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凝
摘要:幼兒時期,美術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美術教學,對于幼兒想象力的開發、細致觀察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增強以及正確審美觀念的建立有著較大的幫助。但是,大部分幼兒美術教師都將繪畫技能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視了其審美能力的培養。本文將針對幼兒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具體方法與策略進行探討,希望本文中的建議和觀點,能夠為幼兒美術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幼兒;鑒賞課程;美術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美術鑒賞課程是美術課程的一部分,鑒賞課程能夠培養幼兒的鑒賞能力,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因此,幼兒教師在其教學中應意識到鑒賞課程對于幼兒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應根據幼兒所處的階段特征,對教學方式加以創新,探索出與幼兒心理特征相符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幼兒的幼兒的鑒賞能力。
一、將幼兒作為鑒賞課程的核心
幼兒美術鑒賞課程的開展方式多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通常會將繪畫作品的鑒賞內容直接傳遞給幼兒[1]。但講解為主的方式,并不適用于鑒賞課程。因為,在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待事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鑒賞課程中,關于一幅美術作品,幼兒們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各抒己見的機會,讓幼兒能夠從自己的視角上去鑒賞作品,能夠有機會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并鼓勵幼兒們分享自己的看法。
例如:以梵高的《向日葵》為例。向日葵在梵高的心中有著一定的地位,因為他也同樣向往著太陽的光芒,向日葵代表著他內心深處的光和熱,也代表著他對感情的渴望。幼兒美術教師在引導幼兒鑒賞《向日葵》時,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畫作品中向日葵的形狀、花瓣以及作者的用色等,鼓勵幼兒將內心的想法與同學和教師分享,表達自己對繪畫作品的看法。如有的幼兒說:“這幅畫大部分都是黃色,讓人感覺很溫暖,”還有幼兒說:“花瓣很有力量感,好像生活中正在盛放的向日葵一樣。”幼兒們的想法和鑒賞角度各有各的特點,教師應對其想法給予贊揚,然后再表達自己對繪畫作品的鑒賞,以使幼兒的鑒賞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因此,將幼兒作為課堂的核心,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的方式遠比直接講解的方式更為有效。
二、組織創意的美術活動
幼兒的美術鑒賞課堂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應走出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構建多姿多彩的創意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提升鑒賞課程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以“我們身邊美麗的裝飾材料”為主題,讓其自行設計對書本進行裝飾設計。此活動需要幼兒自行尋找身邊的裝飾材料,更需要幼兒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夠發現和尋找到生活中的小素材,然后將尋找到的素材進行相應的組合設計,完成對書本的裝飾。如有的幼兒將書本裝飾的十分漂亮,運用了生活中常見的彩色糖紙,將糖紙折成了千紙鶴,并對粘在書本中的位置弧度進行了設計。在書本的下方,還運用紐扣和絲線設計了一個蝴蝶結。在其鑒賞課程中開展創意的美術活動,不僅能讓幼兒積極參與,也時其鑒賞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三、應用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美
幼兒階段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貪玩,可以說玩就是幼兒快樂的源泉,幼兒們在玩的過程之,似乎永遠不知疲倦[2]。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在鑒賞課程中引入游戲,讓幼兒能夠在快樂中感知美。同時,游戲的引入,能夠讓幼兒在鑒賞課程中更加積極,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美術鑒賞課之中。幼兒們的熱情投入,是鑒賞課程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例如:以《洛神賦圖》為例,在其作品中展現了作者充分的藝術想象力,將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轉化為具體的繪畫,在其作品中有正在嬉戲的眾神仙,也有鹿角馬面、蛇頸羊身的海龍等,最為重要的是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深情凝視。教師可以將曹植與洛神的故事講給幼兒們,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內容和情感。而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親身演繹,幫助幼兒理解作品的內涵與情感,讓幼兒能夠感知到作品的獨特之美。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美術鑒賞課程是美術課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兒美術教師在其教學中注重繪畫技能教授的同時,也應注重鑒賞課程的開展。在鑒賞課程中,教師還需結合幼兒的階段特征,以幼兒為課程的核心開展課堂教學。讓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鑒賞課程的學習中,也能在快樂中發現美,感知美,促進幼兒鑒賞課程的有效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琳.幼兒美術鑒賞內容選擇及教學方法初探[J].探索與研究:早期教育美術版,2018,(06):198.
[2]安淑虹,楊穎梅,張曉靈.淺析幼兒美術教育中鑒賞課程的價值取向及相關的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6,(08):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