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介甫
耿丹(1892—1927),字仲釗,1892年出生于湖北省安陸縣城關鎮,1901年入讀武昌普通中學堂,后轉入湖北陸軍小學堂。1910年,耿丹升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組織革命團體競存社、黃漢光復黨,不久加入共進會。1911年參與共進會和文學社的聯合大會,籌劃起義。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耿丹率陸軍中小學生參戰。漢陽保衛戰時,耿丹任戰時總司令參謀,協助黃興布置漢陽防務。1912年,耿丹任湖北軍政府近衛軍標統、鄂軍第五師團長。后因不滿南北議和,遂辭職。1913年,耿丹參與組織湖北改進團“反袁倒黎”,失敗后隱匿北京,后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學習,1919年歸國后任北京大學經濟學講師,次年至鄂,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教育長和商科大學教授,后積極參加民主革命運動和北伐。1926年,耿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副軍長。1927年8月,耿丹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1957年5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認耿丹為革命烈士,向其親屬頒發由毛澤東主席簽署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參加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辛亥首義一舉成功,起義軍攻破湖廣總督府,占領武昌城,全國為之震動。
在陸軍第三中學的耿丹因事先參與謀劃,當晚率該校學生宣布起義,整隊入城,連夜經中和門,向黃鶴樓集中。次日黎明,耿丹到湖北陸軍小學,傳達起義消息,發表演講,鼓動“推翻清朝,打倒專制,是我們四萬萬同胞的第一要務”,號召同學們“急起直追,奮勇前進”(周克之:《辛亥革命時期湖北學生軍始末記》)。同學聽后歡聲雷動,列隊入城,壯大了革命聲威。
湖北總督瑞征、第八鎮統制張彪等清廷官吏于起義紛亂時潛逃。上午,耿丹率領學生軍1000余人來到都督府,“樹以興漢滅滿的旗幟”,加之革命黨人咸以“資望”為號召,倉促間推舉原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出任都督府都督,同時組織謀略處,以處理戰時緊急軍政大事,耿丹被任命為學生軍大隊長,擔任都督府的警備工作,分守官錢、銅圓、軍實各局。頓時,“軍心大振,商民乃安”(何錫蓄:《湖北起義戰守實錄》)。
下午,清軍第三十標一營管帶郜翔宸,乘革命軍派出守城之機,率領殘兵200余人,偷襲都督府,企圖劫持黎元洪。黎元洪見大局未定,聞聽槍聲,不知所措,悄然溜出都督府。耿丹等指揮學生奮勇反擊,將郜部擊退,旋即在蛇山附近將黎元洪找回。10月17日,黎元洪見革命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漢陽和漢口,革命黨人把各方面布置得有條不紊,才正式宣布就職,委劉佐龍為執事官兼禁衛軍司令,耿丹為禁衛軍團長(傅光培:《回憶耿丹烈士在辛亥革命和大革命中的勛績》)。
瑞征、張彪逃走后,暗將武昌首義之舉電奏清廷,清廷立即派清軍從水陸兩路大舉南下,很快占領了漢口。10月28日,黃興來到武昌,擔任戰時總司令,指揮陽(漢陽)夏(夏口,即今漢口)戰役。耿丹出任總司令部參謀職,在漢陽城西昭忠祠司令部,襄助黃興布置漢陽防務。
11月17日反攻漢口,由于大雨,革命軍在航落口、琴斷口渡河后失去控制,左翼部隊開始動搖。清軍乘機發起反撲,用機槍猛烈掃射。耿丹奉命以軍令官兼督戰官銜冒雨前往督陣,與清軍在玉帶門一帶苦戰,終因眾寡懸殊而失利,清軍由黃金潭渡河占領漢陽。耿丹撤至漢陽龜山,“親自發炮,擊柴渡河清軍多人,敵驚愣……黃(興)公乃得運輯重軍械入武昌,不以資敵”(耿丹碑文語)。
24日,清軍在龜山向武昌炮擊,都督府開始中彈起火。黎元洪見革命軍連遭挫折,武昌岌岌可危,便密令秘書胡朝宗攜帶都督大印,自己坐著小轎,從大東門向葛店方向退逃。30日,駐漢口英國領事葛福居間斡旋,帶著北京英公使朱爾典的訓令和“北洋悍將”馮國璋的停戰條件到武昌都督府談判,次日達成協議,急需黎元洪簽印。耿丹等遵照總司令吳兆麟的指令,策馬直追,至天黑在九峰山將黎元洪追上,勸其返回武昌議和。
