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明 劉麗梅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8)
“1+X”證書制度自2019 年開始試點以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能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是基礎,而“X”成為“1”的補充、拓展、強化、延伸。其目標任務是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由企業、學校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會計專業幾乎是所有高職院校都開設的傳統專業,課程設置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多數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
學生原來獲取的證書“1+X”是畢業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目前,我們國家會計專業證書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會計專業職稱證書,是由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批準頒發,有初級、中級和高級和正高級會計師;二是執業資格證書注冊會計師,簡稱CPA,是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發;三是具有國際化的證書,代表有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頒發的,如ACC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頒發的CMA 等。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而言,獲取X 證書渠道比較單一,自國家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后會計專業“門檻”被助理會計師取代,考試方式由無紙化考試替代,但學生通過率不高,學生對會計專業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需要認真規劃。
“1+X”證書制度實施給高職會計專業注入新的活力和方向,高職院校或者職教集團合理確定會計專業X 證書,按照“新技術”“新技能”職業需求吸納培訓評價組織加入,通過評價指揮棒的方向優化課程設置,實施學歷證書與X 證書耦合聯動課程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獲得會計專業相關的X 證書,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職業自信;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學習內容相融合,轉換學習成果,或者建立學分銀行,獲取職業技能證書越多,學生實踐水平與企業對接嫻熟度越高,能更加明顯體現課證相融、校企深融優勢。
隨著數字技術、業財一體化技術向各個行業全面滲透并實現跨界融合,傳統的會計核算、成本管理、報表編制等模塊已經轉變為業務財務、財務共享和戰略財務。2020 年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織開發的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得批準,成為第三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參與1+X 證書制度試點。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兩個層面,針對企業財務會計類崗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而開發,將行業企業財務會計類崗位工作新業務、新技能、新案例引入課堂,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同時基于業財一體化應用平臺,將貼近行業前沿的先進模式、優化業務流程下的財務工作作為案例,培養一批能夠服務行業、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業財一體化應用專業人才。
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緊緊圍繞大數據下企業數字化及“X”證書業財一體信息化創新發展帶來的機遇,以業財融合技術技能需求為平臺,按照企業需求課程標準重新定位,以X 證書為職業標準,以案例教學為驅動,實現1 與X 互動互融,教學做一體化;抓住“課證融通”機遇,課程模式在內容上以1 為基礎與原有課程銜接,學生可以雙重選擇,如果X 證書通過,采用學分置換替代原有課程分數,或者還可以替代補考專業課成績,確保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獲得學歷證書與職業證書相融通;新型活頁教材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X 證書是新型活頁教材,同時還有開放課程及操作視頻、微課等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二維碼隨掃隨學,完成線上和線下學習的自由轉換。
概括地說耦合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體相互依賴于對方的一個量度,一般來說是指工科類專業相關名詞術語,因為有些工科課程不是單純獨立的,都或多或少地與其他課程之間存在先后承接順序或部分內容的交叉,知識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耦合關系。但現實教學中,往往任課教師只單獨講授自已教材內容,不會深度思考相互關聯知識點,更不能對知識點與企業應用具體內容建立耦合聯動關系。如果教師在講授課程時,能夠充分利用課程內部與課程之間甚至學科之間、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甚至企業之間的耦合關系,一方面能夠避免知識的單一性,使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更加系統;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正確和全面地掌握課程的主體內容,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對于課程耦合部分的知識點需要予以格外的重視。
1.“1+X”證書制度與人才培養方案耦合模式建立符合市場需求人才培養目標
“大智移云”時代對會計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工作由過去核算為主已經向會分析、懂管理的復合管理型人才轉變,會計信息化課程順應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變化,有效地將“1+X”證書制度與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在學生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基礎上,同時兼備信息化處理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
2.建立“合縱連橫”的耦合聯動課程體系
在實施“1+X”證書制度過程中,圍繞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重構課程體系,形成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即有專業理論教學知識為基礎、又將實踐技能操作和“X”證書有機結合,體現“新技術”、“新技能”特點,基于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平臺,將貼近行業前沿的先進組織模式、優化業務流程下的財務工作置于課程體系中,形成“合縱連橫”的課程體系。
3.建立校企雙向耦合聯動師資培養模式
“1+X”證書制度背景下,會計信息化課程在基于“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兩個層面完成教學,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熟練掌握軟件應用的流程,還有依托財務數字化平臺,承載當今企業數字化轉型、業財一體化升級的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企業實踐,以企業需求為目標,建立X 證書下企業培訓師與學校相結合的耦合聯動師資培養模式。
1.會計信息化課程與X 證書耦合聯動課程實施
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證書共分為初、中、高三級,以企業的業(業務)、財(財務)、稅(稅務)三大板塊業財協同應用工作及實施工作為依據,面向獨立核算模式和集中核算模式的企業,以真實的案例展現業財一體化信息技術。X 證書不同級別,相對應會計信息課程內容,將財務鏈信息技術與供應鏈信息技術與“X”證書內容融合一起,重構課程結構,建立耦合聯動課程內容。

圖1 基于業財一體及信息化平臺二個層面課程耦合
針對學生層次不同問題,采用螺旋遞進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在財務鏈課程基礎上,完成系統管理、總賬、薪資管理、報表、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流程操作,然后結合“X”證書初級內容,6 個工作領域22 個工作任務合縱連橫,向縱深鼓勵學生獨立應用平臺完成業務,參加初級證書考試;對于上手快、業務熟練的學生,直接講完供應鏈課程后以中級認證為平臺,完成6 大工作領域、23 項工作任務、119 個職業技能訓練,學生完成后直接參加中級考試。
2.考核評價
“1+X”證書制度背景下檢測標準發生改變,由企業評價組織完成考核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檢測教師執教能力,同時也為企業選擇優秀的學生。以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為例,通過一年的摸索,有125 名學生參加初級考試、80 名學生參加中級考試,平均分為92 分,獲得全國“1+X”認證優秀院校。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1+X”證書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高職專業以“1+X”證書制度為依托,不僅有利于企業與高職院校的深度融合,同時也將指導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實現新的突破口,也為復合型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