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火財
摘 要 為了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林業安全生產,人們應更新林業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對自然林業資源的保護與有效開發,不斷完善林業資源管理體系,推進林業改革發展與結構優化,同時開展造林工程提高當地綠化率,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從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意義、當前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及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原則等方面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詞 林業經濟發展;安全生產;重要性;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64
林業經濟及生態建設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生態建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林業產業發展建設中,林業資源的保護及林業技術的發展是林業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只有落實了林業資源的保護管理,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林業資源的開發活動,進而不斷推進林業產業改革優化,實現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促進林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1 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意義
1.1 生態效益
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目標之一就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人們在開發林業資源的同時采取植樹造林、人工培育樹木等方法改善自然環境,實現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并利用林木自身的特性強化生態環境的自我防護能力。安全生產的基本原則就是對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通過保護林業資源改善當地空氣質量,調節當地氣候,改善土地情況,進而保護當地土地資源,豐富當地物種,改善整體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2 經濟效益
林業資源經常被應用于人類社會生活中,比如常見的木材種類,松樹、槐樹等,都能夠通過合理的開發獲取經濟效益;再比如花椒樹、油桐、漆樹等,也屬于很好的經濟型樹木,體現出較好的經濟價值。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在開發林業資源的同時開始重視資源的保護及持續發展,因此人們增加了林業栽植的力度,為不同地區及行業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支撐,有效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增長。
2 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資源開發難度較大
盡管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林業資源呈現出增長的趨勢,但是由于我國林業分布較為廣泛和分散,需要進行管理與開發保護的內容比較復雜,導致我國林業資源的開發難度增大。同時,我國當前對于林業資源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并不多,導致林業資源在管理及保護方面的實力不夠,也會導致林業資源開發難度增加。由于森林中的生物種類較多,如果沒有配備具有較高專業知識素養的管理人員開展資源保護工作,就很難對林業資源實施有效的管護。
2.2 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
經過調查,我國當前林業開發企業的集約化程度較低,一般為小規模企業,各企業之間呈現出資源爭奪與競爭的關系。1)我國目前林木加工企業規模如下:膠合板平均規模為每年0.3萬立方米,刨花板平均規模為每年0.65萬立方米,以上指標都遠低于世界林業加工生產的平均水平。2)我國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產業發展不平衡,制約各企業的發展。由于林業企業規模較小、生產水平較低,因此還存在建設重復、開發管理技術不足等問題,進而影響生產的效率與安全性。3)我國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的經濟差異,其經濟發展速度及結構也不同,整體市場環境也會影響當地林業產業的結構,導致其生產效率降低,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
3 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原則
3.1 可持續管理原則
面對新的時代與社會發展,林業建設開發企業在開展工作時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原則,同時踐行生態保護的理念,這樣才能夠保障林業工程的順利進行,同時發揮林業工程建設對生態保護的效用。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林業工程的建設原則,同時也是國內各領域發展的基本原則與重要方針,任何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應被制止。此外,工作人員還應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原則,不斷優化林業資源的配置,增加林業工程的資金,不斷擴大工程建設的規模,合理開發林業資源,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發展。
3.2 效益平衡發展原則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得到了提升,人們開始關注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通過生態環境建設緩解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同時實現健康、無污染的生活。林業工程就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建設人員應當堅持效益平衡發展的基本原則,根據林業工程的現實需求制定科學的造林方案與管理措施,及時轉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思想,重視林業工程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實現不同效益的平衡發展。此外,林業部門工作人員還應站在社會發展及資源協調的角度開展林業工程建設工作,從社會資源投入方面切入,積極探究多方效益平衡發展的管理措施,引進林業資源市場,推進林業工程更深層次的發展[1]。
3.3 科學技術重視原則
與老舊的林業建設發展技術相比,當前我國在林業建設及相關技術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尤其對于林業企業來說,其資源開發及管理人員也能夠實現現代化、系統化的管理手段實施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提高林業管理工作的效率,落實林業工程建設各項工作。與其他工程項目相比,林業開發工作的建設周期較長、建設規模較大,其建設發展過程中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才能夠落實林業工程建設。因此,林業工程建設人員應堅持科學技術原則,主動學習與探究工程管理知識,協調生態環境與林業資源開發工作之間的關系,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的效果[2]。
4 林業經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策略
4.1 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
要想促進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就必須推進我國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同時實現分類經營管理,改變傳統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保護林業資源的同時擴大其經濟效益。具體來說,企業應當轉變粗放型管理經營模式,并落實分類經營管理制度,將當前的林業產業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2大類。其中的公益林主要發揮生態功能與社會效益,由政府管理部門負責維護與管理,同時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公益林栽植管理工作中去,健全經營責任制度,完善公益林管理模式;針對納入公益林的資源,政府將依法進行部分補償,不再允許經營者擅自改變經營方向;而商品林則主要用于生產木材及其他林業產品,且該部分企業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經營種植方向,提升經濟效益,實現安全生產[3]。
4.2 促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
針對我國林業企業集約性不足、經營規模較小的問題,政府應該鼓勵各企業適應生態建設與市場發展的要求,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現戰略升級。面對我國林業企業經營規模較小、種植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各企業應轉變戰略方向,擴大經營規模,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實現技術改革;同時提升產品的檔次與品質,擴大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企業還應該優化產業整體布局,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時淘汰落后的技術與產品,營造一個健康的企業發展環境,推出特色產品與特色品牌,加快林業經濟的發展[4]。
4.3 完善林業資源開發機制
經過對當地早期林業工程造林建設的分析能夠發現,受到傳統建設思想的影響,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資金不足、地塊分散等問題,這樣會降低林業工程建設的效率與質量。對此,林業建設人員應當意識到市場機制對于林業工程的促進作用,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傳統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形成有效的建設管理機制,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管理的效率。通過林農及管理部門開展林木的培養與種植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林木的后期管控。此外,林業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還應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知識,豐富自己的實踐建設經驗,通過科學的經營開發及管理制度解決當前林業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導經營管理權的轉讓,提高林業工程發展的速度[5]。
5 結語
林業資源保護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林業經濟增長的前提。因此,應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與調整,不斷完善資源開發機制,實現林業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青.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J].商業文化,2021(13):138-139.
[2] 高潤,劉潔.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分析[J].林產工業,2021,58(4):99-101.
[3] 沈玉寶.農村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1,24(4):80-81.
[4] 田至齊,張玉梅.林業生態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J].農村實用技術,2021(3):135-136.
[5] 董高.關于以生態林業建設推動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探析[J].農家參謀,2021(4):178-17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