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一、體育教學中對困難生現象的分析
我在幾年的體育教學中總結出,所謂的“體育困難生”包括兩種類型的學生:一種是體育行為差生;另一種是體育成績差生。
體育行為差生的主要表現有:學生因為家庭的原因以及家長對學生一些思想的灌輸。造成學生失去對體育課參與的意愿和熱情,拒絕或者抵觸體育運動;學生自認為身體素質較好,對教師安排的分解練習和組織教學手段不耐煩,行為散漫;因身體素質較差,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信心不足,課中練習不積極,經常借故逃避練習,甚至曠課,對體育課失去信心。
體育成績差生的主要表現有:因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的差距,達標不及格或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技術動作;思想素質、認識態度較差,總是認為自己不行,缺乏堅定的思想品質和頑強拼搏精神,從而影響身體素質成績評定;性格內向,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進行體育訓練,從而影響體育技術測評成績。
通過以上的現象可以說明,作為體育教師,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終身體育問題,在小學階段,我們只能從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方面入手,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轉化困難生。
對于困難生的標準問題,我們應該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理解和看待,要全面的看一個孩子的發展,在我所教的學生當中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尤其是英語成績在班里更是名列前茅,可是遺憾的是這個孩子是個“小胖墩”體育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一點都不著急,是班里有名的“鬧將”針對這個孩子我找班主任談了好幾次,也爭得了家長的同意,我設計出了一套教學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這個孩子有了很大進步。因為現在從國家到學校都是非常重視體育,高考和中考中體育所占的分數比較多,為了讓這個孩子得到全面發展,也為了他以后能更好的成長,沒有心理負擔,我一直不斷的激勵他進步,雖然成績提高的很慢,但是只要師生共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每個班級都存在著困難生,在教學中我把困難生又細分成幾類:一是體質弱、素質差;二是原來體育基礎差;三是對體育缺乏興趣、沒有特長;四是怕苦怕累、怕出問題、影響學習;五是營養過剩造成肥胖。由于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不同,體育差生的表現也各有所別。有的悲觀失望,自暴自棄,有的雖積極努力,都收效不大,而焦急不安。盡管學生表現不同,在教師以及班主任的鼓勵下改變自己體育差的狀況卻是他們共同的心愿。為此,我們做教師的在思想感情上,對他們應當做到關心、熱心和耐心。在行動做法上,對他們應當多接觸、多輔導、多鼓勵。而不能看不起他們,疏遠冷落,嫌棄他們。如對他們這也看不順眼,那也看不順眼,甚至奚落嘲笑、諷刺挖苦,那就必將造成惡性循環。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學習成績好卻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表現較差;有的學習成績差,卻表現出較好的品質,有的在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表現出特殊的才能等等。因此,困難生具有相對性,而不是絕對性,有共性,也有個性,只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全面衡量和考察學生,我們才能科學地作出判斷與評價困難生。從學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師自身水平上看,每個人的管理都存在著差異,要想改變困難生的狀況,就必須找出學生差的原因,要關注個體差異,區別對待,根據差異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
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轉化困難生
(一)結合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的方法
本學期新接了一個新的年級,在這個年級當中有部分困難生,我對這部分困難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身體素質、運動成績、紀律表現等方面作了基本了解前提下,把學生進行了分組,實行分層教學,讓同一基礎的學生在一起練習,這樣減少了學習困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與榮譽感,學生體驗了成功與喜悅,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是能準確掌握教材最基本理論知識、初步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達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教學:運動技能的講解是講細講透并親自做示范指導,技術水平的掌握是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但在一些基本素質的練習中,加大一些練習的比重,通過這種以勤補拙的方式,提高學生能力,從而達到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例如:在立定跳遠中,能力強的學生能跳到二米五左右,而差生只能跳到一米七左右,后者可能永遠也跟不上前者,他們的信心也會隨著一次次的練習而喪失殆盡。我采用了“分組學練”的方法和激勵的方法,對學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就及時的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學習,互相幫助,這種方法激發與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
(二) 確立明確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
