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摘要:目的:研究腰麻和全身麻醉方式對老年下肢創傷手術后認知和體征的影響。方法:此次入組對象截取的時間區間在2016年9月-2020年9月期間,以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下肢創傷手術患者為調查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將其分成兩組,34例選擇在手術時應用腰麻進行麻醉的患者被納入研究組,剩余34例患者選擇在手術時應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并設為常規組,分析麻醉后的影響。結果:術前,兩組認知功能評分(MMSE)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在MMSE分數上更高,p<0.05;研究組在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幾率為(5.88%),對比常規組(23.53%)更低,p<0.05;研究組在血壓、心率及手術時間上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老年下肢創傷手術患者在麻醉時應用腰麻后,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相對比全麻更少,值得推廣。
關鍵詞:腰麻;全身麻醉;老年下肢創傷;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1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作為一種輕度認知障礙,更多出現在老年患者中,并且持續時間可高達數天或數月,嚴重影響術后的生活質量[1]。據相關研究證實,年齡和手術是影響認知障礙出現的危險因素。特別是在需要進行下肢創傷手術的老年患者中,術后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對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2]。手術麻醉的方式以及藥物等是影響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選擇科學安全的麻醉方式即藥物對老年患者來說尤其重要[3]。基于此,本文為了進一步摸索,特別篩選出了我院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符合條件的老年患者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分組對比的方式,對全麻和腰麻帶來的不同影響展開進一步調查,現有如下調查數據。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入組對象截取的時間區間在2016年9月-2020年9月期間,以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下肢創傷手術患者為調查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將其分成兩組,34例選擇在手術時應用腰麻進行麻醉的患者被納入研究組,剩余34例患者選擇在手術時應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并設為常規組。常規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20人和14人,年齡區間在60-80歲之間,以(72.65±2.85)歲為年齡區間的平均計算值,體重區間在52.65-80.65kg之間,以(62.65±3.66)kg為體重區間的平均計算值;研究組中男女人數分別為18人和16人,年齡區間在60-80歲之間,以(71.85±2.47)歲為年齡區間的平均計算值,體重區間在51.88-81.05kg之間,以(62.12±3.01)kg為體重區間的平均計算值。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組:全麻:選取劑量為0.04mg/kg的咪達唑侖注射液以及劑量為0.5 ug/kg的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劑量為0.2 mg/kg的依托咪酯注射液、劑量為0.2 mg/kg的苯簧酸順阿曲庫銨注射液,進行靜脈注射,起效后,對患者實行氣管插管,在維持期間,選取4~12mg/kg/h的丙泊酚持續注射、0.15mg/kg/h苯磺酸順阿曲庫銨持續注射、0.5~1μg/kg/h瑞芬太尼持續注射,通過注射泵對患者進行泵注。
研究組:腰麻:在L3~4進行穿刺,將腰穿針插入,如果有腦脊液流出,可選擇劑量為10~15mg的鹽酸羅哌卡因推注,推注速度0.2 mL/h,放置硬膜外加強導管,結合腰麻范圍的實際情況,硬膜外追加注入利多卡因3ml,視麻醉平面繼續追加鹽酸羅哌卡因,使麻醉平面滿足T10-T12。
1.3觀察指標
(1)采用簡易智力狀況檢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對兩組患者手術前、手術后一天、手術后三天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滿分30分,27-30分:認知功能正常;分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21-26分輕度認知功能障礙、10-20分中度認知功能障礙、0-9分重度認知功能障礙。
(2)分析兩組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情況。
(3)分析術后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及手術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3.0版本統計學軟件,計數型指標采取例數(n/%)來表示、通過X2的方式進檢驗,計量型指標采取均數±標準差的方式來()描述,如果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認知功能評分情況
手術前,兩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研究組認知功能評分更高,p<0.05,見下表。
2.2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分析
研究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為(5.88%),對比常規組更低,p<0.05,見下表。
2.3兩組血壓、心率及手術時間分析
術后,研究組心率、血壓計手術時間均優于常規組,p<0.05,見下表。
3.討論
認知功能障礙在臨床上主要會出現意識模糊和記憶喪失的情況,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人格改變,麻醉對認知障礙有重要影響。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老年患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外科手術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老年人由于骨密度等情況減弱,極易出現骨折或下肢創傷,骨外科手術是治療骨折的最佳方式[4]。然而,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也在逐漸增加,影響正常手術的預后效果和生存質量。術后認知障礙與患者的年齡、心理、環境等因素有關,而鎮靜藥物和麻醉藥物的使用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危害[5]。因此,如何選擇科學安全的麻醉方式即藥物對老年患者來說尤其重要。
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方面不如年輕人,常常會有并發癥出現,比如神經系統或循環系統等方面的病癥,許多身體器官功能開始出現退化的現象,在身體耐受程度上不是很高,因此,對老年患者實施麻醉后具有一定的風險[6]。選擇科學的麻醉方式,對手術效果和術后認知功能方面能夠帶來重要的效果。臨床上麻醉主要包括腰麻、全身麻醉(全麻)等方式,其中全麻及腰麻在臨床中使用率相對較高,而全麻方式的時間較長、麻醉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腰麻的麻醉方式主要利用腰麻針將需要的麻醉藥物注入到蛛網膜下腔,再將硬膜外導管放入到硬膜外腔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所需要的麻醉藥物劑量,除此之外,還能夠使麻醉效果維持,能夠從根本上將全麻中的術后鎮痛效果不佳有效彌補上,從而為患者帶來更安全的麻醉體驗[7]。在本文中主要體現了,研究組在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幾率為5.88%,相對比常規組更低,在術后認知功能評分也明顯更高,在血壓、心率及手術時間上均更優于常規組,p<0.05。手術麻醉的方式以及藥物等是影響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老年下肢創傷手術患者在麻醉時應用腰麻后,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相對比全麻更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松.丙泊酚與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對老年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探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2):199-201.
[2]牛莉,張愛云,閆芳,譚玉敏,孫靜靜.輕比重腰麻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激指標和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21,24(03):250-254.
[3]包樹臻. 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術應用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術后并發癥的回顧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21.
[4]楊柏竹.兩種麻醉方法用于股骨頸骨折的臨床麻醉效果對比[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08):119-122.
[5]陳祎,郭紅,王慶東,朱雪蓮.不同麻醉類型下老年患者行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前后的激素水平[J].廣東化工,2021,48(01):143-144.
[6]謝禮柏,林朝雄.單側腰麻對82例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循環功能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2):17-18.
[7]周江明,馬翔宇.腰麻-硬膜外麻醉對老年股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及認知功能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8,16(24):1792-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