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阿壩師范學院,四川 阿壩州 623002)
作為傳統樂器的古箏,已經在我國經歷了上千年的時光,在這上千年的歷史中,古箏表演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其氣質清雅、風格多變的特點,讓古箏成為我國古代傳統樂器的重要代表之一。自上世紀古箏走入我國高校課堂以來,古箏教學一直在不斷發展,無論是招生規模還是校園環境都得到了不小的改善。高校中的古箏教學大都以一對一教學為主,教學大都集中于獨奏表演藝術教學、獨奏古箏曲教學,在具體的音樂合奏中,古箏因其自身風格問題,古箏表演位置編排也一直為編曲人員所困擾,學習古箏的學生們的實踐、訓練機會也是十分少的。而高校教學一直更加偏向于獨奏藝術教學,古箏合奏、重奏教學得不到足夠重視,導致古箏專業學生實踐機會不很多。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作為我國科教興國戰略中的關鍵一環,被越來越重視。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培養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我國高校發展的重要部分。而文化振興作為國家振興的重要部分,也在中國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傳統樂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創作的傳統民族音樂更是傳播我國優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古箏作為傳統樂器的一份子,在其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無不蘊含著我國深厚的歷史韻味、文化內涵,深藏著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它承載著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使命。故在高校間進行古箏教學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繼承、學科的多樣化建設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古箏表演藝術也在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古箏課程,專業的古箏教學教師水平也在不斷增加[2]。
然而在當前高校古箏教學中,大多數高校教師教學仍集中于獨奏表演藝術教學,一對一的古箏教學,讓古箏專業的學生專業化水準不斷提升,其教師不斷優化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也帶來了豐富的教學成果,為古箏文化的繼承、發揚培育了眾多人才。然而一對一的教學雖然大大提升了古箏專業學生獨奏的表演水平,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古箏表演藝術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獨奏表演,更加追求多種樂器間不同聲音的融合,而古箏專業學生因為缺乏古箏合奏、重奏方向的訓練、學習與實踐,其合奏、重奏的水平遠遠達不到加入專業化音樂合奏的水平,加之古箏專業學生逐年飽和,在就業市場上獨奏的古箏表演學生越拉越多,就業難度越拉越大,這就需要古箏專業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表演技術,不同于他人的競爭優勢。為了促進古箏專業學生的就業,高校間設立專業化的古箏合奏、重奏表演藝術教學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校的專業教學中,古箏專業學生可以穩步提升自己的古箏表演水平,不斷提升自己畢業后的就業優勢。此外,專業樂團公開演出的古箏三重奏、多個古箏群箏合奏曲目,也為高校古箏合奏、重奏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范本,推動了古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在上個世紀末,我國一些音樂家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古箏合奏、重奏樂隊,這次表演在我國音樂領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古箏合奏、重奏表演藝術開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部分音樂專業院校甚至是設置古箏專業的高校都開始將古箏合奏、重奏納入古箏專業教學課程,傳統的一對一獨奏教學模式得到了新的突破。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古箏合奏、重奏教學課程納入古箏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其教學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然而在這一階段,古箏合奏、重奏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例如師資力量不充足、教學資源匱乏、教學環境較差,教學教材內容不夠完善等,無一不為高校古箏合奏、重奏教學的發展增添阻礙。
此外,高校領導、教師甚至是學生自身都對古箏合奏、重奏表演練習不夠重視,更加青睞于古箏獨奏表演藝術教學課程,教學內容單一,課時安排時間少,古箏專業學生在古箏合奏、重奏方面的聯系時間少,也都是古箏教學發展中的阻礙。加之,高校古箏專業教師大多數仍然采用傳統的“我教你聽”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自身在課程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本身,“我教你聽”的教學模式,大都更加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操作的重要性,降低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實際操作中得到表演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并且,當前古箏教學大都集中在理論與表演的教學,較少去教導學生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只能表演固定的古箏演奏曲目,創新能力不足,表演太過機械化。在這樣缺乏文化內涵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古箏專業學生在表演以及創作時都缺乏了一絲情感的表達。
此外,許多古箏專業學生在接觸合奏、重奏這門課程之前,并未接觸過古箏合奏、重奏,教師直開始合奏、重奏曲目的教學很多學生無法及時接受,容易造成教學成果參差不齊,且合奏課程教學,課堂人數較多,如何讓大家都可以跟著教學進程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古箏合奏、創作教學作為當前高校的重要建設課程,值得我們去思考如何進一步的發展完善其教學策略,推動古箏合奏、重奏的發展。
在高校古箏專業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浸淫古箏樂理多年的學生,還要考慮到許多剛開始接觸古箏、甚至于沒有基礎的小白學生,高校教學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教學策略的安排,為古箏藝術的發展培養人才,為解決古箏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難題提供支持。
