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摘 要 森林資源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森林資源保護實踐中,需要考慮到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兼容性,積極強化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效果。基于此,通過對森林資源保護目標和途徑的分析,探索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以此實現森林保護目標。
關鍵詞 森林資源;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營林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50
森林資源保護中,需要更新資源保護觀念、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加強營林管理力度及提高災害防御能力,為森林資源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環境,促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森林資源價值的發揮水平。
1 森林資源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是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在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才能使林業資源獲得明顯改善,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在建設林業的過程中,需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置于首位,認識到林業保護與林業管理屬于長期性工作,意識到二者之間關系的密切性。
2 森林資源保護現狀
目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存在以下問題。1)保護體系不夠完善。森林資源屬于一種動態資源,相關保護體系是保護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與保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森林資源浪費,也能促進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森林資源的面積明顯增加,但與之對應的保護體系未能實現及時更新。在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難度會有所增加,林業經濟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2)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流于形式。從當前的保護現狀來看,多數地區林業建設的總體面積有所增加,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多數地區為響應國家號召都實施了一些保護措施,但是存在流于形式的情況。單純重視林業面積擴大,未能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質量給予充分重視,存在林木結構不合理、林木種類單一、林木與區域實際情況不適應等多種問題。在此情況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難以獲得明顯的效果,甚至會對森林資源產生破壞。3)過度開發林業資源。多數地區比較重視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在實施時會將推動經濟增長作為重心,對于林業資源利用與開發會有所忽視,進而造成林業資源出現過度利用和過度開發的情況。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從思想上給予這項內容充分重視,進而阻礙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3 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可持續發展有效實施對策
3.1 更新資源保護觀念
森林資源保護是國家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基于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可以形成可持續的資源發展,能夠強化林業資源循環經濟和改善生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及時更新資源保護觀念,以國家可持續發展方針政策為導向,積極利用先進的思想強化發展成效。傳統的森林資源保護觀念過于注重保護而忽視了經濟價值發揮,使得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相互割據,沒有形成兼容并舉的發展態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1]。更新森林保護觀念,將森林保護與經濟發展相銜接,以經濟發展促進森林資源保護,以森林資源保護奠定經濟發展基礎,使兩者相輔相成,實現經濟與生態共贏的局面。在森林保護中,要積極利用管理、技術等手段,全面采集和分析森林資源信息,構建動態的森林資源數據庫。基于森林資源數據庫分析資源如何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如何進行保護規劃和設施,從而使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3.2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
森林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需要通過經濟環節才能夠充分發揮其價值,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林業經濟結構的優化。森林資源可以用于經濟發展,與資源的可再生性質密不可分。森林資源主要由各種植被樹木構成,植被樹木雖然品種和類型不同,但都具備可再生的特點。通過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合理規劃森林資源種植、養護和采伐等,可以形成一個持續性的經濟產業模式。如規劃出不同的森林資源保護區域,按照森林資源生長和成材的時間進行規劃,協調好森林資源采伐的區域和時間,從而保證森林資源既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源,又能夠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資源恢復,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在優化林業經濟結構時,需要根據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品種林木的生長特點進行分析和總結,合理調整林業經濟產業鏈。還可以通過發展多個產業層次來提高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2]。第一產業層次主要以原木為資源,通過采伐作業獲得原木材料,這個產業層次對木材的需求量較大,而且木材周轉時間非常短,因此,要以生長周期較短的森林資源為主,如種植楊樹等經濟林。第二產業結構以木材加工和產品開發為主,這個層次對木材質量的要求極高,可以基于產業需求種植松樹等。第三產業結構以花卉、藥草等經濟作物為主,同時兼顧旅游的經濟形式,在這個層次中的森林種植方面,要考慮到美觀性、生態性等森林資源附加值,如種植楓樹等能夠隨著季節變色的樹木品種。
