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 方子豪 謝雨晨 謝海帆 夏堯


摘 要:自十六屆五中全會確立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以來,我國對村落規劃建設的重視程度逐年上升,加之城鎮居民回歸自然傳統村落的愿望日益強烈,傳統村落的開發與保護逐漸成為熱點問題。新型旅游資源的開發,需要打造具有自然和諧、舒適閑散、文化傳承等特點的村落植物景觀。在未來的傳統村落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將植物群落為紐帶,力求延續村落鄉土地域價值,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該文從植物景觀的作用與價值方面,對蘇州傳統村落建設提出適合當地環境、充分體現特色并尊重歷史文化的植物種類和景觀配置模式,以期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植物景觀營造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麗鄉村;傳統村落;植物配置;景觀更新
中圖分類號 Q948?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9-0064-03
1 傳統村落植物景物景觀更新的意義
鄉村旅游是我國旅游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民宿、特色小鎮、鄉村休閑地產投資增長迅速。目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
漫山島的鄉村旅游發展起步較晚,但由于先天優秀的自然區位,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等原因,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對漫山島的改造不僅可以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三農”問題和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還可以與發展旅游業結合起來,成為一些地區的旅游優勢和品牌。進而成為實現5個統籌的最佳載體,形成特殊產業,減少城鄉差距,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
植物景觀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對漫山島鄉村旅游植物景觀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整體植物景觀模式的研究,將村落景觀整體化、產業化、生態化、地域化,進一步緩解土地與景觀建設之間的矛盾,同時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實現農業與景觀的復合效益;最大程度地保留當地良好的鄉村風貌,形成既有地域特色,又具現代鄉村特點的植物景觀風貌。
2 蘇州漫山島植物景觀現狀
漫山島隸屬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沖山村,距離陸地笠帽山3.5km,總面積1.3km2。島上有南山和北山2座山丘,南山海拔77.3m,為全島最高點。南山上有春秋時期藏軍洞,山頂平臺稱為“望夫臺”。東、西2條大堤,連接島上南、北兩山。東、西為洲,洲中有湖(西口蕩)。
2.1 漫山島總體植物資源 據統計,漫山島植物種類共計94種(不含居民農田種植農作物及蔬菜),以木本為主,植物數量及生活型比例見圖1。漫山島植物資源類型以落葉植物種類為主,常綠落葉比接近1∶2(具體見圖2)。
2.2 自然山體植物資源與景觀 漫山島有南山和北山2座山體,南山海拔77.3m,是全島的最高點。2座山丘構成了漫山島的屏障、背景和遠觀景觀觀賞面。南山和北山植物種類均較豐富,主要為野生鄉土植物種類。山體植物景觀較為相似:植物覆蓋度較高,色葉種類豐富,有一個良好的植物景觀基底,但缺少植物景觀的特色與主題。
2.3 村落植物資源與景觀 漫山島共有3個自然村落(南頭村、北頭村以及西頭村),村落內的植物包括自然生長野生鄉土種類以及人工種植的果樹和鄉村常見的草本植物。西頭村列植有香樟和櫻花,道路兩側多雜樹;北山村村東口有1株銀杏古樹,村落附近有蘆葦蕩。漫山島3個村落植物景觀基本為自然形成,為鄉土植物或村民自行種植,缺少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亦無植物的養護。植物種類3個村落相似度高,植物景觀同質化嚴重。
