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取得理想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提升高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意味著教師需要還教于學生,將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學習與探究,取得良好的自主學習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保證學生高效學習,積極參與,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主體性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以主人公的姿態進行數學知識學習,順利達成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所謂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將高中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體,而教師退居客體地位,保證學生積極參與數學知識學習,養成良好主動學習能力的教學組織模式。經過高中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學生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還能夠積極參與知識學習,投入教師設定的不同活動當中,順利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可以通過預習活動的組織,學習實踐的安排,探究問題的開展,知識應用的設置和總結回顧的實施邀請學生參與,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在課堂上結合不同教學環節積極參與、主動實踐,順利達成理想的學習成果。在教師的幫助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下,學生能完成數學知識理解,也將實現學科素養的逐步完善。
一、踐行學生主體性的意義
想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需要對其實踐意義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踐行學生主體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則不需要教師引導和監督,就能夠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踐行學生主體性。
其次,踐行學生主體性,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數學自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探究時間,借此強化學生的學習參與,保證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和探究中建立知識學習自信。
再次,踐行學生主體性,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得教師準確捕捉高中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這能夠保證教師在后續的難點講述和重點分析中更有針對性,幫助高中學生取得理想的數學知識學習效果,有效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最后,踐行學生主體性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得學生逐步完善數學學科素養。數學學科素養的培養不只是知識的掌握,也包含品質的培養與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通過踐行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訓練,促使學生逐步建立數學學科素養。
二、踐行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以下,教師將結合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實踐進行詳細分析。
(一)預習中的主體性發揮
在數學知識預習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家庭中進行自主預習,將數學知識初步認知的主戰場交給學生,希望學生能夠不負所望,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初步認知。當教師布置完預習任務之后,學生能夠在家庭中進行自主預習,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課本的閱讀,部分學生能夠完成例題的分析,還有一部分學生則能夠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做筆記。預習活動中的主體性發揮不僅能夠充分讓學生建立課堂上的學習自信,還能使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做好準備。
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概念”這部分知識之前,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知識學習主體性,教師請學生在前一天回家后進行知識的預習。經過第二天的課堂表現,教師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完成了數學知識的預習,且學生能夠針對集合的基本知識產生了解和認知、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使用自己的話表達出集合相關基本概念。同時,教師還發現班級中的部分學生自主上網查找了很多關于集合的相關知識,還有學生將一個維恩圖的打印版帶到了班級中,詢問教師這個東西應該怎么使用?教師肯定了學生的預習成果,發現學生在預習活動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性,能夠主動完成課本相關知識的預習和閱讀,且能夠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經過預習活動的安排,學生順利完成了集合概念的了解,對于集合之間的關系也產生了探究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此可見,只要教師愿意在預習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其中,不負所望地完成數學知識的基礎認知和了解。
(二)學習中的主體性體現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需要結合課本上的知識內容進行自主研究和分析,還可以通過良好的知識理解能力,完成數學基礎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接著學生需要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向教師進行表達,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針對這些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在知識學習中順利攻克難點,完成數學知識的全面掌握。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使得學生更具針對性的完成知識學習。
例如:在學習“基本不等式”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翻轉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教育引導,請學生在翻轉課堂上自主學習。通過觀察,教師發現學生能夠結合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進行研究,對于基本不等式的推導過程實現了了解和掌握;同時,學生在課堂上還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證明過程,將不等式的幾何意義加以了解。在以學生為主導的翻轉課堂上,學生能夠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主動參與到課本知識研究中。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點問題的時候,學生也能夠積極思考,向其他學生求助,共同營造出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氛圍,達成了數學知識基礎知識的認知和了解。后來,教師結合教育觀察發現了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針對性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難點。數學課堂上的知識學習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三)探究中的主體性實踐
