方向與發展質量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首要價值在于確保課程思政的正確方向和發展質量,推動課程思政的科學建設和提質增效。

保證課程思政的正確方向。鄧小平同志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要堅持“四個服務”,即為人民、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2]。因此,課程思政建設也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力擔“四個服務”時代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思政課程不僅是靈魂性課程、關鍵性課程,還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發揮著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3]。因此,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有利于各門課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推動課程思政內涵式發展。課程思政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廣泛共識和實踐潮流,并取得許多寶貴經驗,但實踐中還存在不少誤區和問題。一是課程思政意識淡薄化,對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二是課程思政體系碎片化,缺乏科學系統的整體規劃和有序推進。三是課程思政內容空泛化,存在簡單移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現象。四是課程思政方法粗放化,存在教條化、形式化、標簽化的生硬說教。為突破課程思政發展面臨的瓶頸,須以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發揮思政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性優勢,為課程思政體系的開發設計、主體的角色建構、內容的深度挖掘、教學的有效實施等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優質的教學示范、廣闊的資源輻射,推動課程思政的內涵式發展進階。

(二)提升思政課程的創新活力與發展境界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不僅是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發展航向、提升課程思政發展質量的過程,也是思政課程從其他廣闊的學科和課程天地汲取養分、煥活新生的過程。

激發思政課程的創新活力。從表層講,與其他課程的育人比較能直接激發思政課程的創新活力。馬克思說:“在大多數生產勞動中,單是社會接觸就會引起競爭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奮,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個人工作效率”[4]。同理,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過程中,就會有育人質量和成效的對比甚至競爭,進而激發彼此特別是作為領航者的思政課程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從深層講,與其他課程的交流互鑒更會激發思政課程的創新活力。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也是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交流互鑒的過程。多種學科、多樣課程就會帶來交流碰撞,交流碰撞就會孕育交叉融合,交叉融合就會驅動創新發展。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各類課程能為思政課程提供多維的學科視角、豐富的知識框架、生動的話語體系和多元的教學方法,為思政課程的創新發展注入不竭能量。

提升思政課程的發展境界。從本體論講,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有利于拓展思政課程的發展視域和發展層次。首先,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吸收借鑒其他學科最新成果、發展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重要契機,從而夯實思政課程的學科根基。其次,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能為思政課程提供重要的學術滋養,升級思政課程的知識體系。最后,其他課程的特色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兩難故事法、模擬法庭法等,能有效提升思政課程的吸引力、參與度和有效性。從價值論講,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有利于拓展思政課程發展的價值維度。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不僅有利于思政課程自身的發展,更有利于引領、示范、帶動其他所有課程的發展,使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從而拓展思政課程促進其他課程育人功能發揮進而整體提升高校立德樹人成效的價值維度。

(三)構建良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對于高校各類課程育人角色的準確定位、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育人協同的有效強化,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推進高校形成各類課程各在其位、各謀其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進而推動課程育人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從靜態層面促進各類課程育人的各在其位、各謀其職。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普遍存在思政課程育人孤立、其他課程育人缺位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消解思政課程教育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伴隨課程思政的遍地開花,這種態勢正在逐漸扭轉,但專業課程育人缺位的問題仍廣泛存在,并出現另一種與之相反的態勢,即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混同化”和思政課程“勢弱化”,這兩種態勢顯然都不利于立德樹人的實現。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重構。一是促進各類課程育人在場,增強各類課程的育人自覺,形成全課程育人格局。二是促進各類課程育人正位,強化思政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主導角色和關鍵地位,確認課程思政在立德樹人中的協同角色和輔助地位,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各正角色、各在其位。三是促進各類課程育人盡責,既發揮思政課程專門、集中、系統的育人優勢,又發揮課程思政隱性滲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優勢,使各類課程各自發揮育人功能和育人優勢,思政課程守好“主渠道”,其他課程各守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從動態層面推動各類課程育人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系統中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課程之間具有依存性、互動性和制約性,因此,構建健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必須促進各類課程的良性互動。但目前多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的實然狀態卻是不同課程各自為政、孤立育人,表現為課程思政體系內部相疏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相分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缺乏系統布局、整體協同,導致不同課程的思政內容交叉重復或缺失疏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離散和內耗。而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是扭轉這種局面的重要方略,既能發揮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又能發揮課程思政對思政課程的學科支撐、理論支撐、技術支撐和隊伍支撐作用,從而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雙向滋養、共同提升,建構起各類課程相互聯通、共建共享、同頻共振、和諧共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生態。

