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懿
【摘要】STEAM教育是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教育。STEAM教育旨在讓幼兒從小能初步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創造、團隊溝通合作等綜合能力,培養跨學科領域綜合性人才。本研究以大班項目活動為例,探討STEAM教育中項目活動開展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STEAM教育;幼兒項目活動;實踐策略
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主要有四點:①STEAM教育通常是針對某一具體項目或問題開展教學活動;②STEAM教育活動中,幼兒通常需要與同伴、教師合作來解決問題;③STEAM教育是提倡將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跨學科整合的教育;④STEAM教育以項目式學習和與問題導向學習為主要形式,二者都是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情境,STEAM實在在真實情境下做中學的教育。
為了培養幼兒從小能樹立自主學習、敢于探究,大膽嘗試的科學精神,激發他們愛學習、愛自然、愛科學的情感,通過與團隊合作,鍛煉創新理念以及加強動手、動腦能力,塑造他們陽光自信的性格,以促進他們全面和諧發展。
在大班的教學里,結合STEAM教育特點,根據孩子們年齡的年齡發展特點,發展興趣與需要,我進行了一系列的項目實踐活動,以《竹筏》為主題設計有趣的科學探究游戲活動,讓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展,獲得在真實的情景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較好的成效。
一、科學啟蒙,激發探索興趣
基于STEAM教育理念,我們如何把STEAM融入到日常的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呢?在2015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就提出未來5年對教育信息化的規劃: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創客空間”建設,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科技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
我在大班開展STEAM教育活動嘗試時,我發現本班的幼兒們求知欲強,好奇好問,喜歡動腦筋思考,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關注。他們不僅喜歡問是什么,而且還要問為什么,欣喜地了解到他們有了抽象概括能力,并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抽象的概念。他們能對熟悉的事物進行分類,也能初步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對于一些探索活動興趣高漲,且在社會交往方面進步飛快,初步具有合作意識與溝通技巧。因此,我認為他們非常適合開展一些項目式研究,于是,我設計的大班STEAM項目“竹筏”活動由此而生。
學期初,我制定好活動方案。探究活動前,我通過播放微視頻,讓大班幼兒們對古老的交通工具——竹筏有了個初步的印象,同時也對制作的過程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接著家園聯動,利用家長資源,一起合力準備了豐富的廢舊材料,例如:樹枝,竹子,鉛筆,小廢紙,貝殼,紙片,橡皮筋,紙盒,毛線,絲帶等,并提供剪刀,膠布,雙面膠,熱溶槍等,在一層層興趣、材料鋪墊下,幼兒順利地展開探究活動。
二、寓教于趣,引導探究活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幼兒園實施STEAM教育可分為項目式和問題導向兩類。項目導向的基本流程為:提問、假設、猜想、嘗試、反饋、反復的嘗試、反饋,取得結果。針對此,我采用了問題式循序漸進,情境創設不斷激勵幼兒們快樂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一)團隊組合建立
1.以幼兒為中心,支持起自由組隊,擬訂隊名,選擇合適的成員為隊長,隊員。
2.隊長與隊員擬訂制作小竹筏的方案。
3.共同繪制竹筏的設計圖。
4.根據設計圖選擇實驗制作的材料及工具。
5.根據圖紙構思建造小竹筏,并初次嘗試實驗。
初次實驗后孩子反饋的問題:他們探索后發現竹筏可以用竹子、雪糕棍、樹枝等制作成,但是材料選擇好了,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固定竹筏、并可以讓它可以安全并平衡地行駛呢?一連串的問題,孩子們一邊研究,探索,一邊制作。
(二)反復調整設計
孩子根據已有的第一次實驗經驗擬訂第二次實驗的方案。
1.隊長與隊員調整小竹筏的設計制作方案。
2.修改小竹筏的設計圖紙。
3.根據調整好的設計圖選擇實驗制作的材料及工具。
4.根據調整好的圖紙構思建造小竹筏,并再次進行實驗。
在嘗試第一次試驗的失敗后,孩子對竹筏的知識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例如捆竹筏,除了可以用繩子,還可以用橡皮筋來捆,有的說:可以用繩子捆住它啊?有的說:繩子很容易松,可以用橡皮筋捆啊?隨后,又出現有橡皮筋又如何捆才能使竹筏穩固?一連串的問題,孩子們一邊制作,一邊商量一邊實操……
(三)優化實踐方案
有第一次,第二次等的失敗經驗的鋪墊后孩子進行第三次的實驗。
多次試驗后,孩子們發現竹筏用橡皮筋固定竹子最牢固,用竹子做竹筏船只船的重量較輕,可以在水上長時間行駛……
(四)支持獲得成功
經過了多次的實驗,個別孩子的實驗有了初步的成功,他們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教師只需引導孩子講述自己選用的方案,圖紙,材料及實驗的過程。
經過多次的選材、制作、調整、優化,孩子們終于探索出制作竹筏最適宜的材料和工具,成功制作出竹筏,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因此,作為教師,在開展活動中要創設科學開放的情境,給幼兒足夠的探索時間,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給予精神和物質方面的支持;同時,要給予幼兒“試錯”的機會,即對于幼兒提出的“稚嫩”想法,教師不能馬上否定幼兒,應該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實踐探究,即使最后的實驗失敗了也沒關系,因為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成長;最后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靈光一現,分析其中的探索價值,不斷的激勵幼兒,必要時可以給予一些”小提示”,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三、幼兒為本,搭建活動體系
在傳統課堂中,幼兒的任務是在老師的講解下完成一部分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思考的過程和主要應用的機會,導致幼兒在生活中仍然沒有使用。而STEAM課堂的學習任務往往為一個項目、一個問題或一個設計。為了共同探究目標,幼兒需要調動、整合各科知識,并在團體協作之中完成。而且目標都來自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大大增強了STEAM課程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提高了幼兒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這也是STEAM教育的另一個特色之處。不是簡單的各科知識灌輸,而是強調學生在做中學,通過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發現數據、動手做,更好的將知識整合、內化。小組合作是STEAM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一個關鍵點。教師將幼兒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來完成一項復雜的學習任務。這個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交流觀點,取長補短,獲得比獨立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想法,而且促進了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的提高。
本學期通過開展STEAM活動,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身上的STEAM素養和感官多維發展,各方面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孩子們對于未知問題充滿了科學探究精神,并能積極動手操作,在探索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在分組活動中,孩子們相互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驗證假設,歸納經驗,形成一定的探究成果,提升了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成功將STEAM教育理念與特點融合在幼兒園日常科學教育教學活動,并讓幼兒認知、創新、合作等方面能力得到長足發展,也希望本次案例實踐經驗總結能給予幼兒園一線教育工作者啟發與思考,也希望能助力STEAM教育與幼兒園學科的融合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圓圓,左瑞紅.STEA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探索與實踐——以大班項目探究活動《光影》為例[J].早期教育,2021(13):41-42,55.
[2]繆珺雯. STEAM活動對大班幼兒學習品質影響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3]李方圓.STEAM教育理念與幼兒園大班木工坊活動的融合[J].家庭百事通,2021(09):5.
[4]徐翠珍.基于STE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的實踐探索[J].家教世界,2021(09):39-40.
[5]汪秀宏.王微麗.霍力巖 支架兒童的主動探究——STEM與個別化學習[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9,5.
(責任編輯: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