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慧
【摘? ? 要】內生型課堂是基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演化而來的教育指導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教學制度,“內生型”課堂更加尊重學生的潛能,能夠引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個人價值。本文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展開論述,在對“內生型”課堂的概念進行解讀的同時,思考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構建“內生型”課堂。
【關鍵詞】內生型課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132-03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Endogenous" Classroom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Xin'an Primary School,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CHENG Linghui
【Abstract】 Endogenous classroom is an educational guidance model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the "endogenous" classroom more respects students' potential, which can guid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personal value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s. While interpreting the concept of "endogenous" classrooms, it also considers how to construct "endogenous" classrooms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Endogenous classroom; Primary school;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作為一種以學生的自我實現需求為出發點的教育指導理念,“內生型”課堂將小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獲得認可的欲望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借助教師的引導、帶動實現教學活動的內化,進而幫助小學生完成教學知識的構建,掌握完善的知識體系。對于小學生來說,“內生型”課堂是對個體潛能的全面開發,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其所提出的教育理論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一、自主選擇話題,構建“內生型”課堂
綜合實踐教學是將科學知識與實踐活動整合起來的教學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為學生創造了了解知識、檢驗知識的全新平臺,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熱情。但在以往的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相關教學活動的主題與開展方式完全由教師確定,教學活動的主導權被教師握在手中,導致學生眼中缺乏參與活動的興趣。構建“內生型”課堂,將教學活動的主導權重新轉交到學生手上,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內生型”遵循個體的成長規律與學習規律,注重學生學習素質與學習意識的開發和培養,強調“主觀意識”在教學中的表現。當一切教學都以“學生的意愿”為出發點,教師必須嘗試對“內生型”課堂進行應用,構建更為自由、活躍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式。
在蘇少版二年級上冊教材《誰落得慢》的有關教學中,教師通過“適當放權”,將教學活動的主導權轉交到學生的手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求學生選擇材料在高處開展實驗,思考“誰落得慢”的問題的答案。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結果對相關問題做出答復:白紙比石子落得慢,紙張比紙團落得慢……在給出實踐結果之后,教師不要急著為學生講解科學知識,而是要鼓勵學生從重量、面積上開展探究活動,思考影響物體的下落速度的科學原因。“內生型”課堂是一種學生自主發揮、自由思考的教育課堂,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表現自己的機會,以此來實現教育情感的內化。
二、允許自由發揮,打造“內生型”課堂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并非在于統一學生的思想,而是要開發學生的智慧與思維。故此,在落實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為學生構建“和而不同”的學習環境:允許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表達觀點。“內生型”課堂強調學生內在情感意識的綜合表現,在獲得了被認可的情感需求之后,學生才能更為主動地參與到后續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借助“自由發揮”完成教學,為“內生型”課堂的構建提供實質性的支持。
在蘇少版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材《我是校園的小主人》的有關教學中,教師以“學校的主人”的身份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美化校園、建設校園,為校園的建設活動提供更多的靈感。在討論活動中,一些學生就“主人”這一概念提出了問題:既然是“主人”,是否能夠將管理學校的任務交給別人?教師通過思想教育糾正學生的觀點:主人是對“自己的東西”進行管理的人,如果你不愿意管理,你也沒有享受相關權利的資格。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之后,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過程中,學生從環境、能力、生活上汲取靈感,對校園環境進行重新規劃。一些學生的文化創作能力、美術創作能力較強,結合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布置美術長廊、文化長廊,體現校園的文化韻味;一些學生勞動能力出色,通過打掃衛生、清理閑置物品等方式美化校園。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為學校的小主人,你們打算如何美化學校?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行動給出答案。“內生型”課堂強調教師的“引導者”作用,不提倡教師管制學生、約束學生,由此,可通過對學生的語言引導確定活動計劃,讓學生自由發揮,為“內生型”課堂的構建提供靈感。
三、學生組織活動,應用“內生型”課堂
就教學經驗來看,在教師不在場,或沒有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情況下,學生的行為與表現更加貼近于“內生型”課堂。長期的管理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了抵觸、畏懼等消極情緒,在教師圍繞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學生的活動興趣已經被教師的權威和身份所破壞。要構建“內生型”課堂,必須結合學生內在的情感需求調整教學方法:降低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自由互動。在綜合實踐教學中,可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自由發揮來構建“內生型”課堂,提高綜合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以蘇少版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材《關愛身邊的動植物》的有關教學為例,教師向學生說明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題“調查身邊的動植物”,由學生自由發揮,探討關愛動植物、保護動植物的方法。在進行討論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與自己的想法結合起來,在課堂上開展互動:流浪的動物缺少關愛,可以為流浪動物做個窩;校園里的植物缺乏肥料,無人修理,可為植物施肥,向教師反饋相關問題。“內生型”課堂強調學生主觀意識的表達,通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來完成育人任務。教師可結合學生所組織的相關活動構建“內生型”課堂在學生完成活動任務之后引導學生開展反思、總結等活動,深入理解教學要求,借助“內生型”課堂重新規劃綜合實踐教學,實現對幼兒的教育引導。
