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教學在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影響力也是不言而喻。由于文言文蘊含著我國古代豐富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已經成為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甚至會懼怕文言文,更談不上對它感興趣。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和貫徹,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無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發揮很好的效果,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在教學方法上去探索和創新。從而形成科學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改善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
一、動態預設教學目標
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夠順利有效地展開實際的教學活動。由于文言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此就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目前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雖然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但是卻無法有效把握教學的動態變化,比如在整個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整個課堂上始終都是按照自己提前設定的思路來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就使得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往往使得整個文言文教學課堂死氣沉沉。
為了能夠改變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給學生保留適當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學當中,倘若學生一味地當聽眾,就無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如果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力交還于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大有裨益的。
七、鼓勵學生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善于質疑在文言文學習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有過這樣一句經典的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這句富有哲理性的名言闡述了質疑的重要性。然而質疑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當中同樣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實中有些教師卻沒有鼓勵學生質疑的這種教學意識。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當中,似乎提出問題的永遠都是教師自己,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學生永遠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上,教學效果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
為了能夠促進學生能夠真正學好文言文,語文教師應該把質疑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質疑,將自己的困惑部分大膽地提出來,主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他們對文言文的認知都是不盡相同的。不同的學生對文言文的解讀方式也會不同的,每個同學的思維方式有著極大的區別。
當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通過質疑可以使得他們的興趣被有效激發,從而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了有效促進文言文教學課堂的動態生成,教師應該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對課堂進行有效捕捉,充分把握動態生成的一切機會。
以《晏子使楚》為例展開教學,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整篇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其中會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在現實生活中真的發生這樣的情況嗎?”
以及學生會問:該如何看待晏子這個人物等等一系列教師也無法提前預設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質疑,激發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真正走進文言文的世界中去摸索,思考。面對質疑,教師切記不可批評,一定要予以鼓勵,并且針對學生的質疑進行表揚。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學習文言文的信心和興趣。
八、創設動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閱讀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我們很容易發現這些文言文語言優美,飽含了古人豐富的感情。由于初中生是一群個性十分張揚的群體,為此教師應該利用不同的方式來確保教學方式的靈活性。重點引導學生走進文學的世界,感受文學中的藝術美,情感美,從而在這些文字的熏陶下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學修養。從而豐富學生的靈性生命,促使學生與文學相互融合,神與物游的境界。
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課文情境,由于文言文有大量的文字構成,學生讀起來會感覺到索然無味,為此教師可以創設有效的情境,讓文字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一來學生理解起來就更為簡單了。因此情境教學法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帶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途徑。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地對文章進行口頭講解將無法吸引學生的眼球。
為此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對課文進行配插圖、選取背景音樂,針對文言文的具體內容編演一個小短劇,讓學生扮演文言文中的角色,從而重現文言文情境。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得生澀難懂的文言文更加趣味化和形象化。最重要的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文言文的學習當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探索欲望,這種教學方法將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結語:
文言文作為語文課堂的重點內容之一,在考試當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文言文由于其特殊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此語文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確保整個課堂氛圍的動態性,通過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質疑等方式有效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涂玉芬. 小議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情境[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2):31.
[2]樂繼平. 從小疑處設疑 在思辨中深入-小議文言文教學的設疑[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6):39-41,2.
[3]楊文新. 初中文言文教學探究[J]. 散文百家,2021(17):92-93.
[4]陳偉. 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J]. 新課程,2021(33):110.
昌圖縣通江口中學,?張凱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