2.4 漫山島大堤植物資源與景觀 漫山島有東西2個大堤,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層次簡單。東堤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有零星種植銀杏、旱柳,道路兩側植物種類多為草本植物。西堤較為簡單,垂柳人工不等距列植,具有防風及調節水田氣候功能,下層雜草遍布。2個大堤都有逸生的加拿大一枝黃花。
2.5 碼頭及周邊水體植物資源與景觀 漫山島共有2個碼頭,植物種類簡單,包括香樟、楝樹、旱柳,多為孤植。漫山島周邊太湖水體包括蘆葦、荇菜和菱角,未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
3 蘇州漫山島植物景觀更新的路徑
3.1 總體思路與原則
3.1.1 規劃思路 根據蘇州漫山島景觀現狀,對漫山島植物景觀的更新提出以下5個規劃設計切入點:(1)合理利用現狀植物資源,并維持島內動植物存續的鏈條,保障本土動植物原生棲息地;(2)構建青山碧水的植物景觀,發揮生態功能,實現生態修復;(3)使漫山島植物景觀具有屬于漫山島的異質性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形成植物景觀空間的豐富度以及隨時序變化的多樣性;(4)將植物景觀與經營訴求相結合,打造漫山品牌的特色休閑活動和特色產品,使植物景觀滿足未來目標人群“看景、吃、住”的需求;(5)營造漫山島植物景觀的重要節點,形成漫山植物景觀的代表IP。
3.1.2 規劃原則 針對漫山島植物景觀更新總體思路,以“花漫·綠漫”為主題的總體植物景觀設計,并遵循體現漫山島“花”與“綠”的總體景觀特征,確定基調植物種類,實現“整體化”原則。同時,尊重漫山島當地的環境特征,以鄉土植物為主題,選擇適宜蘇州漫山島氣候特征、土壤條件等的其他植物種類,利用植物生態修復技術,實現“生態化”原則。此外,漫山島植物景觀規劃也可以結合鄉村建設,適當引入林下資源和經濟作物,開展具有科普教育的活動體驗場所,實現植物一定的經濟效應及“產業化”。最后,植物景觀總體規劃也離不開基礎的“地域化”和“畫面化”,應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貌、水土條件、氣候條件、現狀建筑,結合游覽路線、觀賞視線,打造區位地域特色,構建場景化景觀。
3.2 植物景觀設計分區規劃 根據漫山島植物景觀總體規劃思路和原則,確定植物景觀空間分區規劃方案。植物景觀空間分區見圖1。
規劃方案從鄉土植物景觀基礎出發,根據分區功能設置植物景觀的總體特征和主題。例如,設計“秋漫北山”“花山”和“果山”的山體植物景觀意向,栽種秋色葉植物種類,調整當地植物樹種種植疏密,增加花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種植,豐富山體植物層次,打造樹冠復層混交的覆蓋模式。基于漫山島的定位,結合蘇州傳統文化進行植物景觀設計:在碼頭形成疏林漁歌唱晚的植物景觀意向、在魚塘部分區域種植蘇州自然文化名片——“水八仙”等。
在植物種類選取上,選擇大量兼具觀賞與經濟價值的植物種類,除了造景需求,其產品亦能形成漫山品牌,如特色水果、應時蔬菜、水稻等。
3.3 植物景觀季相變化 漫山島植物景觀考慮到經營活動的需要,兼顧四季。主要的南北山體展現春夏“綠漫”之景,點綴部分“花漫”之景。植物景觀空間,根據區域使用功能劃分,多展現夏秋植物觀賞效果。而村落景觀設計,多表現植物春夏秋色彩、花果等方面。不同空間展示植物最佳觀賞效果,利用季節的錯位動態化植物景觀。
3.4 重要節點植物景觀設計 在重要景觀節點如游客中心、碼頭、名宿等,我們增加了組合盆栽、垂直綠化、不同形式的花境設計來豐富植物景觀的形式,并著重不同景觀之間的過渡,如民宿與山體。山體上有2個遺跡存在,可結合其歷史文化,用植物景觀設計來呼應主題。例如,南山有一望夫石,在其周邊種植香椿作為基調樹種,以孤植的梓樹指代妻子。椿萱指代父母,梓樹指代故鄉。
3.5 植物特色休閑活動與特色產品規劃 打造漫山島特色植物景觀,除了必要的種植設計規劃,在其他方面上亦可以開發項目,如特色休閑活動、特色產品,讓游客參與到漫山島植物景觀中來,并將參與感持續,帶回家繼續回憶體味。植物景觀可以形成美麗鄉村的景觀特色,對蘇州太湖漫山島植物景觀現狀的調研和規劃能夠維持島內原有的生態基礎,構建青山碧水的植物景觀,發揮植物的生態功能,實現漫山島的宜居宜游和對太湖生態敏感區的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形成具有觀賞效果的漫山島植物景觀,同時打造特色產品,開展特色經營活動,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漫山島植物節點景觀空間的豐富度以及隨時序變化的多樣性,構成漫山植物景觀的代表IP,加強節點間聯系,形成漫山島植物景觀的整體風貌,并充分挖掘漫山島植物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太湖-蘇州區位的地域特色。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