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月霞,羅 雯,蔡 倩,石 喚,尚星辰
(揚州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護士的社會角色不僅包括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和科學研究者,也包括理論教學與臨床帶教教師。一直以來,護士群體的職業認同感偏低,提高其職業認同感是長期困擾國內外護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性問題[1]。職業認同感是個體自我概念的核心,是與特定職業的社會角色相關的對所從事或即將從事的職業的態度、價值觀、知識、信仰和技能的看法的總和,職業認同感強的個體對其職業相關的感知更積極[2]。護士群體的職業認同感是護理專業發展和改善患者預后的基礎,受來自患者、同伴、家庭、經濟、社會多重因素影響[3]。
護理人文關懷包含照顧、關心和愛護、責任3層含義[4]。護士經過特定文化教育形成的帶有穩定傾向的,能夠通過護理人文關懷行為體現出來的內在專業稟性或特征,統稱為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包括人文關懷理念、知識、感知和人文關懷能力[4]。護理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可以緩解焦慮、促進患者身心健康[5]。雖然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是否受人口學變量影響目前仍存在爭議,但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養一直是護理教育的核心目標[6]。
在教師行業,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職業認同對其專業發展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7]。教師對護士職業認同感和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對護理專業在讀研究生職業認同感和人文關懷品質進行問卷調查,就教學經歷對職業認同感和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進行分析,為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提供依據。
2020年9月,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揚州大學護理專業2020級全日制研究生和2019級同等學力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利用問卷星進行在線問卷調查。
在查閱國內外文獻數據庫中以護士、醫學生、職業認同、人文關懷、人文關懷能力等為關鍵詞的文獻基礎上,以人文關懷品質問卷[4]和職業認同感問卷[8]組成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能力與職業認同感調查問卷,利用問卷星平臺限時發布。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職稱、第一學歷等一般資料,以及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經歷、人文關懷品質、職業認同感等。
理論教學經歷分為年均授課16節及以上、年均授課4~15節、無/偶爾,臨床帶教經歷分為年均帶教6人及以上、年均帶教1~5人、無/偶爾幾個級別,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感受分為能享受教學過程并有成就感、有時能享受教學過程、以完成任務為主和無感受4個級別。
人文關懷品質問卷包括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能力和人文關懷感知4個維度,共2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不贊同至贊同,依次計1~5分,反向條目修正后,得分越高表明護士人文關懷品質越好。職業認同感問卷包括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行為、職業承諾、職業期望和職業價值觀6個維度,共2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不同意至同意,依次計1~5分。將問卷中的“醫生”替換為“護士”后,問卷Cronbach’s α系數和分半信度分別為0.840和0.731,除職業認知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550外,其他維度的 Cronbach’s α系數為 0.736~0.894。
問卷星平臺數據導出后經雙人核實,剔除不合格問卷,輸入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檢驗或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探討變量間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回收全日制研究生調查問卷45份、有效問卷42份,收回同等學力研究生調查問卷74份、有效問卷73份,總有效率為96.6%。被調查者年齡21~41歲,平均(29.2±5.6)歲;女性占97.4%;第一學歷為本科者占69.6%(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研究生一般資料(n)
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問卷調查中,職業期望、職業行為和職業價值觀維度得分較高,而由薪水、社會地位和受人尊敬組成的職業認知維度得分明顯低于其他維度(見表2),同等學力研究生職業認知維度得分更低(P=0.004)。另外,兩者在由繼續當護士、一生的職業、改變自己適應職業需要和關注行業組成的職業承諾維度得分也存在顯著性差異。單因素及相關性分析顯示,調查對象職業認同感受年齡影響(r=0.214,P=0.022),不受性別、第一學歷和職稱影響。
表2 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問卷得分情況(±s,分)
表2 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問卷得分情況(±s,分)
注:*P<0.05
維度 同等學力(n=73)87.40±10.80 2.04±0.86 3.68±1.05 4.42±0.52 4.19±0.83 4.80±0.44 3.93±0.92全日制(n=42)t值P值總分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行為職業承諾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86.69±10.31 2.54±0.87 3.70±1.04 4.35±0.44 3.80±0.86 4.63±0.53 4.04±0.81 0.343 2.971 0.086 0.755 2.421 1.794 0.659 0.732 0.004*0.931 0.452 0.017*0.076 0.511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分析結果顯示,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研究生問卷總分分別為(110.88±12.11)分和(117.86±10.88)分,兩者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2),且人文關懷知識、感知和能力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對人文關懷品質進行單因素及相關性分析顯示,人文關懷品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r=0.347,P<0.01),與職業認同感有相關性(r=0.499,P<0.01),尤其是在人文關懷感知方面(r=0.594,P<0.01),見表 4。
表3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問卷得分情況(±s,分)
表3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問卷得分情況(±s,分)
注:*P<0.05,**P<0.01
維度 同等學力(n=73)117.86±10.88 25.47±3.84 30.70±2.98 35.63±4.55 26.07±4.57全日制(n=42)t值P值總分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感知人文關懷能力110.88±12.11 24.95±3.76 29.00±3.87 33.45±4.56 23.48±4.32 3.178 0.696 2.457 2.469 2.988 0.002**0.488 0.017*0.015*0.003**