四、主動積累經驗,創造“內生型”課堂
“內生型”課堂的構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教學任務,在構建“內生型”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找準自身的定位,將自己固定在“引導者”的角色上,避免對學生過度干預。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現實生活、教育工作中吸取經驗,從而逐步打開“內生型”課堂的建設思路,將自己的靈感、活動欲望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從而給出教師滿意的答卷。教師要對學生所掌握的綜合實踐活動經驗進行開發和應用,為“內生型”課堂的創建提供經驗支持。
以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材中《我看家鄉新變化》的有關教學為例,教師與學生開展互動,鼓勵學生在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中汲取靈感,思考如何發現、展示、記錄家鄉的新變化。經過綜合實踐活動的引導,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元信息設備的應用方法,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方式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其結合自己的喜好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利用繪畫、拍照的方式分別記錄以前的家鄉和現在的家鄉,進行對比,以此來展示“家鄉的變化”。這一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干預學生,學生的活動靈感來自自己的積累與探索。一些學生則選擇“實物”展示的方式,將家鄉的特產、環境通過照片、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豐富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在構建“內生型”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已經掌握的學習經驗應用起來,進而完成學習任務,借助經驗構建“內生型”課堂,消除學生對教學模式的陌生感,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啟迪學生思維,延伸“內生型”課堂
要構建“內生型”課堂,教師就要滿足學生的內在情感需求。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正視“內生型”課堂的教育定義:其不僅是一種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滿足的教育手段,更是開發學生思維、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的教學理念。將行為上的教育轉化為思維層面的教育,努力開發學生的技能,將一切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元素帶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中,才能進一步開發“內生型”課堂。教師可適當地延伸教學范圍,拓展教學素材,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活動欲望,為“內生型”課堂的構建創造良好的條件。
以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材中《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的有關教學為例,教師可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傳輸理論,鼓勵學生結合教師所給出的相關理論開展實踐活動。在理論中,學生對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師為學生布置綜合實踐活動任務:用實踐行動來證明你是一個尊老敬老的好少年。圍繞“人人都會老”這一觀點,學生開展社會服務、探望老人、幫老人做家務等活動,在綜合實踐活動初期,活動范圍局限于家庭環境、社區環境當中。部分學生接觸不到身邊的老人,則從敬老院、老干部中心入手,逐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范圍。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開發,將德育、智育等元素引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中,讓學生主動實踐,從而補充“內生型”課堂的內涵。全面教學,全面發展,能讓內生型課堂在學生教育活動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六、滿足個體欲望,升華“內生型”課堂
這里所指的欲望代表著的個體在積極情緒下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的興趣取向,如學習欲望、活動欲望、自主探究欲望等。對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說,“欲望”是支撐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動力,也是開發“內生型”課堂的情感元素。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意識、需求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結合“個體的欲望”這一觀點規劃教學活動,從而構建“內生型”課堂。
以蘇少版六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材中《跟著節氣去探究》的有關教學為例,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正是有關教學活動的切入點,教師要圍繞節氣、環境、文化等概念引導學生,開發學生的活動欲望。教師通過討論活動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說明“二十四節氣”的由來、特點,將有關知識整理下來,依靠不同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在開展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所積累的文化資料、節氣故事在課堂上分享出來。構建“內生型”課堂,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想要學什么”,圍繞學生的主觀意識落實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由探究。在學生給出結論與觀點之后,積極肯定學生的成果。對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說,“內生型”課堂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手段,而不是限制學生的道具,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來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內生型”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支持,但從根源上來看,其強調的還是學生情感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教師要利用積極可行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熱情,圍繞“內生型”課堂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工作,開發思想,落實活動,讓“內生型”課堂在教學活動中展現出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炎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放式課堂教學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6).
[2]季祥瑞.多維聯動: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構建[J].基礎教育研究,2020(22).
[3]王莉.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的創新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7).
[4]蘇虹.內生型課堂的建構與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8(3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