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笛
【摘要】通信企業屬于典型的重資產企業,固定資產原值達到萬億級別。如何優化完善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流程,提升處置收益,使國有資產不流失,值得深入研究。文章結合通信企業資產特點,介紹了通信行業固定資產報廢流程及面臨的諸多問題,從固定資產報廢和處置入手,提出了提升固定資產處置效益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通信企業;固定資產;報廢處置
【中圖分類號】F626;F276
在行業環境日益嚴峻、同質化競爭更趨激烈的形勢下,通訊企業積極清理低效無效資產,提升資產效益,構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體系,促進了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
一、常見固定資產報廢鑒定原因
通信企業常見的固定資產報廢原因有:設備老化,例如設備停產、無備品備件、無法升級或擴容、故障率高、維護成本高等。技術落后,通信企業運營設備更新迭代,老舊型號的設備無法滿足現網需求,無其他利舊使用場景,例如設備處理能力差、不支持新技術發展等。市場需求變化,例如不支持某方面功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等。達到有關法規的報廢規定,例如車輛行駛里程或者使用年限達到車輛報廢上限。受自然災害等影響,造成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等。
二、固定資產報廢及處置流程
筆者所在單位是某通信集團下屬省公司,其固定資產占比90%為網絡資產設備,固定資產報廢事項可以在發生時隨時審批,也可以按批次定期審批。報廢審批流程如下:實物使用部門根據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或設備更新替換計劃,對擬報廢的資產進行清點,梳理實物清單,提出報廢申請。實物管理部門從專業技術角度進行審核,判斷是否具備繼續使用的價值,報廢理由是否充分并出具技術鑒定報告。財務部門從財務角度進行審核,對于審核無誤的匯總上報公司管理層批準,根據公司管理層審批確定的報廢資產清單進行賬務處理。固定資產報廢如涉及資產減值準備需財務核銷的,應在列支當年年報定稿前報董事會核準。
報廢資產處置流程:實物管理部門應及時組織報廢資產入庫,確保報廢資產及時進入采購物流管理部門集中管理的倉庫,采購物流管理部門按照報廢清單清點資產并確認賬實相符后,做好入庫操作和在庫管理。對于客觀上不便于進入倉庫的報廢資產,應在原現場進行存放,并由實物管理部門、實物使用部門對報廢資產做好現場的保存管理,確保報廢資產數量、型號等信息準確。
三、資產報廢和處置環節存在的問題
(一)報廢鑒定流于形式
企業對報廢鑒定不夠重視,人員培訓不夠充分,無法充分調動專家團隊進行分場景、定量和定性鑒定,僅從逾齡和非逾齡上做區分,沒有進行差異化分析,到達年限一刀切,提交報廢申請,未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技術鑒定報告是判定相應資產能否進行報廢處理的重要依據,是防范資產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但企業重視不夠,鑒定報告內容不充分不客觀,僅是形式上由技術鑒定人員簽字或蓋章確認。大量設備統一報廢,僅根據型號、年份等因素進行歸類,對報廢原因缺少匯總比較,存在報告內容不完整、理據不充分的現象。
(二)報廢設備處置不及時
資產報廢處置涉及到實物管理和財務處理,通常涉及兩個部門,如采購部和財務部,部門之間連接性小,各自流程進行下,相互之間的信息聯通不暢,會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報廢設備處置的及時性。
(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脫節
固定資產的新增、調撥、報廢、處置等要與年度總預算、滾動預算、預算偏離度相互統一。資產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存量未逾齡資產折舊方式、殘值率、使用年限的分析,審核資產折舊政策,確保資產折舊計提與實物使用情況的一致性。因此,預算直接關系著資產新增、變動及退出階段。
當前許多企業僅考慮了短期年度目標,忽視了遠期目標,在項目開啟之前未進行有效可研分析,未對投入資本開支、預計盈利規模、轉資進度進行預算,盲目投資,對資產管理的重視度不足,導致資產利用率不高,影響了項目活動投入產出效益,甚至帶來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迫于從上至下的KPI考核壓力,存在“重預算,輕資產”弊端,很多時候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工作相脫節,忽視了資產報廢實際需求與業務形態、設備新舊程度、維保投入因素的相關性,僅用預算計劃推動資產報廢。但資產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是以資產使用情況作為出發點,僅考慮實際工作需要,不考慮預算成本是否可以支撐等問題。
(四)報廢年限設定不準
固定資產報廢年限主要參考了集團統一下發的固定資產目錄,所有資產采用相同的殘值率,根據類別固化資產使用年限;未對不同使用場景下,同一類別的資產使用年限進行深入分析,制定細則,如實際使用條件對資產壽命影響較大,室內和室外同一設備使用壽命、山區和沿海氣候情況對設備壽命的影響等。
四、提升資產報廢處置效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合理規劃資產成本
企業應結合既往采購、設備耗費等成本動因,聯合采購部門,進一步研究設備采購成本與后續維保成本構成,推動資產全生命周期內總成本最優,統籌平衡整體資產布局,合理規劃資產成本,科學安排網絡資產退出機制。依托于“半自動化”工程轉資審核,提升資產價值合理性;關注資產轉資價值合理性審核,特別是低價值資產合理性判定,關注審核同一入賬時間,相同規格型號資產價值偏離度,糾正不合理區間價值的資產。避免不合理資產價值分攤,及人為操作錯誤導致資產價值異常。通過對存量資產信息和資產價值的歸納、整理,進一步規范了全專業工程轉資信息標準,完善了“資產價值標桿”體系,并固化在轉資系統中,指導幫助工程人員準確、合理地完成工程轉資工作,轉資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完善報廢資產鑒定管理
