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水平,本研究建立寫作微型語料庫,進行基于語料庫的寫作反饋課堂教學實踐,構建基于語料庫的高中英語寫作反饋模式,并檢驗效果。結果表明基于語料庫的高中英語寫作反饋模式提高了學生寫作成績,拓寬了高中英語寫作反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語料庫;反饋模式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條件,而達到學習能力目標需要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評價、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進程。實施好英語課程需要有機整合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以實現目標、內容和方法的融合統一。本研究基于語料庫語言學理論,整合教學內容,探索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方法。
一、國內外基于語料庫寫作反饋相關研究
21世紀初,Tim Johns和Chris Tribble最早提出“數據驅動學習”或“課堂索引練習”。之后,不少學者運用語料庫相關軟件或語料庫檢索與寫作教學相結合進行研究,如美國教育考試中心研發的“Criterion-E-rater”就采用基于語料庫的建模方法的寫作自動評價系統。
國內著作《中國學生英語語料庫(CLEC)》(桂詩春、楊惠中,2003)將作文中的錯誤分為61種錯誤,為本研究的寫作錯誤分類提供依據。《語料庫應用教程》(梁茂成、李文中等2018:39-42)對語料庫賦碼進行實例分析,為本研究實驗過程提供參考。雖然國內不少學者對語料庫作為語言教學的輔助工具和方法應用于語言教學進行研究,但是李晨(2017)基于15種外語類核心期刊的調查,發現基于語料庫或語料庫驅動的寫作研究極度缺乏。因此本研究運用語料庫技術與實際教學相融合,改善傳統寫作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構建
(一)研究假設
本研究提出以下實驗假設:
1.在英語應用文和記敘文的寫作反饋教學中,基于語料庫的寫作反饋模式使學生的寫作成績優于傳統的教師反饋。
2.基于語料庫的寫作反饋模式比傳統的教師反饋更有效地減少寫作出錯率。
3.基于語料庫的寫作反饋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寫作修改策略的運用能力。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漳州某市高中學生,生源基礎較薄弱。實驗第一輪在高一年級兩個平行班,高一(1)班50人為控制組,使用傳統的教師反饋。高一(2)班49人為實驗組,使用基于語料庫的寫作反饋模式。第二輪在高三年級兩個平行班,高三(2)班27人為控制組,高三(3)班26人為實驗組。
(三)研究工具
研究選用高考卷或質檢卷的應用文和讀后續寫為寫作題目,建立學生作文微型語料庫,進行語料標注,用語料庫工具“AntConc3.43”進行統計和檢索,課前了解學生寫作情況,課堂進行反饋。
(四)研究過程
兩輪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八次基于語料庫的應用文寫作反饋教學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第二階段,分析第一輪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應新高考要求,訓練記敘文寫作,微調錯誤賦碼,改進教學模式。第三階段將改進的教學模式運用到第二輪教學實驗中,進行六次反饋,收集數據后分析,總結整個實驗,討論得出結論。
(五)模型建構
(六)模式實施
本文以第二輪實驗中一節讀后續寫的寫作反饋課堂為例,設計基于語料庫的寫作反饋教學教案。
第一環節:讀后續寫課堂寫作
閱讀2018年6月浙江高考卷的讀后續寫,完成一篇150字記敘文體的讀后續寫。
第二環節:基于語料庫反饋的課前準備
創建微型語料庫,根據賦碼統計文本錯誤(見表1),確定本節課教學內容重點為訂正句法、時態、拼寫、標點、動詞和代詞錯誤。
第三環節:基于語料庫的反饋教學
了解評分原則后進行基于語料庫的反饋講評教學。
1.反饋句法及動詞錯誤。復習英語簡單句的基本句型和語序規則。打開AntConc3.43,設置中文和字體大小,在Search Term勾選Case,檢索賦碼[句法](見圖1)和[動詞]。了解句法中語序混亂、流水句、不完全句和中式英語的錯誤,完成訂正。2.依次檢索和展示時態、拼寫、標點、代詞錯誤。3.分析錯誤,如根據文體需要,記敘文時態主要為過去時,對話中用到現在時或將來時,鞏固動詞時態變化規則。讓學生觀察閱讀文本中的標點的運用,總結歸納英文標點規則。4.對照規則與所呈現句子中的錯誤,小組討論并訂正。
第四環節:訂正歸檔
將每個學生標注賦碼的作文語料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賦碼提示,訂正后上交歸檔。
(七)教學效果檢驗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后測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結果(見表2)。第一輪實驗中,實驗組后測成績p=0.045<0.05,實驗組成績與控制組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M = 12.11, SD = 2.77)顯著高于控制組(M = 10.83, SD = 3.48),兩組平均值相差1.28。第二輪實驗中,實驗組后測成績p = 0.019<0.05,說明實驗組成績與控制組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M = 13.85, SD = 4.15)顯著地高于控制組(M = 10.59, SD = 5.54),兩組平均值相差3.26。
統計實驗組和控制組前、后測出錯率(見表3)。在第一輪實驗后測作文中,實驗組出錯率7.49次/100詞(362÷4830×100)小于控制組10.00次/100詞(508÷5082×100),兩者相差2.51次/100詞。在第二輪后測作文中,實驗組出錯率10.16次/100詞(399÷3927×100)小于控制組15.49次/100詞(538÷3480×100),兩者相差5.33次/100詞。說明實驗組學生的寫作表達準確性高于控制組。
三、結果與討論
兩輪實驗中,實驗組在句法、簡單句、時態、動詞、標點和非謂語的出錯率顯著小于控制組,說明這種反饋模式有效地減少學生寫作出錯率,提高了成績。實驗前后的調查問卷數據也說明實驗組學生能更多地運用寫作修改策略,寫作積極性得到提升,能主動與教師或其他同學探討如何寫作及如何修改作文。
結束語
基于語料庫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能輔助教學,教師依據數據課前整合、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幫助學生反思并調整學習策略,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優化學習策略和方法。學生在修改作文時運用情感策略,不怕出現錯誤并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運用元認知策略,根據存在的問題,實施、反思和調整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桂詩春,楊惠中.中國學生英語語料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梁茂成,李文中,等.語料庫應用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4]李晨.我國語料庫英語寫作研究回顧與展望[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17(03):130.
作者簡介:陳卓君(1982- ),女,碩士,閩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漳州二中),一級教師。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課題“基于語料庫的高中英語寫作反饋模式研究”(批準號:FJJKXB19-63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