表4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與職業認同感相關性分析(r)
有理論教學經歷的調查對象中,能享受教學過程并有成就感和有時能享受教學過程的比例分別為22.6%和54.8%;有臨床帶教經歷的調查對象中,能享受教學過程并有成就感和有時能享受教學過程的比例分別為18.5%和37.0%(見表1)。教學經歷、教學感受與職業認同感的單因素分析及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理論教學經歷和感受、臨床帶教經歷和感受與職業認同感問卷總分均無相關性。
對人文關懷品質進行單因素及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人文關懷品質受職稱(χ2=4.364,P=0.014)和理論教學經歷(χ2=4.424,P=0.014)影響,不受性別、第一學歷影響。年均帶教1~5人者人文關懷品質問卷總分明顯高于沒有臨床帶教經歷者(見表5)。理論教學感受和臨床帶教感受不影響人文關懷品質,提示除了年齡和職稱因素外,理論教學經歷及臨床帶教經歷對人文關懷品質具有潛在促進作用。
表5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影響因素分析(±s,分)
表5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影響因素分析(±s,分)
注:a與 b比較,P=0.011
項目 人文關懷品質問卷總分110.41±12.32 112.23±11.95 118.52±10.45 122.00±11.92 113.42±11.67 119.45±11.34 122.18±9.66 113.26±11.65a 119.35±10.87b 116.35±11.79 n職稱理論教學經歷臨床帶教經歷無/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無/偶爾年均授課4~15節年均授課16節及以上無/偶爾年均帶教1~5人年均帶教6人及以上27 26 58 4 84 20 11 61 23 31 χ2值4.364 4.424 2.453 P值0.006 0.014 0.091
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處于中等水平,與對新護士以及醫院護士群體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即與年齡呈正相關關系;其職業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同等學力研究生更低,與對新護士及醫院護士群體的調查結果不一致[1,9]。分析原因可能為:(1)臨床護士的工作對象是患者,職業認同感強的護士對護理工作更熱情,更容易獲得患者信賴,而患者及其家屬的肯定和信任也有利于提升護士職業認同感[10]。護理專業研究生,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往往存在職業期望高與缺少臨床工作經驗的矛盾,擔心在臨床工作中無法實現個人價值,對職業發展感到迷茫[11]。(2)現階段護士收入偏低,公眾對護士工作存有誤解,護士群體,尤其是高學歷層次的護士渴望獲得肯定和尊重[12]。本研究中,職業認知維度涉及薪水、社會地位和受人尊敬內容,與常用護士職業認同感問卷內容不完全一致也是造成調查結果不一致的原因[13]。(3)護士科研能力與其職業認同感呈正相關關系[14]。本次調查對象為研究生一年級,科研能力培養尚處于起步階段,提示隨著護理專業研究生的不斷成長,有理想、有信念的高層次護理人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認同自身價值。
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受年齡、性別、學科背景及生活經歷等個人因素影響,也受社會支持與教育環境等外在因素影響[15]。教師是護士的角色之一,臨床帶教教師具有更高的職業獲益感,學生良好的表現可使帶教教師產生成就感[16]。本次調查中,教學過程中能享受教學過程并有成就感和有時能享受教學過程的研究生比例為22.6%,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經歷并沒有顯著提升其職業認同感,原因可能與樣本來源單一、評價工具為自評問卷等有關,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并結合多維度評價對主客觀調查結果綜合分析,深入探究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發展規律,為采取針對性措施提供依據。
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問卷總分分別為(110.88±12.11)分和(117.86±10.88)分,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后者與臨床護士得分基本一致[17-18],處于中等水平。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包括對人文關懷重視、人文關懷方法整合溝通能力的同化、將人文實踐理想與護士職責相融合、整合人文關懷方法、在各種護理實踐中熟練應用5個階段[19]。研究生往往處于第3、4階段,還不能在實踐中熟練應用人文關懷方法。從人文關懷品質問卷各維度得分來看,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知識和感知維度得分較高,人文關懷能力維度得分最低,除人文關懷理念外,同等學力研究生各維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全日制研究生。人文關懷知識的習得隨學習過程不斷變化,而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知識、理念和感知基礎上的整合與應用,是一個長期的內化過程。
護理專業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受職稱影響,與相關研究一致[17],年均帶教1~5人者,人文關懷品質問卷得分顯著高于沒有臨床帶教經歷者。同時,理論教學經歷影響人文關懷品質,年均授課16節及以上者人文關懷品質問卷得分最高。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本質上是一種人文關懷活動,人文關懷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20]。在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過程中,師生互動有利于雙方護理人文關懷品質提升,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貯備與傳授、臨床護理過程中與患者互動以及示范也可以促進人文關懷品質提升。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職業認同感問卷總分與人文關懷品質問卷總分及人文關懷知識、感知和能力維度得分呈正相關關系,與對門診護士的調查結果一致[18]。護理專業研究生的職業認同感不受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經歷影響,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經歷影響其人文關懷品質。職業認同感受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響,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則是護士情感、知識、觀念等內在素養外化為自覺服務患者的意識與行為,對職業認同感存在潛在促進作用。綜合以上分析,提示護理教育者及臨床護理管理者針對這一特點,結合研究生求學目標和求學動機,通過合適的方式,加強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培養,不斷提升其人文關懷品質,促進護理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護理專業研究生職業認同感和人文關懷品質均處于中等水平,職業認同感問卷總分與人文關懷品質問卷總分及人文關懷知識、感知和能力維度得分呈正相關關系;理論教學經歷和臨床帶教經歷影響其人文關懷品質,但不影響其職業認同感。高等護理教育者和醫院管理者應結合護理專業研究生的求學目標、求學動機,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職業認同感培養,不斷提升其人文關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