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瀟
【摘要】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醫生精湛的醫術,同時還需要護理人員為其提供熱情的護理服務以及人文關懷,這就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技術,同時還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當前,在我國護理教育方面,人文關懷理念的教育較為匱乏,尚不能在護理教育中將人文關懷理念進行良好的滲透。本文以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價值體現和理論基礎為切入點,對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具體舉措進行說明,以期為將人文關懷融入理論實踐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教育;價值;滲透
【中圖分類號】R47-4;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
The value and diversified penet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in nursing education
Wu Xiaoxiao
(Xishuangbann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nnan Jinghong 666100)
【Abstract】Patients not only need exquisite medical skills, but also provide nursing staff with warm nursing services and humanistic care, which put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nursing staff, not only to have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xquisite nursing technology, but also to have good humanistic quality. At present, in terms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the edu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is relatively scarce, and it can not well penetrate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in nurs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penetration of the value embodime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humanistic care concept in the nursing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permeate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in nursing education are explain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egrating humanistic care into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nursing staff.
【Key words】humanistic care; nursing education; value; penetration
1 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價值體現
當前,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導致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多,但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出導致醫療糾紛增多的原因并不在于醫療技術,而在于醫療服務[1]。由此可見,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滲透是大勢所趨。人文關懷理念培養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護理專業態度的影響,護理專業態度與滿意度成正比,專業態度越高的護理人員,獲得的滿意度越高;第二,教育教學環境的影響,學生的關愛意識和行為尚處于模仿階段,因此教師需要發揮榜樣作用,以此來堅固學生的人文關懷理念;第三,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當代的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對于關愛的理解也不夠深刻,這與其所接受的價值觀的影響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第四,社會環境的影響,當前的社會大眾大部分對護理人員工作的理解就是簡單機械的打針發藥,這種不全面地認識就會導致醫患關系處理出現問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深化人文關懷的精神實質,這就要求在進行護理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四心”的培養,即同情心、愛心、耐心以及責任心,對于護理人員而言,“四心”是他們必備的優良品質,只有具備這“四心”,才能為患者提供更貼心、更專業的護理;第二,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大多數護理教育者的理念中,認為將人文關懷理念滲透到護理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服務對象,可以對護理工作進行更專業的指導,從而促進護理工作的良性發展。第三,重視人文關懷理念培養的重要地位,在現代護理教育中,培養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理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護理教學而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要提高對學生道德、品行、人格、作風的重視,因為這些因素會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產生直接影響,專業且具有人文關懷理念的護理可以讓患者獲得巨大的感召,使其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對于患者的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理論基礎
2.1 理論依據
2.1.1本體論依據
本體論依據指的是人性照護理論。所謂人性照護理論,是美國護理學家華生在20世紀70年代創立提出的理論,其表明護理的本質在于對患者的關懷,護理教育中的人文關懷理念滲透應當是一種充滿愛心和關懷的人際互動過程,其目的在于幫助患者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恢復到健康的狀態。在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患者內心世界以及精神層面的照護[2]。在人性照護理論中,重點在于實現照護的價值,以指導良心護患關系的建立為核心,開展人文關懷教育。
2.1.2認識論依據
認識論依據主要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人文關懷理念。對于護理領域而言,人文關懷理念指的是護士在感悟崇高人性與生命價值的過程中具備的滿足被護理者關懷所需的關懷責任感,同時關懷被護理者的人道主義觀與個體價值觀整合而成的認知與準則。作為醫務工作者,關愛與敬畏生命,以生命至上為己任,這是人文關懷理念的核心內容。第二,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知識指的是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具備這些知識和技能可以讓護理人員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感受,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精準的評估,有助于良性護患關系的建立;第三,人文關懷能力。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人員所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通過人文關懷能力可以讓護理人員設身處地體驗患者身心遭受的痛苦和憂慮,是產生同理心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良好的護患關系得以形成。作為護理人員,應當善于協調、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問題,為患者營造一個利于康復的和諧的人際環境;第四,人文關懷感知。人文關懷感知指的是當人感受到人文關懷后在大腦中產生感受的直接體現[2]。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以后,可以通過患者的狀態及體驗效果得到患者的正反饋,使其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和使命感,更加堅定信念投身到護理工作中。
2.1.3價值論依據
價值論依據,其核心在于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即在教育的過程中,以人為本,重視將人的各方面特質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身心的統一,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以愛為基礎,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將學生自身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就應當始終貫徹人本理念和人性關懷,以促進護理人員關懷品質的最終形成為目標。