(四)促進社會主義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實現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促進育人和育才的統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實現社會主義高校的人才培養根本目標。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5],而要提高立德樹人成效,必須以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通過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一是倒逼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作為立德樹人的靈魂性、關鍵性課程,思政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立德樹人的效果。以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一方面會不斷暴露思政課程的問題和不足,另一方面也會激發思政課程為實現領航而不斷改革創新的動力,還會在與其他課程的交流互鑒中獲取改革創新的能量,從而實現自我革新、自我超越。二是推進課程思政的全面建設。目前,思政課程已發展到深化與創新的階段,課程思政的有力配合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外部因素[6]。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能發揮思政課程育人的先發性、專門性和累積性優勢,為課程思政的建設提供科學指導和先進示范,促進課程思政建設提質增效。三是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深度互動。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既要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各自發揮育人功能,更要求二者協同聯動育人。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是實現二者協同育人的根本路徑。通過思政課程主導引領課程思政、課程思政輔助支撐思政課程,促進二者深度互動,實現育人的有效協同。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工作的中心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一個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因此,要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7],促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統一,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協同。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能直接提高各課程的育人水平。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能促進彼此的雙向提升、共同進步,深入推動各門課程在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個維度的交互滲透、高度融合、整體增效,從而提高各門課程的育人水平。另一方面,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還能提高各課程的育才境界。人本身是完整的統一體,人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境界決定了其學習和運用科學文化知識的方向、能力和效度,育人對育才有重要促進作用。由此,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從根本上說是通過提高課程育人水平進而提升課程育才水平,促進育人和育才相統一、共推進。

二、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重點指向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要聚焦課程思政的“主力軍”“主戰場”“主渠道”,推動全教師育人、全課程育人、全教學環節育人。

(一)對教師隊伍“主力軍”的角色引領

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就要發揮思政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引導廣大教師明確自身的育人角色,提升育人意識、育人素質和育人能力。

引領教師育人意識的提升。目前,不少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意識淡薄,缺乏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主要源于一些教師誤以為自己的崗位職責僅是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價值引領和德性塑造是思政課教師的事;或誤以為自己所授專業課是“價值無涉”“價值中立”的知識課、技術課,發揮不了育德和價值引領作用[8]。對此,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廣大教師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認識到教師既是“經師”,更是“人師”。“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9],要有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要引導廣大教師正確認識育才和育人、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明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統一性以及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從而破除專業課“無涉價值”的思想誤區,打消“思政教育干擾專業教育”的思想顧慮,轉變“不愿開展思政”的態度傾向[10],增強育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引領教師育人素質的提升。“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和道德情操對學生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和深遠影響,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11]。思政課教師更要當好表率、做好示范,引領廣大教師提升思想政治素質,踐行師德規范。一是引領教師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傳道者先要明道、信道。要引領教師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12]。二是引領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要引導廣大教師嚴格遵守《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言傳與身教、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四個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13]。

引領教師育人能力的提升。課程思政的建設成效最終取決于教師的育人能力、課程思政的創生能力,然而不少教師還存在“不懂思政”“不會思政”的情況。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引領廣大教師提升育人能力。一是引領教師課程思政資源開發能力的提升。思政課教師既要引領廣大教師從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黨史國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馬克思主義學科知識開發課程思政的指導性資源,又要開發課程本身所蘊含的職業價值、職業使命、職業道德等內生性資源,還要開發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現實、未來等拓展性資源。二是引領教師課程與思政融匯能力的提升。課程思政不是機械的課程+思政,而是課程與思政的深度融合、有機統一。思政課教師要引領廣大教師立足所授課程的性質宗旨、基本理念、思維方式、核心內容、教學方法等,將課程思政資源創造性轉化和運用于課程教學,找準育人角度、育人時機,實現課程與思政的融會貫通、渾然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三是引領教師課程思政教法創新能力的提升。當前,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單向灌輸、生硬說教現象,缺乏課程思政的教學藝術。思政課教師要引領廣大教師堅持啟發性、主體性、潛隱性,因課制宜、因生制宜、因時制宜,靈活運用小組討論、課堂辯論、主題研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調查參觀、虛擬現實等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二)對課程建設“主戰場”的布局引領