教師可以設置數學問題,邀請學生發揮主動性。當教師展示出一個數學問題之后,教師邀請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一開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問題突破,當學生發現自己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向其他學生進行求助,共同營造出良好的問題探究氛圍。大家在集思廣益互動合作中,針對數學問題進行詳細探究,不僅能夠解決問題,還能夠出現多種問題解決策略。由此可見,探究過程中的主體性,實施能夠強化學生的問題探究積極性,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
例如:在學習“函數的最值和奇偶性”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出一個函數問題,請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教育觀察,教師發現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參與到函數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還能夠結合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進行互動交流。有的學生能夠使用“配方法”逐步完成函數值域的求解;有的學生能夠使用常數分離的方法進行函數值域的計算;有的學生使用了逆向求解法求得了函數的值域;還有的學生則使用換元法進行函數值域的求解……學生能夠在問題探究中自主研究,還能夠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充分把控著數學課堂問題探究的“主場”。同時,這種良好的互動探究氛圍還促使學生在完成一種求解方法之后嘗試結合其他的方法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全面掌握函數值域的求解方法。最終,學生憑借問題探究中的主體性實踐達成了知識掌握和問題探究能力強化。由此可見,想要提升學生問題探究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展示請學生探究,促使學生在探究中充分發揮主動性,達成問題的突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應用中的主體性建設
當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了數學知識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布置應用活動,邀請學生應用知識。知識應用過程就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保證學生積極結合自己的知識學習成果,進行知識應用。教師需要肯定學生的知識應用成果,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應用問題加以糾正和改進,保證學生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學習掌握,促使學生實現數學學科素養的逐步健全。伴隨著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
例如:在學習“平面向量的概念”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以物理科學中的力學研究為方向進行了多媒體資源展示,請學生結合多媒體圖片中力的大小進行計算——這個知識應用活動需要使用到平面向量的加減運算。教師將課堂的知識應用環節教給學生,且學生果然不負所望。一開始,學生能夠主動分析物理應用問題,然后從中找出與平面向量相關的物理量。接著,學生會使用課堂上學習的平面向量加減計算知識進行知識應用,希望能夠順利在知識應用中求解出物理問題中力的大小。這種有趣的知識應用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科之間建立聯系,也能夠降低學生在數學知識應用中存在的畏難情緒。更為重要的是,憑借課堂上知識應用的主體性建設,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優秀”,認識到自己通過數學知識學習逐步建立起來的良好知識應用能力。最終,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的知識應用中建立其日益提升的知識應用能力。
(五)總結中的主體性完善
知識學完并不是結束,知識的總結和回顧,才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在知識總結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收獲進行知識總結與回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完成數學知識的查漏補缺,也將提升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總結中的主體性發揮能夠培養學生知識總結的良好習慣,這對于學生的后續發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教師需要在知識總結的過程中,使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回顧。
例如:在學完“簡單隨機抽樣”這部分知識之后,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請學生結合本部分知識的學習收獲制作一個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中,不僅需要包含本部分基礎知識,還需要包含學生自己的學習收獲和學生所認為的重難點知識。經過課后的總結實踐,教師在第二天收上來了很多設計精巧的思維導圖。每一位學生都充分發揮主體性,結合自己的喜好選取思維導圖的形式,有的學生使用樹狀思維導圖;有的學生使用了氣泡思維導圖……且學生能夠結合本部分“總體”“樣本”“簡單隨機抽樣”“樣本容量”等基礎概念在思維導圖上進行展示。同時,教師發現學生還能夠結合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展示,以重點突出的形式表現出簡單隨機抽樣中等可能性的特點。最終,學生在總結的主體性發揮中完成了知識總結,實現了知識全面掌握。
結束語
高中數學教師為了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改變傳統講授式課堂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參與主體性,使學生建立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學習。為了充分發揮高中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需要在知識預習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借此激發學生的主動預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在知識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主體性,促使學生自主完成數學基礎知識的認知;教師需要在問題探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結合數學問題進行自主研究;教師需要在知識應用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教師還需要在知識總結中鼓勵學生自主參與,促使學生自己結合學習情況進行主動分析。經過高中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也能建立數學課堂參與的主動性,積極完成數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積極參與。由此可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夠切實完善學生的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馬龍華.新高考背景下的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
[2]劉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