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帥
摘?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新理念,科學有效實施土地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實現山水林田湖草全面保護,而建設良好的土地環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探索新時期土地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對新時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保護修復;生態文明
引言: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致力于提升國家空間優化與生態功能,從而促進自然資源環境保護關系的協調利用,與人,所以要改變中國傳統圍繞單一要素建設的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應以土地空間的綜合整治為基礎進行修復。推進土地治理與生態修復的轉型發展,對于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土綜合整治的內涵、現狀及關系
1.1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土綜合整治的內涵
生態文明建設的概念目前還沒有得到嚴格的界定。廣義的生態文明建設是指人類在經歷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發展之后,逐漸認識到自然與自身的相關性,進而進入生態文明建設階段。從發展觀的角度來看,生態文明建設本身就是一種發展觀,即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自然與人的發展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中國已形成了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川滇地區、東北林帶、北部防沙帶、南部丘陵山地帶、近岸和近岸生態帶、重要水系為框架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要支撐,禁區為重要組成部分。
土地資源綜合調控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采取綜合措施開發、利用、調控和保護自然資源,以達到可持續利用目的的一切活動和過程。通過經濟、法律、行政政策等手段,運用工程、技術、生物等手段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進行全面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是全方位的,對整個區域和整個過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舉措,也是自然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部門的重要職責。
1.2 國內外土地綜合整治的現狀
國外土地整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德國、荷蘭、法國、俄羅斯等。近年來,以德國、荷蘭、日本和臺灣為代表的土地整理國家,在調整人地關系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發達國家一般都把土地整理作為解決土地利用問題的重要措施。雖然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地區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和實施內容不同,但總體上都反映了土地利用布局和土地關系的調整。國外發達國家將綜合評價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合本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人口規模等客觀因素,統籌安排科技創新與人地關系,作為服務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
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土地綜合整治起步較晚。1987年以來,我國在借鑒國外土地整理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探索了土地整理的組織模式和實現途徑,進行了土地開發復墾整理試點。從1998年開始,我們主要開展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并逐步探索土地整理與村莊整理相結合。2008年以來,中國將農用地整理與建設用地整理相結合,實施重大土地整理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探索土地綜合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途徑。目前,通過“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城”整治,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污染防治、城市低效土地再開發、城中村、棚戶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全面改善城市環境。經過多年努力,在國土資源整理、開發、恢復、管理和保護過程中,各地區按照功能區戰略定位發展,推進城鎮化發展,農業發展和生態安全格局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在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景觀環境和工程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推動我國土地綜合整治企業不斷向產業化方向、規模化、多目標、多功能、產業化方向發展。創新監管模式,擴大其監管、監管功能,其支持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2新時期我國國土綜合整治推進建議
2.1 統籌全局,形成推進國土綜合整治的長效機制
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應進一步建立“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ShanShuiLinTian HuCao”社區的生活,如綠色生態的概念,土地管理的基礎上,城市和農村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由服務電力扶貧精度,落實空間規劃,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導向,將所有土地資源納入調控,整合現有各部門分散治理政策,重點改善某一區域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土地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由于土地綜合整治具有系統性強、涉面廣的特點,土地綜合整治機制應朝著多部門協調的方向探索,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建立健全共同責任制度,避免在工作推進的過程中,因缺乏部門合作和區域合作而碎片化、區域分割。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土地綜合管理機制,以政府資金為重點,倡導多種形式和渠道的資金籌集,更多吸引社會投資。充分發揮企業、市場和社會的多種力量,形成更加合理規范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加強理論研究,制定有利于香港綜合治理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土地綜合治理績效評估機制和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土地綜合治理實施和推進中的決策科學化水平。
2.2 積極開展國土資源基礎調查評價和試點工作
土地綜合治理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多個方面和多層次的利益關系。實踐表明,只有了解土地、資源和環境的背景,在充分的基礎調查和評價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處理多方利益相關者關系,合理確定整治目標和任務,明確整治重點。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土地綜合治理工作,防止人物費、財力過度浪費。根據國土資源調查的基礎上,鼓勵一些飛行員結合整體協調推進,充分發揮熱情,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全面提高產量的影響區域,以大項目為平臺,整合所有的金錢和權力,通過控制目標任務的科學確立,安排試點規模、布局的先后順序,合理開展試點工作。通過對示范區建設的探索和創新,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可以為其他地區的土地綜合治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鑒,從而促進土地綜合治理工作的整體推進。
2.3 加強理論建設和培養專業科技隊伍
土地綜合治理是一門涉及土地、生態、景觀、環境、水利等方面的綜合科學。在推進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體系的建設和專業科技隊伍的培養。為了促進土地綜合治理工作的發展,西方國家建立了“區域科學”,這是一門以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等學科為基礎,專門從事區域發展規劃與設計的前沿科學。在理論體系方面,應加強對土地綜合治理的內涵、內容、任務、戰略方針和政策體系的研究。在技術和方法上,應加強基礎調查評價、標準規范、動態監測等方面的研究。在石漠化、土地復墾、自然災害防治、土壤污染治理、退化土地恢復等方面,積極探索應用生態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并提高綜合治理的水平和效果。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加快培養跨學科的科技創新人才,建設國土提升的專業團隊。同時,完善創新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創新人才跨部門、跨單位、跨區域流動,為國土綜合整治提供人才支撐。
結語
總之,在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恢復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果要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保證城鄉協調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需要充分利用有效、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要在生態保護的過程中進行綜合整治,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黃雪丹.田東縣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潛力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20(18):260-263.
[2]繆麗,周艷平.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機制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0(16):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