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貼敷聯合艾灸治療肛腸術后便秘的臨床效果。方法:本實驗所包含的對象是2019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肛腸術后便秘患者,依照單雙數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包含患者48例。研究組患者運用穴位貼敷聯合艾灸治療,對照組患者運用艾灸進行單一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以及治療前后排便疼痛評分,分析穴位貼敷聯合艾灸治療肛腸術后便秘的臨床效果。結果:比較研究后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低于對照組患者,且治療后排便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特征(P<0.05)。結論:穴位貼敷與艾灸聯合治療肛腸術后便秘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排便疼痛程度。故應當在肛腸術后排便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更多運用穴位貼敷聯合艾灸治療方式。
【關鍵詞】穴位貼敷;艾灸;肛腸術后便秘;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1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90
便秘是患者在進行肛腸手術后極易出現的并發癥,主要臨床表現為排便困難、糞便干結等[1]。肛腸術后便秘對于患者的預后以及正常生活均會產生不利影響。引發肛腸術后便秘的原因通常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既包括患者在手術期間長時間臥床致使運動量減少,也包括患者手術后精神緊張[2]。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治療肛腸術后便秘的方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現階段中醫在治療肛腸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實踐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筆者對穴位貼敷聯合艾灸治療肛腸術后便秘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形成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涵蓋的對象是我院收治的96例肛腸術后便秘患者,病例選取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依照單雙數法將患者完成研究、對照組的劃分,每組包含患者48例。研究組患者年齡范圍是43-70歲,均值為(51.72±1.29)歲;男女患者數量比為25:23;其中肛裂患者20例,肛周膿腫患者12例;混合痔患者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是42-69歲,均值為(51.54±1.23)歲;男女患者數量比為24:24;其中肛裂患者21例,肛周膿腫患者13例;混合痔患者14例。對比兩組患者組間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繼續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運用艾灸進行單一治療。選取患者支溝、大橫、天樞等穴位運用艾條進行艾灸,每次時長應持續20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以7日為一個治療周期,治療共需持續兩個周期。
研究組患者運用穴位貼敷聯合艾灸治療。研究組患者的艾灸方式同對照組患者相同[3]。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穴位貼敷,貼敷的主要藥物為三黃粉,基本組成藥物為5克黃柏、黃連、大黃,將以上三種藥物研磨成分后加入溫度適宜的蒸餾水適量,將三黃粉貼置于患者的神闕穴。為了對藥粉的脫落進行防止,則可運用透氣膠帶將神闕穴封住。以7日為一個治療周期,治療共需持續兩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評估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有效、無效是治療效果的三種情況。顯效指患者經治療后大便干結癥狀基本緩解;有效指患者經治療后大便干結癥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無效指患者經治療后大便干結癥狀未得到任何改善。運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排便疼痛情況,滿分為10分,分數與患者排便疼痛程度呈現負相關的關系。
1.4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錄入SPSS20.0軟件包,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例數百分比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x±s形式表示,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低于研究組患者(P<0.05),詳見表1:
2.2 VA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相近,差異不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肛腸術后便秘患者的數量最近幾年呈現出了不斷上升的趨勢,因而臨床上對這一病癥的治療也更加重視。肛腸術后便秘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會帶來一定的不便。在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治療肛腸術后便秘患者的方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中醫就是其中一種。通過對患者進行艾灸可以實現刺激其穴位的目的,進而起到活血行氣、溫經散寒,增強腸道蠕動能力的作用。運用艾灸治療肛腸術后便秘患者能夠對其肛門括約肌痙攣進行有效緩解,幫助患者實現自主排便。且在這一過程中醫生還可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以及癥狀進行艾灸穴位的調節,不斷提高治療效果。穴位貼敷主要是通過將貼敷局部封閉進而形成封閉狀態以避免汗液蒸發,在這種情況下角質層會對水分進行充分吸收,細胞也會因膨脹而呈現出多孔的狀態,結構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疏松,藥物就更為容易穿透,并對患者的經絡以及臟腑產生作用。三黃粉中的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療瘡解毒的功效;黃連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大黃具有瀉毒熱、行瘀血的作用。穴位貼敷與艾灸聯合治療方式在肛腸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治療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且其治療有效性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得以被證明。
綜上所述,應當在肛腸術后便秘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更多運用艾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王雙,王榮.穴位貼敷聯合TDP神燈照射防治肛腸病術后便秘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5):29-31.
[2]任叔陽.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肛腸病術后便秘效果研究[J].東方藥膳,2020,13(14):228.
[3]高云.十味溫膽湯加減結合中醫外治穴位埋線治療肛腸術后便秘的臨床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