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榮
(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不同學者分別對幼兒園、中小學、中職及高校教師進行了職業認同的調查研究。以高校教師為例,調查發現,湖南省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較高[1];江蘇省高校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水平較高[2];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處于中等水平[3]。
作為新建醫學本科院校,H醫學院以服務西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大局,堅持目標導向,努力構建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但是由于學院地處地級市,受地理位置影響,高學歷醫學人才引進較為困難,本科辦學條件有待提高。此外,作為由專科升格的新型醫學本科學校,學院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素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改善教育教學效果、滿足新醫科背景下醫學人才的需求、培養出合格的醫學本科人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除了外部因素,教師內在影響因素對研究教師職業特征、提高教師職業素質、促進教師職業發展方面意義重大。本文將從教師職業心理的角度調查H醫學院教師職業認同的總體水平,并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原因,提出對策。
此次調查對象主要以H醫學院基礎醫學教學部、臨床醫學系、護理系、公共課教學部教師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72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
1.2.1 調查問卷 結合H醫學院實際情況,編寫了《新建醫學本科院校教師職業認同問卷》。通過初始測量、正式測量和分析驗證,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數大于0.900,量表中各因子的α系數均在0.800至0.900之間,表明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調查問卷的第一部分為性別、學歷、教齡、職稱、是否行政兼職、月收入水平;第二部分問卷包含職業認知(1~4題)、職業情感(5~8題)、職業生存環境(9~17題)、職業地位(18~20題)、職業發展(21~26題)5個維度,涉及26道題目。
1.2.2 數據處理 利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其中單項選擇題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多項選擇題采用百分率的統計方式。調查問卷設計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職業認同水平的理想中值為3分,高于3.5分為較高,3.0~3.5分為中等,低于3.0分為較低。

表1 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水平(n=150)
調查結果顯示,H醫學院教師的職業認同總體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待提高。在職業認同的各個維度中,職業認知維度得分最高,其余4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職業情感、職業地位、職業發展、職業生存環境。

表2 職業認同各維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皮爾遜相關性分析發現,職業地位、職業認知與職業情感之間呈中度正相關(P<0.01);除職業生存環境外,職業發展與其他3個維度之間呈低度正相關(P<0.01);職業生存環境與職業地位呈低度正相關(P<0.05)。因此,豐富教師職業認知與增強職業情感、提高教師職業地位相輔相成,均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能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態度;優化職業環境能提高教師對職業地位的認同水平。
2.3.1 不同學歷的教師職業認同不存在顯著差異 從調查可以看出,本科學歷和碩士學歷教師職業認同總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職業認知維度和職業生存環境維度上,碩士學歷與本科學歷教師達到極其顯著的差異水平(P<0.01)。見表3。
表3 不同學歷教師職業認同狀況(±s,分)

表3 不同學歷教師職業認同狀況(±s,分)
維度 學歷n 得分 P t職業認知0.792職業情感職業生存環境職業地位職業發展0.395 0.000 0.395本科碩士本科碩士本科碩士本科碩士本科碩士本科碩士120 30 120 30 120 30 120 30 120 30 120 30 3.967±0.526 3.882±0.827 4.064±0.691 3.996±0.590 2.915±0.334 2.893±0.284 3.386±0.791 3.293±0.889 3.355±0.575 3.329±0.588 3.538±0.391 3.478±0.436 0.4720.004 0.6150.615 0.5590.559總分0.6620.662
2.3.2 不同職稱教師的職業認同存在差異 從調查可以看出,在職業認同總分上,不同職稱教師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1),教授職稱的教師職業認同均值最高,副教授次之,表明教師職業認同水平隨著職稱的升高而增加。在職業認同的5個維度中,除了職業認知維度,其余4個維度中不同職稱的教師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或P<0.01)。通過LSD事后多重檢驗發現,教授職稱的教師在職業地位、職業情感、職業生存環境、職業發展維度中與其他職稱教師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不同職稱教師職業認同狀況(±s,分)

表4 不同職稱教師職業認同狀況(±s,分)
維度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生存環境職業地位職業發展總分職稱初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初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初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初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初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初級講師副教授教授得分3.732±0.673 3.954±0.688 4.071±0.586 3.964±0.507 3.982±0.763 4.076±0.629 4.154±0.535 4.463±0.574 2.760±0.343 2.891±0.307 3.096±0.249 3.287±0.286 3.035±1.009 3.330±0.806 3.636±0.717 3.768±0.472 3.143±0.566 3.397±0.587 3.319±0.517 2.893±0.376 3.330±0.405 3.536±0.420 3.672±0.347 3.736±0.072 F 1.409 3.310 7.079 2.725 3.218 4.961 df 3 3 3 3 3 3 P 0.242 0.022 0.000 0.046 0.024 0.004
2.3.3 不同教齡的教師職業發展及職業生存環境維度存在差異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在職業認同總分上,不同教齡的教師無顯著差異(P>0.05),在職業發展、職業生存環境維度,不同教齡教師的差異達到顯著的水平(P<0.05)。從結果(見圖1)可以看出,教齡在5年以下的教師以上兩個維度得分最低,教齡在11~15年的教師以上兩個維度得分最高。通過LSD事后多重檢驗發現,11~15年教齡的教師與其他教齡教師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圖1 不同教齡教師職業認同總分及各維度得分
2.3.4 不同周課時量教師職業認同總分存在差異 調查發現(見表5),不同周課時量教師職業認同總分差異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P<0.01),在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地位維度,不同周課時量的教師存在顯著差異(P<0.05或 P<0.01)。此外,>10~15周課時量教師職業認同總分的均值最高。通過LSD事后多重檢驗發現,在有顯著差異的3個維度中,>10~15周課時量的教師與其他周課時量的教師分別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5 不同周課時量教師職業認同狀況(±s,分)

