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高高中物理知識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主要學習障礙之一,由于物理知識模型過于抽象,因此,許多學生理解起來都較為困難。然而,物理知識是研究生活中自然現象的一門學科,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正確把握這一學科特性,通過貼近于真實化的生活物理現象來為學生開展教學,如此,不僅能夠簡化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還能夠以此延伸,搭建起高中物理課堂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基于此,本文對生活物理現象助力物理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現實生活;物理現象;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在新時期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活動的開展強調教師應當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手法,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去掌握知識內容,如此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幫助學生透過教材文字表面去了解知識的內涵。從而在根本上緩解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困難,以及課堂融入意識不強的現象。
一、生活物理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價值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展開物理學習的最佳導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許多學生之所以對物理課堂融入感不強,源于對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缺乏了解,因此在接觸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認為離自己的生活過于遙遠,再加上物理知識理解難度較大,因此學生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畏難心理,導致了對物理學習興趣缺失。而教師借助生活物理現象來為學生開展教學,可以有效通過學生的認知層面來幫助其了解知識內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簡化學生的學習難度,并使學生能夠聯想到日常生活中自身不成注意到的事物,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剝雞蛋殼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都有過的一項生活經驗,許多學生都知道剛煮熟的雞蛋在冷水中過一下會變得更加容易處理,但是卻無法說出這樣做的原理是什么。教師在講解“熱脹冷縮”時引用這個生活實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知識原理,同時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實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頭頂不斷晃動的吊燈,物理學者伽利略總結出了關于單擺運動的相關特點,并以此為延伸,為能量守恒定律的出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由此可見,通過生活物理現象來輔助高中物理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透過物理視角去思考問題,進而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未知現象產生大膽的猜想,如此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推動學生的綜合素養獲得提升。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新時期的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師為學生開展教學時不能夠將學生的目光局限于教材當中,而是應當引導其走出教材,在現實的生活場景當中檢驗并應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如此,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將生活物理現象引入到物理課堂當中,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創新教學形式,體現物理教學的最大價值,同時還能夠有效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生活物理現象引入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措施
(一)結合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活動開展的本質,是引導學生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對話交流,從而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收獲到相關的知識經驗。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代入到教材內容當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以更加直觀生動的形式引入到課堂當中,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相互結合的方式,更好地通過生活元素來理解物理知識,如此不僅可以有效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時還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物理知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摩擦力”知識的過程中,教材當中的語言為了追求精確性,因此在描述摩擦力概念的過程中通常都是結合專業術語的角度來對其進行闡釋。這樣做雖然能夠保證對概念描述的準確性,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問題。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人騎車從水泥路面走過與在坑洼地面走過時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在這兩種路面上騎行時哪一種要更為吃力一些。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連接到學生的既有認知層面上,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對問題進行思考。進而能使學生意識到在水泥路面上騎車要更為省力。如此學生在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時,便能夠有效地理解知識內容,從而對摩擦力的概念形成更加具體的印象。
(二)創設問題情境,開拓學生思維空間
新時期的教學理念當中強調要將學生擺在課堂主體的位置,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首先需要確保學生在課堂當中展開充分的思考,如此才能夠與教師思想之間展開更加頻繁的互動,使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而是形成了有來有往的思想對話。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引發學生思考,并通過聯系生活元素,幫助學生構建起物理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地開拓學生思維空間,使其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對物理問題展開思考。
以“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為例,當學生在接觸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來為學生引出課題:在人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存在著那些自由落體運動現象呢?將一本書和一張白紙從同樣高的位置落下,哪一樣物體會率先落地呢?通過對比二者之間的差別,你們能夠推測出這種現象的原因嗎?教師的提問方式,先是勾動起了學生關于現實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其主動聯系實際思考自由落體運動的涵義,進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嘗試去總結關于自由落體運動的一些特征。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開拓學生的思維深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三)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隨著新時期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而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基調。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聯系現實生活物理現象為學生開展教學,不僅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新時期課程標準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因此為了更好地將這一理念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落實下來,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物理學科的角度去對現實生活展開思考,并引導學生通過表象去提取其中的物理本質,如此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消化在課堂中收獲到的物理知識。
例如:在學習“能量變換”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例:現實生活中,人們在燒熱水時,水壺里的水有一部分會變成水蒸氣蒸發到空中,請問在這過程中,都發生了哪些能量轉化?參照這種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使用類似的生活現象互相提問,答對的學生記一分,答錯則扣一分。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是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具有活力,同時也加深了現實生活與物理課堂的銜接程度,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去思考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結合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去對其進行解釋說明。
(四)聯系現實生活,設計物理實驗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并且也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然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資源有限以及教學時間的限制,導致教師在課堂中無法為學生開展更多的實驗內容,因此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成立物理實驗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當中發掘物理實驗素材,并借助現實生活當中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去設計相關實驗,如此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也使得物理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光的折射定律之后,對于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準備的實驗環節相對有限。為此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通過在網絡中查詢資料的形式來了解更多與光的折射有關的趣味實驗,并且可以在教師或家長的協助下,獲取一部分實驗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根據個人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來設計相關的物理實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但可以更加深刻的把握物理知識,同時還可已通過物理實驗來收獲學習的趣味性與成就感,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生活物理現象引入到高中物理課堂當中,不但能夠助力物理教學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當中重視現實生活與物理教學的緊密銜接,并從中發掘更多的教育元素來為學生開展教學。
參考文獻
[1]彭自珍.如何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高中物理教學[J].數碼設計(上),2020,9(12):121-122.
[2]苗廣君.高中物理教學中結合生活物理現象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18):262-263.
[3]翟慎強.高中物理教學中生活物理現象的巧妙運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280.
[4]孫越東.高中物理光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159.
[5]連丹青.如何通過高中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