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減輕學生負擔,緩解教育壓力,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語文作為一門人文類基礎學科,對于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增強人際溝通、協同合作等方面起到重要輔助作用。因此,在倡導“雙減”的大背景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各界都應該共同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充分提升教學效率,營造良好氛圍。
關鍵詞:“雙減”政策 語文教育 教學質量
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橋梁”,從小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點在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在“雙減”政策的催動下,課堂教學時間有明顯的縮短,教師應著重思考如何在實踐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1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1.1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和動力,作為母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語文知識,學生對語文容易產生喜愛感,在學齡前就能培養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語文課堂則是為其提供了系統學習語文課程的機會[1]。因此,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使用語言交流的能力,其次是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
1.2認識和學習漢字
小學屬于啟蒙階段,是增加漢字識別數量,熟記漢字寫法的時期。這是小學語文課堂的主要內容,教師應結合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通過分解練習幫助學生牢記漢字寫法和筆畫。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漢字、積累識字量,在生活中學會使用漢字,在日常生活交流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會應用漢字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因此,提升語文課堂質量,重點在于增進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2“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的困境
2.1小學語文教育缺乏趣味性
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學生從小就被升學的壓力所困擾,要提高分數、打敗競爭者、考上最好的學校,一些焦慮型家長大量出現,為孩子報補習班、擠壓孩子休息時間、超前學習等現象層出不窮。學校和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保障優質的生源,也會運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來為學生傳授知識[3]。
2.2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綿延已久、根深蒂固,課堂教育缺乏新意,給學生思考空間少、師生之間的互動極少。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師按照教案和課件PPT為脈絡解析課本內容,學生完全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雖然能對課本內容形成初步的理解,但難以深入理解教師所講內容。由此,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后,課堂時間減少,教師要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改變教學模式,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3“雙減”政策下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3.1促進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明顯看出,小學語文教育中,教育活動與生活實踐的結合不足,學生無法將課堂所學、老師所教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學質量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培養教師傳習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的實用性,改進教學內容,選擇更多與實際生活結合緊密的文章和故事,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3.2改變教育方式與培育自主能力結合
隨著“雙減”政策出臺,小學生語文教育模式必將有所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將更為豐富。學會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將會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例如,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融入“師生對話”的環節,既可以讓學生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又能提升其文字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靈感,既達到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又能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3靈活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教學
教師應認識到字形、詞義、句子的解釋,不只在于板書和口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進課堂教學融合創新,靈活運用優質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和深度學習,摒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注重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將課本上的靜態文字變以動態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以另一種方式向學生傳達文字的美感,形象、直觀、生動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更能調動學習氣氛,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4強化教師職責擔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端正功利心態,強化職責擔當,堅持在課內布置作業,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并認真分析學情和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布置作業,對于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對于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完成基礎性作業之外,去做一些綜合性、靈活性于一體的練習。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的心理體驗。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4結語
小學階段正處于意識發展的初期,對事物的認知和思維理解能力尚不足,應以價值觀塑造、興趣培養為主,以知識的傳授為輔。教師要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看文章、讀文章和寫文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忠錦.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J].新課程(上),2019(03):125.
[2]張冉.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J].中華少年,2018(26):110.
[3]袁桂華.開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J].中外交流,2017(50):128-129.
衡陽市第二船山實驗小學?左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