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達和核心展現是愛國主義精神。建立堅定的愛國主義信仰,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將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有機的結合起來,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根本要素。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有十分強大的現實性和緊迫性,它是學校實施道德修養教育任務的根本目的,也是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后繼者的根本要求。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就有必要大力發揮學校關于思想道德理論課的作用,成為推動高校愛國主義精神建設的主導力量。
關鍵詞: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路徑
“愛國主義是傳給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它始終保持著勃勃的生機。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櫛風沐雨,奮發前行的寶貴經驗和優良傳統。”在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舉辦的會議中講到“愛國主義是世界上最深,最持久的情感。它是一個人的美德之源,也是成功之本。”然后,在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運動紀念100周年會議上強調:“對于當今時代的中國青年,熱愛祖國是生命的根源和成功的根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個關鍵時刻,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愛國主義新時代教育綱要》,指出要愛國主義教育在新時代應該面向所有人,特別是應該關注青少年,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并且將青少年作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新時期愛國主義開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這不僅是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要求,更是落實立德育民的根本目的,也是培養能夠承擔的起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的具體舉措,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值得每個人的認真的探索和思考。
一、深刻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科學內涵
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期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內涵?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理論去討論。要把握愛國主義精神的根本,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堅定的信念是愛國主義的根本基石,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是愛國主義的基本素質。堅持對黨,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主義的愛,并且將其進行高度統一,這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基本本質。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構成要素和內涵,對于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將愛國主義精神轉變為愛國主義行為具有指導性意義。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將愛國主義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高校道德建設和人才培養任務的關鍵,也是培養全能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繼承者的必然要求。在當今時代,將愛國主義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具有極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能夠參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國家任務,還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關于國家,民族,歷史和文化視野的正確觀點,增強大學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它還有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增加愛國意志,抵抗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滲透,培養深厚的愛國感情。
2.1 有助于學生投身祖國建設
在當今社會,大學生是值得信賴,能擔重任,前途無限的一代。歸根結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需由他們實現。目前,我國正面臨“兩個百年”目標實現的歷史替換期,這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精神準則,青年在未來有成千上萬條成長的道路,但愛國主義永遠是第一條。目前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后繼者,必須高舉愛國主義的光輝旗幟,將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身上的重任。努力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把愛國主義情感化為富強國家的實際行動。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時代機遇為祖國做出貢獻,鞏固我們的理想信念,堅實的站在人民立場上,練就堅強的技能,致力于為新時代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姿態,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時代的責任和歷史使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不辜負歷史的期望,繼續在未來新的長征路上綻放輝煌的人生。
1.2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
學校是培養國家建設者和繼承人的主戰場。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愛國主義精神牢固地植根于學生的心中,教育和引導學生支持并且熱愛中國共產黨,決心聽黨的講話。永遠跟隨黨的步伐。首先,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明確自身的政治方向。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愛國故事時,還應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愛國觀念,以便他們深刻理解國家的本質和起源,并掌握未來國家的國情發展和階級屬性,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未來前景,有意識地抵制西方國家輿論的入侵,明確反對中國垮臺論,中國霸權論和中國威脅論等過時的邏輯和錯誤觀念。
此外,當代大學生必須正確對待和把握中國歷史,加強對近代中國歷史的認識,認識歷史縹緲主義背后的“謊言”,擺脫歷史縹緲主義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后,有必要防止對外國文化的盲目追求,不斷加深對中國本土文化,先進社會主義文化和革命社會主義文化的認識,并從中汲取精神養分,在比較和區分中外文化中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增強對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三、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愛國主義精神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僅是重要的理論精神,更是重要的課題實踐。為了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要高度發揮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作用;繼續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創建有利于愛國主義形成的校園文化環境;利用互聯網上的新興媒體來宣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題;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以將其轉化為愛國行動。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的綜合運用,將激發當今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大學生的時代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1將思想政治課與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地點。思想政治教師要大膽講話,積極,自覺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材料,不斷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度,深度,厚度和廣度,使愛國主義教育充滿充斥整個教學過程。改變以往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方法,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簡單地講好深刻的愛國主義的故事,積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愛國主義感情中,將自己投身于為國家服務,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中,以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3.2將網絡平臺與愛國主義精神相融合
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學校應該善于以深刻,生動,持久的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線上”和“線下”合理的結合起來,以實現最大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要合理利用互聯網作為重要的載體,占據在線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增強新時期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播,增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提高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結束語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繼承者,增強其愛國意識是十分必要的,而高校作為增強大學生政治意識,樹立理想愛國信念的主要場所。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強調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探索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勢是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李揚;漆家宏;李欣.微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基于在寧高校的調研[J].教育教學論壇.2021-01-06
[2]王欣.“抗疫”元素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04-07
[3]汪功平;吳學兵.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徑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03-15
[4]景紅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以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為例[J].品位經典.2019-08-15
[5]張舒;蒲于文;郭一璇. 繪制紅色基因圖譜,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基于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當代高校紅色教育啟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21-04-01
[6]楊添富;戴靜;馬婕妤;楊多.以“四個自信”為核心豐富新時代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思考[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21-02-15
[7]李春易;李燁;劉晴;宋開賀;佟保遠.網絡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策略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0-10-27
作者簡介:
王煒華;助教;江西萬年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郵編:3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