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芳
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逐漸呈現出強勢的發展趨勢。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理念,能夠構建一種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有效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將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在小學階段滲透人文理念,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人文修養,這將成為小學生前進的重要動力。人文教育會為學生構建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文化生活,使小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推動小學生語文思維的進步與發展。
一、結合課本教材,實施人文滲透
人文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的人格塑造,也會實現學生的個人社會價值,其核心內容是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語文學科在滲透人文理念的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人文主義非常豐富的學科,課本教材在編制的過程中通常注重科學與人文的雙重內涵。語文教師要結合課本教材更好地實施人文滲透,則要找到課本中的人文滲透點。教師可以以每單元的單元主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感受單元課文彰顯出的人文元素,再分別對每一篇課文的主題進行穿插交流。
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如六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是以抗日戰爭為主題,這一單元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革命的成功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而這一單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家國含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材中編制的《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三篇課文是按照時間軸進行編排的,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尋找該時間段的圖片或視頻,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收集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那段崢嶸歲月。教師可以聯系文中的教學內涵,指導學生思考:現代社會中有沒有具備同樣品質的人物,身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需要對國家承擔哪些責任?如何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價值?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將人文教育更好地滲透到語文課堂中,進一步激發學生一心向善和報效祖國的熱情。
二、做好解讀文本,滲透人文精神
語文科目之所以能夠成為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主要是因為語文知識體系當中具有很多人文內容,很多文學作品都蘊含著人文精神。許多語文教師利用探究教學和合作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更好地探究文章的主題與思想,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意義重大。除此以外,由于學習經驗和年齡限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有待提升,對于一些文本的主題思想在理解過程中可能存在誤差,與時代價值觀并不相符,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問題導學,幫助學生自主完成文本解讀任務,并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思想,進一步體會文本的深刻內涵和人文價值,這將會有效促進學生思想境界與文學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探討如下問題:①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文中段落的大意。②文中描寫到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它們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體會?③通過本文的學習,請大家思考:為何魯迅先生受到大家的愛戴?教師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站在作者角度接受魯迅先生的“教育”,對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
三、創新教學思路,實現人文滲透
人文精神是關于人自身的生活和生存發展的精神,這需要教師以特殊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創新精神,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和空間。在具體的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思路,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策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宇宙生命之謎》實現人文滲透,幫助學生在文章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參與的快樂感,使學生的創新思想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激發。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情創新自己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自主對文本內容展開探究和分析,總結文本的基本思想,有效突破教學重點,展示自身的學習成果。學生可以對宇宙生命進行各種想象,甚至出現不切實際的想象,但考慮到宇宙生命的無限可能,教師仍然要尊重他們的創新思維,這樣才可以充分凸顯人文教育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精神,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情懷,通過有效的方式滲透人文教育,進一步促進小學生良好品質的發展,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展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