12月2日,黎元洪和馮國璋簽訂停戰協定。1921年1月1日,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兼鄂軍都督。湖北革命軍整編為8個師,耿丹隨禁衛軍改編為第五師團長。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遭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合進攻。孫中山被迫于2月15日正式解職,讓位于袁世凱。耿丹眼見孫中山和同盟會一些重要領導人相繼下野,革命政權落入舊官僚和立憲派手中,湖北革命軍也逐漸被前清舊軍官所掌握,辛亥革命的果實被篡奪,內心十分悲憤。他積極活動于革命黨人之中,鼓吹“二次革命”,起兵討袁。
1913年4月,耿丹與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縣華林秘密召開會議,決定組成湖北“改進團”,以“改進湖北軍政,繼續努力進行革命事業”,推翻袁世凱政府和黎元洪在湖北的統治。之后,耿丹奔赴上海,參與滬軍都督陳其美的反袁軍事策動。7月,因進攻上海制造局失利,湖南、廣東、福建北援之師又遲遲不發,耿丹“以事秘密返里”,策動湖北“改進團”驅師東進。不料一到武漢,只見黎元洪開門揖盜,已請來北洋第六、第二師入鄂鎮壓革命,“改進團”早于5月被破壞,許多革命黨人遭到槍殺和通緝,此時滬寧戰事也都因孤立無援,全線沉寂。“師督段芝貴偵知,網羅四布”(耿丹碑文語),捉拿耿丹,耿丹遂潛至北京隱匿。
宣傳馬克思主義
早在1912年7月,為了對付革命黨人,黎元洪曾提出三條辦法:或勸他們出洋深造,以資遣散;或送到北京將軍府或省將校補充團,用高爵厚祿籠絡起來;不聽勸告、收買的,則采取各種辦法殺害。耿丹選擇前者,抱著學成以后回國為民效力的善良愿望,申請出國留學。
對尚未撤銷通緝令的耿丹,黎元洪念其于武昌戰事中兩次將自己找回,自己始能登上副總統的寶座,于是批準耿丹同李四光、趙師梅等12人作為北洋政府的首批留學生,資遣出國。1913年,耿丹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政治經濟。
耿丹身處異邦,時刻瞻念祖國前途,奮發學習。他在給妻子張篤和的信中憧憬著祖國的政治清明和人民的安居樂業,企望歸國以后他們能在“治事之暇,質疑問惑,簿燈對讀”,爾后,能“借隱于山明水秀之鄉,讀書自娛”(張篤和:《仲創墓表》)。他撰有《國際投資論》等專著,學期屆滿,耿丹以卓異成績獲倫敦大學經濟科博士學位。
1919年6月,耿丹學成回國。他先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講師,家住北京西城文昌巷,結識了同校文學教授陳獨秀、經濟學教授李大釗,相互過從甚密。陳獨秀、李大釗主持編輯《新青年》和《每周評論》,傳播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直接組織和領導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遭到北洋政府的殘酷鎮壓,這令耿丹內心無比憤懣。北洋政府擬聘他為法制局參事,他堅辭不受。他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中國與新舊銀行團》的長篇論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揭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本質和中國人民必然爆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的客觀規律,對五四愛國運動發生的國際、國內根源做了科學的闡述。文章發表后,激起全國各界愛國人士的強烈共鳴。
1920年底,應湖北辛亥革命友人的邀約,耿丹回到湖北,擔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教務長和武昌商業專科學校教授,主講公民課和經濟學。此時,李漢俊已約請董必武在武漢建立共產主義小組,不久又來到武昌高師擔任社會學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革命政黨的創建工作。耿丹很快結識李漢俊,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同在武昌高師宣傳新思想,深受學生敬仰。