成績考核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的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一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考核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體育與健康的測試,不考慮學習過程,其結果雖然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但是,對于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卻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對體育考核望而生畏,也會破罐子破摔。而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達到要求,取得好的成績。我在考核中發現了這一點以后,對于那些平時認真上課的,表現突出的“差生”,我同樣也給予他們一個高分,這樣,我發現,通過教師的激勵,困難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
(三)改變教學模式,享受快樂體育。
在我的調查中有一部分困難生身體條件很好,有時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的反應、合作精神以及奔跑速度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只要練習枯燥的技術時他們就象“霜打的茄子”一樣沒了精神,針對這種現象,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這部分學生就是思想上的困難生,最終反思的結果就是改變現在舊有的教學模式,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練習興趣,從而達到練習效果。在我的印象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把學生當作一個裝納知識的“容器”,不重視學生的學,以自己的教代替學生的學,結果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所以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種游戲手段,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角色情境”中,創設一種寬松、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如在障礙跑教學中,我設置了“為災區運送物資”這一情境,每個學生都是“小小司機”,而壘球、沙包等器械就成了運送到災區的物資,并告訴學生“我們都是優秀的司機員,送往災區的路上有許多“艱難險阻”(即設置的障礙),我們一定要完成好任務,將物資安全地、快速地送到災區。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都爭著當“優秀司機員”,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又如在壘球投準教學中,我舉辦了一次“解放軍打靶比武”,比一比哪個戰士技術要領掌握得好、比一比哪隊打靶打得準、分數得的多,通過表揚和獎勵,使學生參與到競爭的氛圍中,通過比賽,順利地掌握了投的技術動作,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使原本比較枯燥的投擲課變得有活力、有趣味。我仔細觀察了那些思想上的困難生,發現他們玩的開心極了。
角色的互換也可為課堂帶來活躍的氣氛。教師可以組織游戲和競賽,也可以參與游戲和競賽,成為其中的一員。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樣熱愛體育,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鍛煉的意識。如:在短跑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讓自己成為一名運動員,讓學生成為發令員,和學生一起比賽。學生當然很高興,個個躍躍欲試,爭著和老師比一比。在愉快的比賽氣氛中,學生得到了鍛煉。通過這種方法,那些思想上的困難生的興趣一下就別調動起來了。
(四)合作小組在轉化“體育困難生”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只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按照“刺激——反饋”的模式向學生發出信號,學生則根據教師的信號被動地做出各種動作和反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急于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至于學生學得怎么樣,練得怎么樣,教師因班級人多而得照顧不到每一個學生,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給一些“體育困難生”的投機取巧創造了“良機”可想教學效果和預期的將是大相徑庭。而合作小組的教學方法就可克服這樣的問題,例如:在練習400米的過程中,按照以往舊有教法,我的安排是把學生分成四個大組,教師發令,學生開始跑步,但是每一次,總是一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落在隊伍的后面拖拖拉拉,到后來干脆不跑了,還跟老師編出一些謊話,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跑不了了,其實我是知道真正原因的。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學生積極性就越高,而落在后面的學生更是失去信心,根據這樣的情況,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設計出了小組合作練習的方法,把實力相當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這些學生的體育成績提高了很多,而且他們也不在懼怕跑步了。
三、結束語
在我們體育課教學當中,困難生都有各自的產生原因,只要我們體育老師能細心觀察找出原因,關注差異、區別對待,能從關心、尊重學生的原則出發,從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角度出發,樹立學生信心,體育教學中的“差”生最終會走出“困難”的行列,也許他們進步的速度會很慢,但要看到他們確實在進步。他們在嘗到成功的滋味后,就會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而我們體育教師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身心健全的人才,這是我們的一種成功,也是素質教育對我們體育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