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是對課程建設“主戰場”的“排兵布陣”,即構建科學立體的課程思政體系,實現全課程育人,而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體系的整體布局和設計開發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原生型課程思政開發引領。結合各學科專業、各類課程的特點,統籌規劃,統一布局,將現有課程循序打造成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體系布局的基礎性工作。目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大多處于聚焦單門課程的試點階段,推進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必須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廣,“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14]。從課程屬性維度,構建通識課+專業課全面覆蓋的課程思政體系;從課程地位、課程形態、課程要求等維度,構建核心課程+外圍課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網絡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等類型豐富的課程思政體系;從課程對象維度,構建本、碩、博一體建設、層次遞進的課程思政體系。

拓展型課程思政開發引領。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體系的布局,不僅要盤活存量,引領原生型課程思政開發,還要做好增量,引領拓展型課程思政開發,即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課程,推動課程思政體系的創新發展。圍繞當今世界的發展大勢、國家的重大需求,依托地方的優勢資源、高校自身的發展定位和辦學特色,結合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學科課程的外延育人資源等打造一批品牌通識課,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精神、創新能力、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例如上海各大高校立足學校辦學特色推出的“中國系列”品牌課程,大慶師范學院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開設的全校必修課《鐵人精神十講》等,都是拓展型課程思政開發的可貴探索。

共建型課程思政開發引領。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是科學發展的大趨勢。《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也提出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構建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學科體系。基于耦合性育人內容,推動思政課程與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和自然科學類課程、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與自然科學類課程、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內部之間的交叉融合、合作共建,形成一批交叉創新型課程、合作共建型課程,是整合相關傳統學科資源,創新課程思政體系,強化課程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體系布局的重要方面。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可與文史類、理工類專業課程合作開發“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特區精神”等“中國精神”系列通識課;倫理學可與理工類、經濟類、法學類、醫學類等專業課程合作開發“信息倫理”“消費倫理”“法律倫理”“基因倫理”等“社會倫理”系列通識課。

(三)對課堂教學“主渠道”的建設引領

課程思政建設最終還是要落腳于課堂教學,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最基本的就是引領課堂教學建設,推進思政融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課堂教學主要環節。

對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設計引領[15]。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直接關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的首要問題。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設計,一是從宏觀上明確課程思政的根本目標。我國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思政也是為實現這一根本目標服務的。二是從中觀上設計不同學科專業的思政教學目標。課程思政的根本目標最終是通過不同學科專業的具體目標實現的,因此,《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16]。三是從微觀上設計不同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不同學科專業是由不同專業課程構成的,學科專業的具體目標還要進一步細化為其下設的不同專業課程的特殊目標,并根據各專業課程的專題或章節內容再進一步設計各專題或章節的更特殊的目標,形成專業課程的體系化目標[17]。

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統籌引領。針對目前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隨意性、碎片性和重復性問題,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引領有兩個著力點:一是指導課程思政構建科學系統的教學內容體系。首先,貫徹《綱要》要求,引導各門課程全面深入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憲法法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18]等課程思政的一般內容。其次,在堅持課程思政一般內容的大方向下,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與優勢,建構各學科專業的具體思政內容。最后,在各學科專業的具體思政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的性質宗旨、思維方式和主要內容等,建構各門專業課程的特殊思政內容。由此形成科學立體、層次分明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體系,避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和碎片性。二是統籌協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內容,避免重復。一方面要厘清思政課程的思政內容與課程思政的思政內容之間的邊界和彼此的側重點,避免二者在內容上越界和重復,不能把專業課程過度“思政化”。另一方面也要厘清不同專業之間以及同一專業內部不同課程之間思政內容的特殊性和邊界性,避免交叉重復,影響學生的感受性和接受度。

