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思陽 楊宇
摘要:職業教育不但是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也和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關聯性。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導之下,我國對于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實現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時代的需要。為此應當提高職業教育的層次,實行更加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專業性。本文針對如何在“互聯網+”思維下進行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改革進行了探討,希望以此來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高職院校;職業教育
在過去幾年里,我國的信息網絡技術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互聯網開始融入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并有效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需要把信息網絡技術與其職業教育進行結合,以此來實現職業教育的改革,依據高職學生的特性為基礎,培育出一批能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技術人才,然而分析當前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我國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改革方面依然有諸多亟待改進之處。
一、“互聯網+”思維下的職業教育理念
“互聯網+”是一種將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應用作為基礎,和市場、消費者以及商業生態等開展融合、重構以及創新的過程。如何依靠“互聯網+”思維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重新定位與改革,是當前我國各大高職院校急需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在于將用戶體驗作為導向,并且極為重視用戶思維。為此職業教育也需要貫徹落實人本主義的思想,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以如何提升學生的價值為重點,以此來取得更多學生的認可。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探索當前我國在信息網絡時代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從而促使其各個專業和互聯網技術實現深度融合,在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出更多能夠滿足“互聯網+”產業鏈需求的人才。
二、“互聯網+”思維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改革措施
(一)建設高職院校內部網絡課程體系
過去幾年里,我國教育部門致力于進行國家精品課程體系的建設,而各大高職院校也以該項政策為基礎開展了一系列的內部教育體系改革工作,并在此過程中累積了一定的改革經驗。高職院校應當使用其擁有的局域網絡平臺,把各種微課與拓展資源以數據的形式傳輸到校園局域網絡之中,通過這種方式來構建出具有鮮明特點的網絡課程資源體系。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將該體系與其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有機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各種教學資源的共享,學校要引導學生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設備來開展課程學習,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網絡課程資源的積極效應。學生們在經過網絡課程的學習后,便能夠參加與之對應的考核并獲取學分,通過這種方式高職院校的職業教學體系,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了充分的激發。
(二)基于互聯網增強師生互動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職教師需要持續更新其教學理念,充分意識到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并主動轉變其自身的角色定位,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并使用各種手段來豐富教學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其互聯網教學水平,適應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學工作產生的沖擊。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對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開展科學的教學活動規劃,放棄過去由教師進行單向的理論灌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們參與課程學習的動力,并在此基礎上依靠信息網絡技術來和學生之間進行多渠道且全方位的溝通。在實現了信息網絡技術與教學的有機結合之后,教學工作不再受到時空條件的約束,老師能夠通過網絡平臺作為媒介和學生進行實時交流。在課后學生如果遇到無法解決問題也能夠依靠網絡和教師進行溝通。依靠與授課教師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與溝通,學生們能夠對其學習的課程內容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實際效益。
(三)改革單一化的考核評價模式
過去教師在針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價時,大多會使用單一化的考核手段,使用統一的標準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的評價方式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科學性,當前這種單一化的考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實際需求。在“互聯網+”思維下,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點目標,所以高職院校在針對學生開展考核評價時,需要使用更具綜合性的評價模式,為此高職院校能夠依靠考試、論文撰寫與面試等方法來針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考核,從而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更加科學的評價。在此過程中使用的考核方法可以由學生自行選擇,同時一個學生也能夠多次參與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遭遇問題時進行更加全面的思考,最終為其培養出良好的創新思維,為社會提供更加高素質的人才資源。
三、結語
“互聯網+”思維對于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造成了極為顯著的影響,高職院校也應當積極結合信息網絡技術來改革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的改革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高職院校的不同部門需要進行更加密切的協作,依靠“互聯網+”思維來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同時在實際開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轉變觀念,實現課程體系建設與“互聯網+”的銜接。
參考文獻:
[1]鐘卉妍.“互聯網+職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堂改革[J].校園英語,2020(39):130-131.
[2]馮巖巖.“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的優化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05):232-233.
[3]劉育秋,梁藝.“互聯網+”思維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改革探索[J].才智,2017(13):165.
[4]施敏靜.“互聯網+”思維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