3.3 加強營林管理力度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要想落到實處,就要加強營林管理力度。森林資源的保護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做好長期的工作部署,制定營林管理方案,并通過有效組織人力和物力,使森林資源保護目標得以實現。森林資源保護中,需要加大監督力度,通過組織專業人員對森林區域進行巡邏和管理,消除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森林資源破壞[3]。在森林資源保護實施中,應通過宣傳教育、植樹造林、懲罰等措施和手段,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通過宣傳教育,能夠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森林資源保護與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從而能夠提高人們行為的合法規范性,減少亂砍濫伐現象。通過科學合理的植樹造林,使森林資源在滿足經濟發展的采伐后可以得到有效補充。
3.4 提高災害防治能力
森林資源保護中,需要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森林災害對于森林資源的危害性十分巨大,也是目前森林保護工作的重點。森林災害分為不同類型,包括了病蟲害、火災等災害。在災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基于災害性質和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采用混交林方式,增加森林資源多樣性,避免病蟲害在同質林木區域快速傳播。在防治中要積極利用各種技術,如噴灑化學藥劑、進行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能夠殺死蟲卵和幼蟲,消除病蟲害根源,有效阻止病蟲害蔓延。在火災防治方面,需要基于火災的主要起因進行經驗總結[4],通過加強森林區域巡邏和監控,同時使用智能監控儀器等方法,消除人為因素造成的火災。通過對天氣的分析和預測,在大風干燥天氣中加強火災監控,避免自然火災的發生。
3.5 建立完善保護體系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不僅能夠改善區域生態,也能使物種多樣性得到保護,為區域經濟不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但是,當前森林資源管理體系在其面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已經難以和實際需要相適應,受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的影響,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質量難以獲得充分保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在此情況下,健全相關體系就變得十分重要,這是促進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5]。具體實施時,需制定清晰的獎懲制度,嚴肅處理違法行為和違規行為,并且各部門需明確劃分自身在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形成全面、系統的責任制度,實現權責分明,進而充分落實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同時需積極建立對應監督機構,強化整體監督力度,進而使制定的保護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3.6 積極建立專業性團隊
森林資源開展保護工作過程中,需獲得相關工作人員的支持,工作人員需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專業能力。人員素質和能力是保護工作順利實施的保障,為使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注重專業性保護團隊的建設,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開展。1)選拔人才時,需適當提高選拔標準,保證工作人員具備與實際需要相適應的能力與素養,同時也需考量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計算機應用水平,保證開展工作時的高效性[6]。2)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不斷提升其能力、素養與專業水平,促進林業資源保護工作全面落實,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3.7 加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保護手段是否具有先進性與保護質量、保護效率的關系十分緊密。近幾年,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技也獲得了極大的進步。開展森林資源保護時,現代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提升保護效果,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在開展工作時,需將市場作為主要導向,將科技作為基本核心,積極推動科技體系創新,將新技術運用于資源保護中,強化各項管理工作的實施。通過科學技術的運用,可以降低保護工作的實施難度,促進預期目標的完成。同時,需重視技術推廣,努力克服保護中遇到的技術障礙,進而使林業相關科技不斷創新與發展。例如,可以運用人工智能這一技術,通過人工智能對病蟲害進行預測,對病蟲害種類、顏色、大小等進行自動識別,進而推動林業保護工作的進步。
4 結語
森林資源對于國家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在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中,應始終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構建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路徑。
參考文獻:
[1] 宗有峰.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分析[J].農家科技,2020(1):136.
[2] 申春秀.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6):83-84.
[3] 郭鳳山,李繼紅,范文義,等.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是實現大興安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4):100.
[4] 馬軍民.創新林業經營體制與森林資源保護的關系探索[J].種子科技,2019,37(17):156-158.
[5] 方秀.森林保護與林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分析[J].鄉村科技,2020,11(24):90-91.
[6] 湯興坤.對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的探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0(12):120-121.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