對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道術引領。毛澤東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19]。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特殊的實踐活動,在規律和方法等方面與其他教育活動有著本質區別。因此,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方法,加強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道術引領。“道”的引領是指規律層面的引領,思政課程要指導其他各類課程深入認識、遵循和運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規律、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規律等,從而提高課程思政的科學性與有效性。“術”的引領是指方法層面的引領,思政課程要指導其他各類課程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方法開展育人活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方法、具體方向、操作方式等專門方法體系,如比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激勵感染教育法、心理咨詢法、思想轉化法等教學方法。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方法的差異性,前者以顯性教育為主,后者以隱性教育為主。

三、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有效進路

推動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從應然走向實然,真正實現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有效引領,還需要具體的實現路徑。

(一)實施“思政課程領航計劃”

實現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前提是強化頂層設計,實施“思政課程領航計劃”,以政策和制度保障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的引領。

從政策上確立思政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引領地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形勢下,有些高校出現一些錯誤傾向,要么忽視思政課程的改進發展,要么模糊化甚至弱化思政課程的地位,更有甚者企圖將思政課程隱入其他人文素質課程[20],實質是要取消思政課程,以課程思政代替思政課程。因此,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必須擺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不僅要明確思政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還要進一步確立思政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引領地位,并始終把思政課程置于優先發展、重點建設的戰略地位,大力支持思政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從而為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提供政策依據。

從組織上構建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專門機構。各高校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發揮馬克主義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組建由高水平思政課專家領銜,教學名師、熟悉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工作的管理人員等構成的課程思政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指導、咨詢、督查和評估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具體包括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供專家咨詢意見,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意見與規劃綱要,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培訓,指導課程思政體系設計和教材建設,組織思政課教師和各院系教師開展課程思政交流研討,參與課程思政教學督查和評估等,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

從制度上激勵思政課程領航的動力和課程思政建設的內驅力。首先,建立健全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激勵機制,將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基本職責,并將其建設成效納入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評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估的考察范圍。還要將思政課教師指導和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情況和成效作為思政課教師崗位聘用、考核評價、職稱評審、評優評獎的重要指標。其次,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不僅需要思政課程的積極引領,也需要各類課程的主動配合。因此,還要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的激勵機制,激發課程思政建設的內驅力。對此,《綱要》提出,在“雙一流”建設監測與成效評價、學科評估、本科教學評估、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專業認證、“雙高計劃”評價、高校或院系教學績效考核過程中,要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作為其中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與此同時,在教師崗位聘用、考核評價、評優評獎、培訓進修的過程中,也要著重考察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情況與成效[21]。

(二)推動思政課程內涵與外延共進式發展

實現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最根本的是深化新時代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實現思政課程自強,以更好地引領、示范、帶動課程思政的建設和發展。

提高思政課程的質量和水平,推動思政課程內涵式發展。當前,從內容上提升思政課程的思想性與理論性,從內容和形式上提升思政課程的親和力與針對性,是加強和改進思政課程的關鍵所在。思想性和理論性是思政課程的魂,也是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根。“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22]。只有徹底的思想理論才能說服學生、才能引領課程思政。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廣闊的視野和深邃的思想,特別是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和相關文件精神、教學重難點問題等,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論需求,以強大的真理力量引領課程思政的航向。親和力和針對性是思政課程的生命力之源,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接受意愿、思政課程的教育效度、思政課程對課程思政道術引領的實現程度。增強思政課程的思想性和理論性不是灌輸空洞抽象的大道理,而是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使教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促進學生對思想理論的認同、悅納和踐行。特別要注重利用大數據精準把握學生的思想困惑、現實關切、思想動向、需求偏好等,進而實現教學內容的精準供給和教學方法的精準運用。

凝聚思政課課程群的合力,推動思政課程外延式發展。實現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不僅要提升思政課程本身的質量和水平,還要加強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從而創新思政課課程體系,擴大思政課程的影響力和引領力。《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構建必修課加選修課的思政課課程體系,即各高校在現有思政課必修課程的基礎之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為重點,開設選擇性必修課程[23],建設思政課課程群。如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設專題性課程,擴展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深度,打造品牌思政課課程群。建設思政課課程群,不僅有利于拓展思政課程的外延,更有利于加強思政課程對相關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和引領,從而提高思政課程的引領力和輻射力。

