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冰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數學知識又很抽象,這往往使一些學生難以理解,望而卻步。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想方設法把抽象變形象,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激發想進一步學習的愿望,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討論,從“關愛學生,建立和諧關系;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運用游戲,體驗學習快樂;完善課堂評價,享受成功樂趣;優化作業布置,培養學習興趣”等多個角度入手,提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蘇聯教育學家斯卡金也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尋求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實踐表明,只有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面就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談幾點方法。
一、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和諧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小學生情感單純,天真活潑,情感豐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調控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僅僅說教是不行的,必須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自己去明白,與學生在情感上取得共鳴,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數學之美,學習數學的樂趣。而且要讓學生學習有目標,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覺學習和玩耍一樣有趣,不厭學,那么學習興趣便會油然而生。而作為數學教師應注意全面關心和愛護學生,多給他們表揚和幫助,給予更多正面和肯定的評價,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一視同仁,增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了解。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教師可設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利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求知欲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中,教師可采用猜謎語的的方法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課件出示謎語(圖1)。學生一聽說要猜謎語,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謎”上來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又如,在教學《搭配中的學問》時,教師根據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我是小小設計師”和“我是小廚師”的情境(圖2、圖3)。
學生在教師精心的教學情境中動手、動口、動腦,快樂學習,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發展“數、量、形” 等概念,培養數學的思維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三、應用數學游戲,提高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小學數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游戲教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動”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更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小學數學階段根據教學的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大類游戲體系,具體包括算術游戲、幾何游戲和解決問題游戲。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的數學游戲,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親自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牢。如設計“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活動和“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等形式多樣的游戲,能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結合小學生喜歡玩“過家家”的特點,設計一個“百貨商店”活動,讓學生拿著人民幣樣票到老師的小商店買到自己喜歡的商品。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完善課堂評價,體驗成功快樂
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的好壞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發現學生的進步,應及時表揚,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例如,在課堂提問中可用“誰爭取、誰來告訴老師、誰來試一試、誰還有更好”等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他們的成功欲。
在評價性語言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的否定評價,多采取鼓勵性的評價。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如“真不錯、你真聰明、你的解法妙極了”……出現錯誤時,不要直接批評,應給予啟發,如“其實你很聰明,再想一想?能否說得更完美些。”“很好!你有動腦筋,下次爭回答得更好”等,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五、優化作業布置,培養學習興趣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充分優化和創新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日常布置常規作業、分層次作業、個性化作業、彈性作業相結合,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并且,利用傳統節日、假期結合學校“怡樂爭章手冊”布置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跨學科綜合性的作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業的布置要體現多樣化,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如數學書簽、數學日記、數學讀書卡、數學手抄報、數學思維導圖……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采,使之樂于思考,感受到作業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下圖4、圖5。
分層次作業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型作業、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提高型作業、面向有余力的學生的發展型作業。實踐性作業是一座橋梁,連接學生課內、課外生活,教師可多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如學習了人民幣元角分后,老師布置學生到超市購物,把自己購買的物品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樣不僅鞏固了課堂數學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心理意向活動。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激發和培養,這種意向活動就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烈。興趣一旦激發起來,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就會覺得學習是一種需要,從而更加努力學習,達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拉姆齊·穆薩拉姆.如何有效激發學習興趣[M].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
[2] 王志江.玩游戲,學數學[M].漓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