表5 不同周課時量教師職業認同狀況(±s,分)
維度 課時 得分F df P職業認知3.40730.022職業情感3.78630.018職業生存環境2.42830.059職業地位4.85630.005職業發展1.69530.271總分5~10課時/周>10~15課時/周>15~20課時/周20課時以上/周5~10課時/周>10~15課時/周>15~20課時/周20課時以上/周5~10課時/周>10~15課時/周>15~20課時/周20課時以上/周5~10課時/周>10~15課時/周>15~20課時/周20課時以上/周5~10課時/周>10~15課時/周>15~20課時/周20課時以上/周5~10課時/周>10~15課時/周>15~20課時/周20課時以上/周3.743±0.445 4.187±0.758 4.095±0.516 3.929±0.751 4.040±0.529 4.216±0.556 4.082±0.613 3.755±0.886 2.784±0.357 2.947±0.295 2.878±0.287 2.920±0.285 3.049±0.662 3.576±0.930 3.530±0.710 3.510±0.805 3.149±0.612 3.473±0.558 3.291±0.545 3.297±0.569 3.400±0.339 3.664±0.412 3.545±0.341 3.502±0.460 4.15830.008
通過比較均值和半結構式的訪談發現,H醫學院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水平中等。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工作的價值,具備積極的工作態度,認為高校教師職業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愿意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其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維度得分較高。但是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學院的辦學條件、教師薪酬、職稱晉升機制都有待提高,加之師生比嚴重不足,教師工作量較大,其職業生存環境維度的得分最低。教師教書育人,只有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當代醫學生,當學院為教師提供的培訓機會少,形式單一,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走過場,機會不均等、不民主時,就會極大地影響教師職后培訓的積極性和職業發展的動力,其職業發展處于中等水平。因此,H醫學院教師職業認同水平總體中等,還有提升的空間。
在職業認知和職業生存環境維度中,碩士學歷教師的得分均低于本科學歷教師(P<0.01),主要原因是:第一,作為新建醫學本科院校,碩士學歷的教師大約占全校教師總數的30%,與本科學歷的教師共同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與相同職稱的本科教師收入差別不大,教師的職業熱情不高;第二,忙碌的教學工作消耗了教師的大部分精力,使其缺少科研時間,教研難以相長,專業技能提高緩慢;第三,缺乏合理的職稱晉升機制,學歷優勢沒有充分體現在學院的職稱評審制度中,碩士學歷的教師工作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職稱評審制度沒有及時改革,與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還不完善,碩士學歷教師的心理落差較大,工作熱情不高,對學院生存環境的滿意度有待提高。
教師的職稱與收入呈正比,職稱越高的教師職業認同均值越高(P<0.01),教授職稱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最高。在職業發展維度中,不同職稱的教師存在顯著差異(P<0.05),初級和講師職稱的教師得分最高,表明中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動機較強,渴望提升專業能力;教授職稱的教師得分最低,說明年長的教師滿足于目前的工作狀態,不再關注職業規劃和職業目標,工作積極性不高。
根據施恩對職業生涯的分段,11~15年教齡的教師有十多年的從教經歷,他們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但同時職業發展也到了瓶頸期:(1)自己的專業知識已顯陳舊,亟待更新;(2)來自家庭的負擔比較重;(3)渴望未來的職業發展但又有些迷茫,或者沒有機會,對待工作會漸漸出現消極情緒,這個年齡的教師在職業穩定的前提下,希望謀求發展,這個階段是職業生涯的核心階段。在H醫學院,11~15年教齡且年齡在35~44歲之間的專業課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60%以上,這部分教師的工作態度、責任心、積極性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他們工作的成就感和職業認同水平會極大地影響學院的發展。因此,關注11~15年教齡教師的職業訴求對H醫學院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不同周課時量的教師職業認同總分差異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P<0.01)。調查結果顯示,>10~15周課時量教師的職業認同水平最高。由于周課時量>10~15課時的教師工作既充實又不疲憊,在完成績效規定課時量的前提下有充分的時間撰寫論文、進行科學研究,使得教師工作熱情較高,工作效果較好。
首先,可以從校外聘請教師來解決校內部分專業教師匱乏的問題,改善教師跨專業代課現象,減少教師教學任務,提高授課質量。其次,采取各種激勵措施,調動教師參與學校工作的積極性,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再次,提高教師福利待遇,保障教師收入穩步提高。最后,完善職稱晉升制度,讓符合條件的教師能夠順利晉升職稱。
師資培訓可根據時代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如專業技能的培訓、教育學知識培訓、心理知識培訓等。培訓可以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例如: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優秀微課供教師學習,開設教師培訓平臺及相關課程論壇,在平臺中推出本院的精品課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