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琪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預見性護理在ICU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所接收的共計60例ICU急危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對象,通過電腦隨機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兩組: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各30例。其中對照組的患者采用重癥醫學科常規的護理,而觀察組的患者在此基礎上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實施預見性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預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要更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的差異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結論:在ICU急危重癥患者的治療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進一步確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ICU急危重癥;預見性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34
ICU患者病情復雜且嚴重,因此護理工作的難度較大。由于患者病情重,自身抵抗力低下,非常容易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及家屬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甚至危及生命[1]。預見性護理適用于初診或入院患者的早期評估判斷,是院內后續護理的出發點,主要指針對某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及病情變化規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危險問題,對患者身心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做出評估,從而提出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因此對于ICU急危重癥患者需要采用具有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才能對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事件做好應對準備并將風險發生率降到最低,進而提升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次的研究報告選取了我院所收治的共計60例ICU急危重癥患者作為樣本對象,通過對其進行隨機分組,給予了兩組患者不同的護理干預,進而探究分析預見性護理在ICU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的療效,現作出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所接收的共計60例ICU急危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樣本對象,通過電腦隨機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兩組: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各30例。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人數各30例。觀察組中的男、女性患者分別為16名和14名,平均年齡為(45.5±10.1)歲;對照組中的男、女性患者分別為17名和13名,平均年齡在(46.3±10.4)歲。本次的調查研究,通過了醫院相關負責人以及委員會的統一和批準,入選的患者或其家屬都知情并且簽署了知情書,屬于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報告將妊娠期的女性、對相關藥物或者醫療行為過敏或有不良反應的患者、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或糖尿病合并癥患者以及有重度精神疾病以至于不能正常溝通交流的患者進行了排除。兩組患者的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
1.2 方法
預見性護理也稱超前護理,根據患者疾病發展的特點以及改變的不可預知性,提前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準備,加強搶救理論知識的學習,做好各種預案準備,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前以及實施護理過程中,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護理重點,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痛苦,提高護理質量,從而實現由被動救治向主動救治轉變。其中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而觀察組的患者則應用預見性護理。預見性護理即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前以及實施護理過程中,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護理重點,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痛苦,提高護理質量,從而實現由被動救治向主動救治轉變。預見性護理需要一種意識的培養和形成,認識到預見性思維是提高臨床工作效率,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鎖必備的能力,主動學習和交流,積累經驗教訓,提高思維能力,運用于臨床。(1)建立預見性護理小組。由ICU科室的主任、主管醫生、護士長、傷口造口小組成員、靜療小組成員、重癥專科護士組建預見性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入院后情況進行小組討論,找出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及潛在護理并發癥,制定預見性護理的具體方案,擬定具體措施,并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主任及管床醫師負責醫囑的調整,并向護士長和專科護士講解病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護理重點,護士長和專科護士根據主任和醫師提供的信息,負責主針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及病情變化規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危險問題,對患者身心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做出評估,從而提出預見性的護理措施,擬定具體護理方案,并監督責任護士落實,傷口造口護士負責皮膚管理方案制定,并協助責任護士落實,靜脈治療護士負責治療通道的評估、建立及管理。(2)皮性膚管理的預見護理:及時正確的風險評估,定時翻身,床上移動時嚴禁拖、拉、拽等動作;使用氣墊床,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無渣屑;保持皮膚清潔,病員服隨臟隨換;重視觀察骨牽引、約束帶、三通、肝素帽、胃管、面罩、氣管插管固定帶等放置部位的皮膚情況;必要時給予減壓貼保護骨突出部位;大小便失禁者保持肛周及會陰清潔、干燥;加強營養,增加皮膚抵抗力。(3)化學藥物滲漏的預見性護理:選擇粗直彈性好、避開靜脈的血管;長時間或長期輸液的盡量選擇留置針;強刺激、高濃度、高滲透性、血管活性等藥物選用中心靜脈輸注,使用甘露醇、鈣劑等易導致組織壞死的藥物前應確認輸液通暢、回血良好、局部無滲漏方可執行;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及時聽取患者主訴。(4)眼部預見性護理:加強眼部清潔,昏迷患者眼瞼不能閉合者遵醫囑給予眼藥水或眼藥膏點眼,予無菌凡士林紗布覆蓋,或用膠布封住上下眼瞼,啟封時動作輕柔,防止異物入眼。(5)關節畸形、肌肉萎縮、垂足的預見性護理:保持肢體功能位,清醒患者指導其床上活動,昏迷患者加強被動肢體功能訓練,自患者的小腿肌肉,由下至上進行按摩,雙腿交替進行,注重左下肢的按摩,每次按摩時間在5min到10min左右;每間隔半小時對患者進行一次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預防活動,幫助患者進行:屈伸足背、內收雙腿,下肢進行交替抬高,高度在40cm左右并活動踝關節和膝關節,整套動作連續進行10次并反復進行;幫助患者進行翻身,不要屈膝也不用膝墊避免血管長時間受壓雙足底放置軟枕或使用足部防垂變形墊。(6)非計劃拔管的預見性護理:每天對患者進行拔管風險的評估,高危患者重點管理,妥善固定,標識清楚,班班交接;做好管路風險評估;做好保護性約束;煩躁患者遵醫囑適當使用鎮靜劑,機械通氣患者每日評估留置導管的必要性,盡早脫機拔管;保證患者舒適,做好心理護理。(7)患者恢復意識后,小組要負責患者的康復知識指導以及功能鍛煉培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協助患者制定適合其個體的飲食活動方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預后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的評估,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調查評估;調查問卷的滿分分值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在此次研究報告所得出的數據,如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等,均是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計算和驗證。其中以(%)表示計數資料并經由(x2)驗證;以(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并經由(T)檢驗。當對比的差異的P值低于0.05時則表示兩組的對比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預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的預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要更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的差異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3 ?討論
ICU患者由于意識障礙、自身抵抗力差、活動受限,容易皮膚壓力傷、藥液外滲、意外拔管、肌肉萎縮等發生多種并發癥,因此對于護理的要求較高,采用合理的護理方式能夠控制和預防感染以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ICU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可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2]。由于ICU危重癥患者護理難度大,護理風險高,因此對其采取預見性的護理干預對風險進行規避以及對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進行改善而言意義重大。根據本次的研究報告可知,觀察組患者的預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要更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組間比較的差異具備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
綜上,預見性護理能有效降低ICU危重癥患者治療中的風險并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鳳眉.全程護理干預在ICU危重癥患者行CRRT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名醫,2020(06):138.
[2]劉志友.預見性護理在ICU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