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社團是高職院校開展美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對提升大學生的審美素養有著獨特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充分探索融媒體視角下藝術社團的精品化、專業化發展路徑,構建能有效推進高職院校開展美育工作的長效協同機制,將藝術社團發展為開展高職美育工作的有效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傳統意義上的高職美育是以第一課堂教學大綱為依據,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基于融媒體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以藝術社團為基礎開設美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形成配套系統,將成為新趨勢。
[關鍵詞]融媒體;高職美育;藝術社團;高職院校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美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1]。然而,美育仍是當前我國高校育人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對高職院校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重應試輕素養、重比賽輕普及;資源配置不達標,美育師資隊伍缺口較大;缺乏協同推進機制及實效性較強的美育實施方法。
我國高職院校中社團數量最多,最受學生歡迎社團的是藝術類社團。目前,高職院校的第一課堂存在授課形式單一、育人效果有限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不斷加強美育工作,利用傳統的講座、演出及新媒體手段優化校園教學活動,以促進育人效果。高職院校應利用藝術社團實踐活動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學生社團,以多方力量共同推進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筆者以江蘇省蘇州市8所高職院校的調查數據為例,對融媒體視角下藝術社團實踐的高職美育實施路徑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一、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活動情況調研
從加強高校藝術教育和促進學生個體成長的角度來看,藝術社團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2]。本次調研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高職院校的663名在校生為調研對象,通過查閱文獻、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高職院校藝術社團的基礎信息,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高
筆者整理調查數據后發現,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經常參加社團舉辦的活動的大學生占比高達78%,而很少參加社團舉辦的活動的大學生只占22%。該數據說明當代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很高,這對高職院校開展美育教育而言是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但同時筆者還發現,參與調研院校中的相關社團一學期舉辦活動次數在1—5次之間的占比近83%,5次以上僅占17%。藝術社團舉辦活動的頻次低,無法很好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二)舉辦活動種類少
筆者對被調研院校中相關社團舉辦的活動信息進行整理后發現,參與調查的高職院校藝術社團舉辦的活動仍以常規交流活動為主,占全部活動的48.56%,舉辦具有藝術特色的活動占30.47%,舉辦其他類型的活動僅占20.97%。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鼓勵藝術社團適當增加藝術類活動或將藝術類活動與其他類型的活動相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藝術社團能促進大學生的發展
筆者對被調查大學生對藝術社團的認知情況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被調查大學生中有68.78%的同學認為藝術社團舉辦的活動的類型豐富且具有意義,藝術社團對其具有積極的影響;51.28%的同學認為通過藝術社團能提高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同時也對他們的獨立辦事能力以及藝術欣賞能力產生了積極影響。由此,我們可看出藝術社團在實踐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能促進大學生的發展。
二、藝術社團推進高職美育工作的創新路徑
“融媒體”的字面含義為“媒體融合”,其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將單一媒體的優勢轉化為多媒體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藝術社團可基于融媒體視角推進高職美育工作的實踐和創新。
基于藝術社團實踐的高職美育可以針對第一課堂的不足,通過“跨界式融合,全員育人”“項目化管理,全程育人”“強化職教特色,全方位育人”等具體方式促進美育工作成效,并借助藝術社團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引領美育工作,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比例,并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的育人成效。
(一)跨界式融合,全員育人
1.校內社團共建
高職院校的藝術社團主要包括舞蹈類社團、音樂類社團、戲劇類社團、書法類社團等。雖然高職院校的藝術社團種類眾多,但筆者調研后發現眾多藝術社團之間很少進行聯系與溝通。因此,要想實現全員育人,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各個藝術社團之間的聯系,充分彰顯各類藝術社團獨特的文化底蘊。藝術社團也應充分利用社團自發性和開放性等特點,讓社團成員自主管理社團,強化各部門間的聯系,并強化與其他社團的聯系。不同社團各具特色,如果高職院校只是關注單個社團的發展,并不能實現校內社團共建,所以高職院校可以鼓勵社團之間相互學習,多交流舞臺、活動經驗,藝術社團之間也可以通過媒體平臺加強交流合作。
2.校間協同育人
為了促進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的開展,高職院校應實現校間協同育人。高職院校可以主動聯系兄弟院校,為校內藝術社團的交流學習搭建校際活動平臺,讓校內藝術社團通過經驗交流、人員互換,促進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組織的交流活動。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媒體平臺推進校際活動,推進校間美育工作的協同運作。不同高職院校中同類型的藝術社團應該把握與其他院校社團交流的機會,如經濟類、農業類等高職學校的話劇社團可以交換人員進行話劇表演,還可以共同舉辦競技比賽以提高雙方成員的技能;校間不同性質的藝術社團也要加強合作與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高職院校在推動校間社團的合作與交流的同時,融入美育思維,能穩步推進各個社團在更多領域間的合作與交流。
3.校企實踐育人
“社團+企業”的藝術社團發展新模式是指高職院校以藝術社團為載體,與企業共同進行美育實踐。校企實踐育人模式致力于使學校社團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可通過下列方式開展。第一,企業舉辦的年度主題藝術節可由高職院校的藝術社團承接。藝術社團通過該藝術節打造品牌效益,在校內形成知名度,讓美育融入實踐活動中。第二,高職院校構建藝術社團交流中心。例如,藝術社團可實行“廠中校”模式,院校在企業中建立長效的交流基地,這樣既加強了校企間的交流,也有利于幫助企業培養更多優質的人才,從而解決制約雙方發展的難題。第三,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探索“融媒體+”的合作方式。借助融媒體的力量,高職院校與企業可以從更多的層面上促進美育實踐合作,通過更多樣化的路徑為學生提供實操機會,以更現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4.校地合作育人
