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新氣象。廣東中小學持續推進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抓好新生入學教育,講好“開學第一課”,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銘記黨的百年光輝歷史,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一、講好百年黨史,感悟信仰力量
各中小學校利用“開學第一課”著力講好黨的百年輝煌歷程,深入學習宣講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血脈。
廣州市海珠區在衛國堯紀念小學舉辦歷史文獻紀錄片《衛國堯》首發儀式暨“紅郵尋蹤 學史力行”郵票中的黨史進校園主題活動。弘揚衛國堯烈士愛國、擔當、孝道、銳志、勤奮的革命精神,用紅色郵票講述百年黨史,讓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心間生根發芽。
東莞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以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為主線,為學生們講授題為《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思政課,以“生在盛世,不負盛世”“砥礪前行,不忘初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勉勵學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奮斗點亮青春之路。
云浮市鄧發小學以“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為主題,開展校長“思政第一課”,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學生們弘揚鄧發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各地市教育系統結合實際,用好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講好地方黨史,幫助廣大青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勉勵同學們聽黨話、跟黨走,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
湛江市委教育工委在黃學增烈士紀念館開課,將現場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融合,讓城鄉學子同上一堂黨史教育課,拉近城鄉學生之間的距離,用鮮活的紅色資源,為全市中小學生帶來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讓革命精神深入課堂。
深圳市龍華區委教育工委組織學生解說員開展黨史第一課——“我為紅色龍華代言”現場主題展演活動,立足龍華本土紅色文化資源,依托十個“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組織區內各中小學開展紅色景點講解活動。通過深入挖掘本土“四史”教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開平市馬岡鎮中心小學在梁福松烈士紀念碑下舉行“紀念碑下的開學第一課”,為學生講述抗戰勝利的光輝歷程和梁福松烈士的光輝事跡,帶領學生清掃紀念碑,加深學生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崇敬之情。
三、偶像空降“云課堂”,照亮前進方向
廣東省教育系統利用“開學第一課”引導青少年以科學家、愛國志士為偶像,崇尚他們的內在品質與精神,將他們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加強人生規劃,增強前進的動力。
廣州市教育局與多家單位聯合打造“青春開學禮”廣州開學第一課,邀請蘇炳添、楊景輝等奧運明星,《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聯合總領隊攸佳寧博士,4次與科學家霍金見面的李淼教授,鐘南山院士團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核心成員之一桑嶺醫生,廣州“網紅禁毒警官”張勝春警官,來自民間專業拯救生命精銳隊伍“藍天救援隊”等嘉賓,帶來別開生面的“第一課”,給同學們豐厚的知識營養,激發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情、對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新學年的積極向往,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認知偶像。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二小學邀請三位退役老兵到校,參加新學期第一次升旗儀式。他們作為護旗手出現在全校孩子面前,鏗鏘有力的腳步、剛正不阿的氣魄,使孩子們深受感染、備受感動。
四、畫出最大同心圓,培育家國情懷
廣東省相關中小學利用“開學第一課”,深入開展“四史”宣傳教育,推動粵港澳青少年之間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港澳學生對國家認同和向心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作為內地首家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迎來創校以來的第一個開學日。升旗儀式上,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來自粵港澳的學生們穿著整齊的禮服,莊重而響亮地高唱國歌。16位同學表演了詩歌朗誦《香江贊》,清朗堅定的童聲伴隨旋律優美的琴聲,見證開學日的正式到來。
廣東華僑中學以《學校史黨史 增鄉情國情》為題為新一級港澳子弟班上“開學第一課”,在老師的講述和引導下,同學們了解學校厚重的辦學歷史、教師躬耕杏壇的使命擔當以及知名校友茁壯成才的事跡,分享彭湃、梁澤庵、邵貞昌、李錫福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同學們表示,要努力學習,掌握技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奮斗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珠海市斗門區第一中學利用“開學第一課”強化對港澳臺籍學生的教育引導,澳門籍學生馮雅妍在聆聽完校黨委書記、校長作的題為《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新時代青年》的開學第一課后,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生長在紅旗下,沐浴在春風里。我們應該珍惜和平、把握當下,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青少年。”
江門中港英文學校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開學第一課,通過“手抄報展示交流會”“誦紅詩寫紅詩”的形式,展示學生的暑假實踐作業,把鮮活豐富的黨史內容融入“開學第一課”,引導學生傳承發揚紅色精神,激發愛黨愛國情懷。
(來源:廣東省教育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