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瑜
摘要:本文通過作者多年教學經驗,提出新形式下大學《離散數學》教學,要注重循序漸進加強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
關鍵詞:離散數學;思政教學
一、引言
離散數學課程所涉及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大量地應用在計算機科學體系中,數理邏輯是計算機中的邏輯學、邏輯電路、人工智能的基礎課程,集合與關系是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的理論基礎,而代數系統則是現實世界的縮影,直接模擬了現實系統,圖論知識更是直接應用在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編譯原理等專業課程中。但傳統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學生普遍認為枯燥難懂,認為是純粹的數學課程。新形式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專業實踐教學聯系思政教學,讓學生一邊學到了專業知識,一邊潛移默化的接受思政教育。
二、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
數理邏輯部分的講解中,不光要把重要理論知識傳授到位,我們還會介紹數理邏輯的發展歷程,讓學生們認識到科學成就的取得都是經過幾代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創造新的價值,進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數理邏輯的先驅萊布尼茲曾經有一個理想:創造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把邏輯推理過程像數學一樣利用公式來進行演算,我們現在學習的數理邏輯就實現了這個預想。作者認為這就是離散數學學習的魅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今后任何門類的學習中都能夠得心應手,充滿自信。
集合與關系部分的講授中,我們要跳脫中學對集合這個概念僅僅只局限于數集合的觀念。集合是不能用其它概念精確定義的原始概念。我們說當我們把世界上萬事萬物的任何一部分群體按照某種標準進行歸類以后,那么就構成了一個形式上的集合,它們之間會因為研究者研究領域的不同,會從不同的出發點研究集合中元素之間特定的關系,而這里的元素遠遠超越了我們中學研究的簡單的數字。因此你會發現,在研究人群中人與人之間是否有血緣關系,就能夠和研究空間解析幾何時空間直線的正交關系,研究矩陣理論中矩陣的相似關系一樣,可以用相應集合的笛卡爾積的子集合來統一一個標準描述他們的本質。集合的方法研究關系,把離散數學的精髓體現了出來,那就是把具象思維拔高到抽象思維,找到本質。這種知識能力的培養,在后續代數系統的學習當中也充分表現了出來。越學習,讓學生不斷探索和發現,不光可以在學習不同學科的時候越來越有歸納總結能力了,同時還在生活當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有趣關系,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連接起來,思想上更加積極向上健康。
代數習題部分教學對學生而言較為抽象。代數系統是抽象代數重要組成部分。伽羅瓦〔1811-1832〕在1832年運用「群」的概念徹底解決了用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可能性問題。他是第一個提出「群」的概念的數學家,一般稱他為抽象代數創始人。他使代數學由作為解方程的科學轉變為研究代數運算結構的科學,即把代數學由初等代數時期推向抽象代數。中國數學家在抽象代數的研究始于30年代,當中已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有意義和重要的成果,其中尤其以曾炯之,華羅庚和周煒良的工作最為顯著。鼓勵學生多向科學家學習,為我國的數學研究多做工作,爭取有突破。
三、小結
課程是通過教師講授、課堂提問、課堂討論、觀看視頻、課后作業、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等方法進行學科專業知識傳授、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的教育。課程在完成傳授《離散數學》學科本身知識的同時,將介紹與課程相關中國元素,包括中國古代數學思想和數學成果、以及近代和現代中國數學家的各項成就,以及相關哲學思想輸入,進行中國的民族自豪感、榮譽感和愛國熱情的教育。課程結合案例教學、觀看視頻、布置自學任務和課堂討論等讓學生認知課程折射的哲學思想、職業素養、科學研究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通過學生對思政課程學習體會,總結課程的收獲,從而真正起到思政“內化”作用。
參考文獻:
[1]Kenneth H. Rosen?《離散數學及其應用》(英文版第七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耿素云,屈婉玲.離散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胥桂仙,駱賓杰,離散數學實踐教學探索.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8.
[4]潘志剛,葉綠,向堅,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離散數學教學改革探索。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