鑒定報告應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針對報廢涉及的每套設備,充分陳述說明設備使用狀況,詳細分析報廢原因和指標差異等問題,不得籠統描述或僅僅簡單羅列:對于設備老化的,如涉及處理能力差、故障率高、維護成本高、能耗高等,需做新老設備的定量對比分析,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對于技術落后的,如涉及不支持新技術發展,需要詳細說明不支持新技術發展涉及的具體領域、新舊技術的差異;對于市場需求變化的,如涉及不滿足市場需求,應詳細列明市場需求的前后變化。
同時,分業務屬性有側重地進行鑒定是否達到報廢條件,如5G網絡規模建設和運營方面,應關注網絡資產是否為“三高一低”的在網設備,即入網年份高、故障率高、能耗高、利用率低,重點聚焦無線網的WLAN、2G、3G和4G等設備;傳輸網的SDH、WDM等設備;核心網的CS域等設備;動環專業的空調、蓄電池、動環監控等設備;以及承載網、應急通信等專業相關設備。
最后,強化資產報廢處置重要性,加強相關宣貫手段,提高人員對資產報廢工作的認識,加深理解報廢在資產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提升資產管理業務水平,提升報廢工作質量。
(三)報廢資產回繳及處置形式多管齊下,提高處置效率
1.分場景對報廢資產進行回繳入庫或者原現場存放
實物管理部門應及時組織報廢資產入庫,確保報廢資產及時進入采購物流管理部門集中管理的倉庫,采購物流管理部門按照報廢清單清點資產并確認賬實相符后,做好入庫環節操作和在庫管理。對于客觀上不便于進入倉庫的報廢資產,應在原現場進行存放,并由實物管理部門、實物使用部門對報廢資產做好現場的保存管理,確保報廢資產數量、型號等信息準確。對于埋在地下的管道、光纜,專業部門要進行評估研判,如處置成本遠遠高于處置收入,可就地暫存,做好臺賬管理及跟蹤。
2.處置形式多管齊下
目前,報廢資產處置基本上進行統一回收,通過評估定價,招標選擇回收公司進行出售,能夠有效進行廉潔風險管控,但也造成各個流程冗余,甚至出現流標的情況,加大處置的難度和時長,因此在回收-評估-招標標準模式下,可以將不同報廢物資,采用快捷多樣的處置模式,有效提高資產處置合理性。報廢物資處置,可按照不同屬性,制定標準處置方案,提升處置時效性。如針對報廢的蓄電池資產回收,容易產生安全隱患的問題,省市可進行統一協同標準化采購方案,預測全年全省報廢量,明確服務期限和回收單價的方式,確保處置物資保值增值,且無需進行資產評估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3.強化IT手段,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
研究建立從新增資產、資產報廢、處置回收的資產全生命全流程的閉環管理,力爭實現物料采購、形成資產、報廢、回收、處置的全網系統,根據不同資產處置的管理流程,將供應鏈系統與資產實物管理系統打通,將資產處置情況同步反饋至資產實物管理系統,以便跟蹤到報廢資產的處置情況、處置時間等,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基于系統層面有自動交互,對于報廢資產中可利用的部分板件,轉化為可供全市使用的通用物資,提升利用效率。
五、強化固定資產報廢預算管理
編制年度固定資產報廢預算時充分考慮網絡更新需求、工程建設計劃和資產使用狀況等實際情況,提升報廢預算工作的前瞻性、計劃性和精細化水平。及時溝通固定資產報廢情況,嚴格把控預算執行進度。如遇自然災害等突發事項,引起大規模退網報廢的,嚴格執行相關工作流程,做到流程合規完善、支撐材料完備。
制定固定資產報廢預算時,應由各實物使用部門根據本部門資產實際使用狀況或統一退網安排,確定資產報廢計劃,并將計劃報廢資產的批次、計劃報廢時間等信息提交相應實物管理部門;實物管理部門匯總各實物使用部門報廢計劃后,提交至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匯總各實物管理部門報廢計劃,形成全公司固定資產報廢預算。在財務部門內部,應由資產管理相關人員審定資產報廢計劃后,提交至預算管理相關人員,形成固定資產報廢預算,避免資產管理員所掌握的報廢計劃與預算管理員所掌握的報廢預算不一致。
通信企業應根據資產分布廣、種類多、更新迭代頻繁等特點,量化指標,兼顧企業短期和遠期發展戰略,考慮企業資產與業務狀況,做資產守護者,優化資產配置。同時,企業應根據資產預算制度,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對企業采購的需求量進行控制,構建低成本高運營的資產體現,加大企業內部低效無效資產清理,避免資產閑置,提升資產健康水平和資產利用率。二是為企業資產配置制定明確標準,依照企業人員科學配置資產,保障資產配置不重復、有效平衡網絡提升對資產需求及資本開支控制,推動預算與資產管理協調發展。
六、加強資產處置事后控制機制
采購物流管理部門應定期審閱已報廢待處理清單,對處置情況進行監控和反饋,形成專門的報廢資產清理處置情況報告上報公司管理層,對尚未清理、處置的資產應說明情況,并牽頭制定清理、處置計劃,督促報廢資產在批準報廢后及時清理。通過檢查等手段,對固定資產報廢審批流程、預算管理、財務核算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流程不完善、管理不健全、核算不規范等問題,視情況進行獎懲,完善資產處置后評估機制。
七、小結
通信企業應進行科學規劃,規范固定資產報廢工作流程,防范報廢環節的管理風險,建立長效機制,促成企業預算與資產管理協作關系,確保不影響網絡運行的前提下,健全資產報廢及處置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1]馬慧韜.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報廢處置中的收益流失問題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8-9.
[2]高春燕.報廢處置是資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經濟師,2007(07).
[3]來金雅,王紅.高校固定資產報廢處置環節中的問題梳理及對策研究.中國現代交易裝備,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