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網絡輿情就是指以大學生為主的對象,通過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對各類校園問題和社會熱點發表看法和評論,并且帶有較強的主觀性。而高校網絡輿情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高校信息存在不透明的情況、高校組織體系不完善、媒介素養教育不足。因此,高校的工作者更應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
【關鍵詞】網絡;輿情;大學生
高校網絡輿情就是指以大學生為主的對象,通過微博、論壇、微信等網絡平臺,對各類校園問題和社會熱點發表看法和評論,并且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和片面化。隨著網絡的發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學生,網絡更是他們日常交流和溝通的主要平臺。因此,高校的工作者更應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加強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積極培養校園好網民,引導學生創作網絡文化作品。
1、微博、微信等平臺以其廣泛的傳播性和絕對優勢的用戶群體在網絡中占據主導地位[1],也是大學生主要的溝通和交流平臺。微信根據公眾號、小程序等建立小眾、精準的優勢,其熟人間的互動和隱私性深受大學生的喜歡;微博則是注重在廣大信息輿論熱點的搜集和討論,大學生可以在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目前,各高校基本都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
2、知乎、今日頭條等陣地平臺知乎平臺聚集了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的“三高”人群,以知識共享和普及專業領域為主要手段,大學生也把這些平臺作為自己吸取知識的重要方法,這些平臺對于大學生來說都是能滿足他們“快”信息、“趣”信息、“微”信息的需求,在大學生中占據了較高的使用率。
3、音視頻、直播等陣地平臺音視頻平臺中一類是以B站、西瓜視頻為代表的長視頻媒體,以蜻蜓為代表的音頻媒體;一類是以快手、火山小視頻為代表的短視頻媒體。視頻和音頻都是通過被動傳播,讓大學生沉浸在刷視頻的快樂中無法自拔,把主要的時間和關注點都投放在這些平臺上。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象牙塔,因此在網絡陣地對大學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下非官方媒體盛行的時代,網絡中的各類負面輿情信息會對大學生產生極大的惡劣的引導。因此高校對于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也是逐漸增強,但我國高校在網絡輿情管控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1、高校信息存在不透明的情況。
有一部分高校短視的認為可以通過封鎖信息來達到輿情不蔓延的效果,導致學生通過官方渠道獲得不了真實的事件本身的情況,反而通過貼吧、微博等途徑去獲取一些假的消息,反而導致輿情的產生。會引起大學生甚至社會大眾去揣測和猜疑,甚至在學校官方辟謠后都產生一種不信任感。
2、高校組織體系不完善,各部門工作職責不明確。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這個問題,導致網絡輿情應對不及時,治理效果不理想。當出現突發事件,很多高校響應還是很及時的,但受制于報送體系-逐級上報,有時還會出現響應不及時或傳導不完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而且大多數高校沒有專門的輿論管理部門,也沒有針對性的輿論治理隊伍,導致在組織架構上存在一定的缺失的地方,在對網絡輿情進行引導時不能做到及時高效,
3、媒介素養教育不足。[2]
當今00后的大學生,普遍是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導致對于網絡的依賴極大。但又由于社會經驗不足、自身防范意識不強,對信息的識別能力較差,常常會成為一些輿情的傳播者。網絡上常常會出現一些謠言,大學生有時候不經核實辨別就轉發和評論帶節奏,導致輿情的蔓延,最終成為造謠者的幫兇,甚至可能觸犯刑法犯罪。
因此高校的網絡輿情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應進一步嘉慶網絡輿情的控制和治理,同時也需要多頭聯動,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需要對高校的網絡輿情進行常防常控。
1、高校應該提高輿情防控意識。
特別是在自媒體發展的今天,現階段的網絡環境與過去有很大的差別,切實認識到新形勢下需要進行的改進和發展。高校應轉變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抓住網絡這個陣地,充分引導輿情正向發展,化被動為主動的解決方式,將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第一時間公布官方的通報和消息,避免產生輿情。
2、加快推進高校輿情管理組織架構。[3]
高校的輿情管理組織架構是高校輿情監督和處理的最核心的組織管理體系,只有健全了管理體系,輿情防控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作用。不僅要建立專項負責的管理部門,更要加強專項人才隊伍的建設。高校部門組織架構的完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跟進,能夠有效促進高校輿情管理的實現,也是應對網絡輿情的前提保障。
3、高校應重視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大學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只有從思想上讓學生能形成正確的三觀,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的網絡輿情問題。而當前00后的大學生有主見但又缺乏社會經驗,更是需要學校、老師、社會去對他們做正確的引領,提升學生對網絡輿情事件的條理性分析和對事情本質了解的能力。
高校網絡輿情不僅是一個需要高校管理和處理的問題,更是社會和政府需要協同配合和解決。大學生不僅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更是接班人,對大學生正確的引領和指導,將會關乎國家未來的發展。所以高校網絡輿情的防控和管理亟待完善和重視,才能給大學生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謝靈銹,韓玉,石晶晶.淺議高校思政教育新媒體陣地選擇及建設[J].中國報業,2021(02).
[2]黃蘇芬,司雯,穆亭鈺.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管控與引導機制創新研究[J].情報科學,2021(4).
[3]周子鈺 ,胡彬.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研究[J].決策探索,2021(3).
作者簡介:王璇(1991.10-),女,漢族,貴州桐梓人,研究生,西華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