1921年3月,耿丹參加由武漢共產主義小組領導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學習介紹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小冊子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聽取李漢俊講解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東歐各國社會主義的情況;還經常到紅井巷李漢俊住所,同陳雪濤等人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討論社會、政治、經濟等問題,針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派別言論主張,展開激烈辯論。
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耿丹團結進步教授,鼓吹新思潮,學校風氣為之大開。過去學校當局實行禁閉政策,上課在教室外窺視,早晚要到班上點名,不準學生外出參加社會活動,動輒開除學生,以致有的學生因精神窒息跳樓自殺。耿丹等大力倡導民主風氣,鼓勵學生自治;允許學生請假外出,社交公開;學生伙食由學生自己管理,食堂分南(以米食為主)北(以面食為主)兩個,經濟公開,如有克扣舞弊等事情,學生可向包伙老板罰款。對不學無術的教授,學生可建議學校解聘。
1922年1月1日,武昌高等師范成立武漢地區第一個學生自治會。同年,湖北女師進步教員黃負生、劉子通因提倡女子解放,被無理解聘。學生夏之棚因挽留黃負生、劉子通,被無理開除。耿丹和武昌高等師范學生自治會,積極奔走于湖北教育界,支持女師學生的正義斗爭,并首先在武昌高師開放女禁,將被無理開除的夏之棚等學生招收進來,實行男女同校。
校長譚錫恩是個老學究,對學校一系列變革極為反感,請來軍警鎮壓學生,無理勒令13名進步學生退學。在耿丹的支持下,學生自治會發起驅譚運動,組織代表團赴京請愿,要求教育部將譚解聘。不久,譚錫恩被迫辭職。
參與組織工運學運
1923年1月,李大釗來到武昌高等師范講演馬克思主義,參加京漢鐵路的工會組織和罷工的準備工作,找到耿丹、李漢俊。2月7日,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爆發。耿丹參加了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推動武漢各工團、各學校前往江岸慰問罷工工人,并舉行同情罷課,聲援鐵路工人的罷工斗爭。
“二七”大罷工失敗后,耿丹被指名通緝。他當即同李漢俊經上海到達北京,找到陳獨秀,策動湖北籍國會議員胡鍔公在眾議院對鎮壓罷工的元兇、湖北督軍肖耀南提出彈劾。不久,耿丹仍回到武昌高師和武昌商大擔任教授。
耿丹主持武昌高師教務以來,力謀掃除積弊,打破黨派,延攬人才,受到學校進步師生的擁戴,也受到學校經心派首領黃際遇等人的拼死反對。黃際遇等一面勾結經心派教師結成攻守同盟,一面收買部分學生聯名驅耿。該校進步師生早已看透經心派“接近官僚政客,行動為人們所不齒”,信任耿丹,故驅耿揭帖甫出,反對聲浪即大振,黃際遇等人的陰謀未得逞。
耿丹回校時正值暑假,雖然社會上的政治迫害有所緩和,但學校的反動勢力仍很囂張。黃際遇等勾結同黨10余人,包圍校長張繼煦住所,要求免去耿丹的教務主任一職,以黃際遇代之。張繼煦也是經心派的元老,遂在“逼官之劇”中扮演滑稽角色,裝出一副被逼無奈的樣子,將耿丹教務主任之職轉讓給黃際遇。
黃際遇得勢,愈肆橫行,利用同黨,煽惑“理科學生揭帖逐耿丹、李漢俊、胡小局等文科大教授”,而“文科學生以耿、李等學識優長,教授得法,平日素所信仰”“自當拼死反對,因而彼等此次陰謀又未實現”(仲雯:《湖北教育界之反動趨勢》)。
黃際遇等不甘心,便利用“二七工潮事件”,多次去河南洛陽兩湖巡閱使吳佩孚處密告耿丹、李漢俊,1924年春,兩湖巡閱使署再次通緝耿丹、李漢俊。