從學生社團的活動范圍方面看,高校學生社團活動不斷與社會接軌,呈現極大的開放性[3]。高職院校可利用媒體平臺引導校內藝術社團與地方民間組織進行合作,并借助政府的力量將地方資源與高職人才培養相結合。這樣既能使高職院校的美育模式更加多元化,又能使地方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高職院校基于藝術社團實踐的校地合作美育途徑有: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地方資源的價值,定期開展藝術社團與地方合作的研討會;建立相應的交流基地和專業研究所,加強理論研究、教學改革與實踐,也可供學生參觀學習,增強學生的藝術能力;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學生對地方藝術的興趣,加深其對美育相關理念的理解。
(二)跨界式融合,全員育人
1.項目化管理
在筆者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69.34%的同學認為高職院校美育工作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在高職院校中,融媒體環境下的藝術社團是開展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這些社團大多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在成立時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及規范的管理機制。高職院校要想將藝術社團與美育工作相結合,須采用更為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增強藝術社團舉辦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藝術社團的活動質量和文化品位。藝術社團的項目化管理是指在學生社團主管部門的宏觀指導下,藝術社團應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點,使藝術社團在組織運行上實現人力、物力、信息、資金等多方面達到最優化配置的一種高校社團管理工作運行模式。高職院校可以在藝術社團成立初期就設置時期規劃、績效考評等環節,優化社團活動的開發和策劃,提高社團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成就感。
2.品牌化運作
在全球一體化發展的今天,品牌概念也應融入高職院校,融入美育工作和藝術社團之中。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活動,用品牌理念來建設和發展藝術社團,是高職院校藝術社團發展的重要方向。社團活動是美育知識輸出的最佳載體。因此,高職院校在規劃藝術社團活動時應當有計劃和目的,根據不同藝術社團的特色來開展相關美育活動。高質量的活動是提升藝術社團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例如一些話劇社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活動,并通過一系列的演出加以宣傳推廣,成為學校的名片,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都是社團的品牌化運作、品牌化管理、品牌化推廣。在深入貫徹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應主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進行社團品牌建設,堅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為高職院校美育建設帶來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美育的發展。
(三)強化職教特色,全方位育人
1.強化職教特色
高職院校要促進藝術社團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考評管理機制,強化職教特色,全方位育人。第一,高職院校應從教學目標入手,彰顯職教特色。藝術社團活動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社團指導老師可利用媒體平臺將專業特色自然地融入社團活動中,實現職業指導工作的全員化、全程化。高職美育的改革必須緊緊圍繞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第二,高職院校應依據校內各專業的特點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旅游專業的同學,高職院校可通過媒體平臺與實地考察讓學生學習各地的藝術文化,這樣能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在此要注意的是,美育教學屬于師生雙邊活動,任何知識、技能只有經過主體內化才能掌握。
2.優化資源配置
根據筆者的調研分析得知,被調查大學生中有52.73%的大學生認為社會資源對高職院校美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幫助作用;有46.48%的大學生認為必要的設施場地也是高職院校開展美育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53.91%的大學生認為加大美育資源的投入是高職院校開展美育工作的重要路徑。高職院校在加大資源投入的同時更應注重美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一,高職院校應對美育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按照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求真務實,從總體上把握高職美育的資源配置情況。第二,政府相關部門應參與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的配置優化,其可通過募集資金,使高職院校美育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第三,高職院校應加強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引入民間力量,協同配置美育資源,通過融媒體平臺真正實現美育資源共享,最大程度減輕高職院校的負擔,有效促進不同育人主體的溝通與合作,形成良性育人合力。第四,高職院校應整合各方資源,努力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美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當前,眾多高職院校基于融媒體視角進行了藝術社團與美育工作結合的嘗試,但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表現形式單一,缺乏內涵;社團活動只為迎合競賽,學生缺乏熱情;藝術體系不夠完備,缺乏長效保障機制;未能融入戲劇育人等先進理念;普通的無情緒化教學方式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融媒體時代,美育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伴隨著困境與焦慮[4]。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融媒體視角下的藝術社團實踐活動,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育人,在舉辦的活動中融入傳統媒體的海報、書籍展示等形式,同時結合QQ群、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實時投票等新媒體手段優化美育形式,拓寬宣傳渠道。
本研究充分挖掘了融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藝術社團與美育工作的契合之處。筆者認為,美育工作與社團藝術教學能夠實現資源和內容的兼容,高職院校利用信息可視化設計手段可以將我國傳統藝術進行有效整合、整理和歸納,打破傳播地域、時間上的限制,極大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藝術社團實踐能較好地促進美育工作的更新與完善,以第二課堂的形式對第一課堂進行補充;最重要的是,基于藝術社團實踐的美育實施路徑真正考慮了高職學生的需求,可較好地提高美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建榮,馬忠秋.“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美育工作協同育人機制與路徑探析[J].紡織服裝教育,2021(01):1-5.
[2]葛雷.高校學生藝術社團的意義與建設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08(S1):149-150.
[3]徐紅,唐銳.大學社團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0(04):50-54.
[4]樊小敏.融媒體時代美育的現狀與思考[J].大觀(論壇),2020(05):140-141.
[基金項目]2021年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科研項目思政專項課題“基于藝術社團實踐的高職美育實施路徑研究”(項目編號:YJ-SZ2102)。
[作者簡介]朱壹(1990—),女,江蘇蘇州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