在我國高校的古箏專業課程設置中,古箏合奏、重奏教學課程總是被忽略。雖說合奏、重奏課程已經在許多高校得到了認可、設置,但在我國高校范圍中,仍然沒有得到大量的普及。并且已經設置古箏合奏、重奏教學課程教學的設置也不夠科學,沒有進行系統化的建設。在許多時候,古箏合奏、重奏課程的設置都是極其隨意的,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們可能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開上這么一兩講合奏、重奏課教學演練,只有在大型表演前,才可能去集中訓練。在這樣碎片化的教學訓練中,古箏專業學生的合奏、重奏技術自然得不到系統化的訓練,其演奏水平自然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發展古箏合奏、重奏教學,就必須開設系統化的教學課程。
首先,要增加古箏合奏、重奏教學課程的課程時間,不再是之前的一個月甚至數個月一兩講課,變為一周3-4 節古箏合奏、重奏教學課程,并且在系統化的教學課程后,另外設置專業的課程,去訓練學生的合奏水平,提高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對樂團合奏的適應性。再者必須適應學生發展階段的特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程設置要更傾向于理論教學以及基礎技能的訓練,通過對《鳳陽花鼓》《繡荷包》《小涼州》等傳統古箏合奏、重奏曲的分析研究,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的理論教學。
通過對古箏合奏、重奏曲目其情景的具體化分析,研究曲目背景下的風格特點的研究教學,以及曲目各分部的研究。對學生展開針對性地分部教學。到了二三年級,需在原有基礎上增加集中訓練課程,開始展開對學生的具體化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原有曲目的基礎上開展創新發展,逐步熟悉古箏合奏、重奏演奏。到了四年級階段,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創作能力,需要引導學生可以相互合作去創作創新的古箏合奏重奏曲目,開始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特色,促進其適應進入社會后的大環境,適應古箏重奏、合奏的演奏氛圍。
其次,也不能忘記對學生的歷史文化教育,每周至少有一節課來學習古箏文化背后蘊含的民族文化精神,讓學生熟悉了解背后的文化美感。教師教學一定不能脫離時代發展,教學資源一定要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具備一定的科學合理性。古箏合奏、重奏教學是一個持久的發展進程,必須進行系統的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才能逐步推動古箏教學的發展,提升古箏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生來聽來學,很少具備課堂參與感,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教學團隊需要改變現有的教育教學觀念,從學生主體出發,圍繞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進步展開古箏教學、設置課堂活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古箏演奏的基礎理論、古箏表演藝術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古箏表演藝術技巧教學等方面出發,開展全方位的古箏課程教學。深挖古箏曲目背后的人文故事背景,注重古箏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將學生進行古箏曲目表演時的活力調動出來,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民族活力。
避免機械化古箏表演的出現,使學生的古箏演奏富有感情色彩,富含文化底蘊。其次,古箏合奏、重奏作為一種多人表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對古箏演奏曲目、文化內涵等的共同學習,培養學生在古箏合奏、重奏表演中的共情能力,不斷強化學生在古箏演奏中演繹集體情感的表現力。在不斷的教學影響中,推動更多古箏專業的學生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與締造者,將我國不斷發展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融入到古箏演奏中去,弘揚中國精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總是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進行古箏課程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古箏獨奏的專業技術的大幅度進步,但在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下,古箏獨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音樂的追求,人們開始追求更加豐富的音樂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掌握更加全面的演奏技藝,也要求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采取一對一教學、團隊教學、以及集體訓練等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基礎演奏能力提升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其在古箏合奏、重奏表演中的表現力。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例如通過上課播放自己制作的關于古箏曲目、古箏歷史文化方面的視頻等,激起學生進一步探討、學習的興趣,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學活動設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其在不斷地實踐中找到自己在古箏合奏、重奏曲目中的合適位置,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提升未來的就業能力。
目前,高校中古箏專業的合奏、重奏課程教學教師大都是專業的古箏教師擔任,雖然專業能力十分出眾,但在這其中,大多數都不具備合奏、重奏曲目的創作能力,在古箏合奏、重奏教學中稍顯吃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缺乏專業的指知識,對各個聲部的安排及演奏時對學生的指揮調整等都缺乏著相應的實踐經驗。高校應該展開相應的專業知識培訓教學,定期開展音樂指揮知識的學習培訓,提升古箏專業教師相應的教學能力,以及曲目編排能力。其二,古箏合奏、重奏專業課程也可以聘請專業的指揮人才,對古箏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化教學。將古箏專業教師與指揮專業教師結合起來,共同探討研究古箏合奏、重奏課程的設置安排,不斷提升高校古箏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專業素養。
古箏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工具之一,在我國文化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古箏合奏、重奏作為古箏表演的新發展趨勢,應該備受重視。這些年古箏合奏、重奏課程雖然發展迅速,但在教學過程仍然留下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專業能力,并不斷創新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推進古箏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