2.2 內在邏輯
2.2.1人本主義
在護理教育中,人本主義的本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敬畏生命和尊重人性。首先,敬畏生命。在當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對于生命的敬畏之情在不斷淡化,生命的唯一性、獨特性、整體性和有限性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作為護理人員,只有時刻對生命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才能承擔起保護生命這一神圣的職責。因此,在護理教學過程中,有必要滲透人文關懷理念,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重要的示范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其次,尊重人性。尊重人性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上,即在護理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的意愿和需求為主,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對教學手段的改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師生之間構建溝通與理解的橋梁,實現學生人文關懷品質的發展[3]。
2.2.2情境學習
情境學習指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知識產生以及應用的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完成知識的主動探索和體系構建。情境學習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參與和互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在情境學習中,教師應當發揮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充分融入教學情境。情境學習過程中,體驗尤為重要,通過角色扮演等方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讓學生在情境學習過程中交流思想、分享經驗,同時反饋出可以改善教學方法和效果的信息,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滲透。
3 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具體舉措
3.1 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
人文關懷理念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以及環境的熏陶培養出來的一種理念,通過一定的實踐后可以將內在的人文素養外化,使其得到更好地應用。由此可見,在護理教育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有助于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護理知識與人文精神相結合,通過其自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將人文關懷理念內化,通過自覺行動表達出來[4]。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從不同角度理解生命的含義,體會到人文關懷理念中所蘊含的價值和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2 重視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滲透
重視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滲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發揮榜樣作用,感化傳遞關愛。對于護理而言,“關愛”是其傳遞出的專業精神,沒有關愛的護理是沒有感情、沒有溫度的。在人文關懷理念滲透到護理教育的過程中,榜樣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師應當提升自身專業思想的高度,加強職業道德的規范,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加強培養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能力。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構建關愛關系,將關愛傳遞下去,讓學生都成為具有關愛能力的人。第二,教學方法多樣化,融入人文關懷。傳統的護理教學模式通常是重技能、輕人文的,這種教學理念不利于護理教學的長遠發展。因此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人文關懷融入其中。例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即以患者家屬的身份進行體驗,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人文關懷理念從理論轉向實踐,提高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的形成。還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模式,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均可,讓學生感受人文關懷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充分認識到人文關懷在護理過程中的重要性。第三,實踐人文關懷,完成角色轉換。實踐教學是護理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實習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患者及其家屬,在提升自身護理專業技能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加強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為其正式步入護理行業夯實基礎。
3.3 充分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應當在校園中積極開展與人文關懷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提供相關的體驗,讓學生關注到關愛的重要性,學會與人建立和諧的關系。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社區為居民提供護理服務,或者到醫院進行實習,到養老院或福利院等機構進行義務服務,只有將護理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成為一名專業且具有良好人文關懷理念的護理人員。
3.4 建立與人文關懷理念相關的考評體系
建立與人文關懷理念相關的考評體系可以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其是否具有人文關懷的理念與能力。該考評體系中主要包括學生的專業水平、人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應變能力以及醫德修養水平等[5]。同時,可以在在校學生之間開展小組互評等環節,用以相互點評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并將整改意見進行整合匯總。另外,還可以對學生護理過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將患者的感受及意見作為考評體系的標準之一,以此來考核學生是否具有人文關懷的理念和能力,對于做得好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表揚和鼓勵;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學校應當加強對其的督促和管理。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深化人文關懷的精神實質、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重視人文關懷理念培養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從理論依據、內在邏輯等方面對在護理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理念的理論基礎進行剖析,得出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滲透的具體舉措,即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重視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滲透、充分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及建立與人文關懷理念相關的考評體系等。只有堅定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理念,才能全面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張豐健,官春燕,劉義蘭,等.醫院護理人文關懷模式研究現狀及對人文關懷模式構建的思考[J].護理研究,2020(16):13-15.
[2]卜夢茹,翟惠敏,甘俊麗,等.患者家屬對人文關懷護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9(14):1302-1306.
[3]范宇瑩,孫宏玉,常廣明.高等護理教育呼喚人文關懷的回歸—人文關懷護理教育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9(14):65-67.
[4]吳琳鳳,劉永兵,孫凱旋,等.人文關懷視域下護生職業精神培養現狀與對策[J].上海護理,2020(06):54-57.
[5]張麗華,劉義蘭,樂革芬,等.人文關懷在護理中的研究現狀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7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