(三)在協同聯動中領航課程思政

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最終還是在二者協同合作、聯動育人中實現的。高校要積極建立制度、搭建平臺、拓寬渠道、創造條件,促進思政課程在與課程思政協同中實現領航,在領航課程思政中實現協同。

在學科互動中領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思政課程的學科基石,是增強思政課程思想性和理論性的供給源頭,是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的理論支撐和學科支撐。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就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其他學科,在學科交流互動中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對其他學科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引領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吸收借鑒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新范疇、新觀點和新方法[24],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創新發展,為思政課程領航課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撐。

在教學協同中領航。在課程設置上,思政課程要指導其他各類課程并與之聯合開發新課程,“重點建設一批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和認知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25]。在教育教學上,建立思政課程與其他各類課程之間的集體備課、雙向聽課、思政課示范教學、教學資源共享、教材共建等制度,并在此過程中指導課程思政進行教學標準制定、教學設計、教材編寫、教學內容開發、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等。

在科研合作中領航。馬克思主義學院要領銜組建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中心,鼓勵思政課教師與其他各類課程教師圍繞課程思政相關教研科研選題進行專題研討、聯合申報課題、合作撰寫論文,力求破解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和前瞻性問題,特別是關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聯與差異,課程思政建設的歷史與現實、本土與外域、經驗與教訓、本質與規律、機制與路徑等重要問題,為推進課程思政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學理基礎和科學指引。

在隊伍交流中領航。一方面思政課教師通過培訓指導、教學觀摩、伙伴式學習、沙龍研討等多種方式,加強與其他各類課程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并在此過程中幫助其他課程教師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素養和能力,指導課程思政名師工作室建設和課程思政教學骨干培養。另一方面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與其他專業課教師隊伍之間的人員流動與輸送,積極吸收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中具有一定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人才作為思政課兼職教師,鼓勵對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有建樹的思政課教師適當承擔對應的哲學社會科學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26]。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2] 新華社.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3][23] 新華社.中辦國辦印發《意見》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N].人民日報,2019-08-15(01).

[4] 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9.

[5][14][16][18][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15] 鄭燕林,任增強.落實課程思政的策略與舉措——以《教育傳播學》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1,(3):46-51.

[6] 劉建軍.課程思政:內涵、特點與路徑[J].教育研究,2020,(9):28-33.

[7] 新華網.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2018-09-10.

[8] 沈壯海.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理解和推進課程思政[J].教育研究,2020,(9):19-23.

[9] 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6.

[10] 易鵬,王永友.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邏輯起點和實踐指向[J].中國電化教育,2021,(4):54-58.

[11][12][13]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 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

[17] 陸道坤.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0,(10):16-22.

[19]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20]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EB/OL].http:// 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2020-08-31.

[22] 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24][26] 陳錫喜.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徑[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1):154-163.

[25] 教育部等八部門.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 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from=timeline,2020-04-28.

作者簡介:

王瑞: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與方法。

The Discussing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Piloting Education

Wang Rui(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Sichuan)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key to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re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guidance which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correct course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innovation vitality and development real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 a benign curriculum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Sociali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ocus of this guidance is leading the teachers to be the “main force” role, lead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o be the “main battlefield” layout,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 main channel”. Impleme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pilot plan”, promoting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pil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aborative linkage are the realistic wa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pilot education to move from what should be to what i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ilot; point; the way forward

收稿日期:2021年7月5日

責任編輯:李雅瑄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
高校思政課程的現狀與改革措施研究
商情(2017年33期)2018-01-24 22:01:46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
教師·上(2017年12期)2018-01-13 22:09:08
“專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科技視界(2017年27期)2018-01-04 14:39:05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科技視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課程思政理念下英漢口譯教學改革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科技視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1区2区|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亚洲三级成人| 日韩AV无码一区|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a毛片在线播放|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韩日免费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拍在线|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欧美精品1区|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欧美无专区|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99精品欧美一区|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在线观看99|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伊人色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黄网在线| 免费无遮挡AV|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欧美成一级|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99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图区|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99在线小视频| 日韩天堂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色首页AV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