1924年9月,武昌高等師范改名武昌大學,校長張繼煦同時去職。10月22日,馮玉祥發動政變,湖北宣告與中央政府斷絕關系,學校一直無人主事,校務停頓。經李漢俊、郁達夫等進步教授活動,11月14日,湖北督署不敢違抗進步師生的強烈要求,任命耿丹代理武昌大學校長職務。黃際遇等大肆反對,以“同人等不欲乃居暴力之下”為借口,一方面脅迫七八名同黨先后停止教學,一方面于當日借口“飯食不潔”,敲詐學校廚房數十元之罰金,收買一部分學生“大吃西餐”“以作出發請愿之善誘”。12月22日,黃際遇等“強迫學生出發請愿,但學生借故避而他之者有三分之二,少數女生,躲入廁所,亦為彼輩拉出去請愿,結果由占該校教授全體十四分之一之六大教授,率領百余人之學生,向肖耀南之衙門進發”(仲雯:《鄂師大校長風潮怪劇》)。
1925年1月13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石瑛回到湖北,接替武昌大學校長。上海五卅運動爆發后,耿丹積極策動進步師生參加游行示威,聲討帝國主義分子慘殺中國同胞的血腥暴行,反對軍閥的黑暗統治。石瑛不敢直接阻止,便在學校成立“孫文主義學會”,發展會員,網羅黨羽,排斥進步力量,以孤立革命勢力。耿丹、李漢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驅趕石瑛的學潮。最終軍閥督署害怕學潮擴大,讓石瑛辭去國立武昌大學校長職務。
為革命壯烈犧牲
1927年1月11日,蔣介石到達武漢,暗中收買夏斗寅、何鍵、劉佐龍等兩湖舊軍人,密謀反共,分裂革命統一戰線。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消息傳來,武漢軍民義憤填膺,劉佐龍卻暗中“密與蔣方信使往還”(《劉佐龍與耿丹》)破壞革命。面對這種情勢,武漢國民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為提高革命戰斗力,對黨政軍各方面人事都進行調整,特任命耿丹兼任第十五軍副軍長,以加強對劉佐龍的控制。
耿丹對此情勢早有警覺。他得到駐防宜昌的獨立十四師政治部代主任李伯剛報告,說該師師長夏斗寅有異動之勢,“同時與劉佐龍部勾結,要劉在夏部攻抵武漢時響應”(傅光培:《回憶耿丹烈士》)。5月15日14時,適逢林伯渠參加耿丹兼任副軍長就職典禮,耿丹報告此情況。16日,林伯渠在軍委會上報告“夏部抵咸寧、蒲圻間”,商討對付辦法,決定由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計1000余名學生,加上第四軍新兵團和教導營,組成中央獨立師,由第四軍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統一指揮,阻擊叛軍。17日,葉部與敵激戰。夏斗寅部全線崩潰,狼狽逃跑,令劉佐龍不敢輕舉妄動,武漢轉危為安。23日,耿丹與林伯渠歡聚于東坡樓,其時,中共在漢口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耿丹及時向中共中央報告了夏斗寅、劉佐龍的各種情況。
7月15日,武漢汪精衛集團叛變,發出“分共”通知,限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于7月底前退出,或聲明與共產黨脫離關系方可繼續任職。耿丹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依時發表公開聲明,憤然辭去本兼各職,24日22時,耿丹在湖北省黨部后樓何羽道宿舍出席一個緊急會議,參加的還有董必武、陳潭秋、李漢俊及退出省黨部的共產黨員何羽道、錢介磐等人。會議討論了國共分裂后的政治形勢,商定要立即組織力量到鄂東地區領導農民舉行武裝起義,以武裝的革命對付武裝的反革命,同國民黨反動派血戰到底。
耿丹辭職后,其十五軍副軍長職位由早已叛變投蔣的劉叔模繼任,劉叔模在武漢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8月1日,蔣介石挾制唐生智,以反共為條件,誘其叛變。中共中央為挽救革命的危機,在舉行南昌起義的同時,對唐生智及其部屬進行過緩解和爭取工作。9日,蔣介石又利用劉佐龍痛恨耿丹“告密”事,派特務唆使劉佐龍捕殺耿丹,同時咬住唐生智,設一箭三雕之計。11日下午,劉佐龍突然打電話請耿丹前往查家墩軍部議事。耿丹接電話后,即帶勤務兵羅前澤等驅車前往。
耿丹一到軍部,劉佐龍副官劉智即將羅前澤及車夫關在樓下,讓耿丹只身上樓。劉佐龍大聲指責耿丹不應該說他是反革命,更不應該說他克扣士兵薪餉等話,隨即令其左右將耿丹綁出軍部左側,以“煽惑軍心”為罪名,擊掌為號,鳴槍將耿丹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