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習慣,只有使其積極自主地加入教學活動中,才能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效率。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要以此為出發點,采取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本文從初中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的原則入手,分析了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提出了具體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作者簡介】陳菊芳,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第七中學。
就目前的英語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語言環境的創設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基礎條件,也是開展高效教學活動的前提,為此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得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為了實現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要堅持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如果仍然讓學生處于教師主講而學生被動聽的狀態,那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就無法實現。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的價值,使其理解和認同教師的這一教學目標,并為之不斷努力,從而激發其學習英語知識的欲望和熱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并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策略,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學目的也就能盡快達到。
2.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初中生還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長期使用單調的教學方法,會使他們產生排斥感,不利于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為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積極與他們溝通和交流,了解其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把這些融入自身的教學中。比如,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 Topic1學習對長相的描述。我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帶來他們的全家福或他們喜歡的明星照片來進行描述,他們就很興奮也很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所以興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調動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只有保持了高度的參與性,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進而創造性地去解決英語問題。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性的培養,在自主學習時,使其獨立分析和理解英語知識,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不僅達到了高效學習的目的,還逐漸降低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感,提高了他們的自控能力。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的必要性
當前教育理念下,終身學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懂得怎樣學習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中的熱門話題,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初中階段教師重要的教育目標。由于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并用大量的時間去講解各個知識點,而學生只是聽課和記筆記為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被灌輸的對象。為了符合現階段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把教和學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傳授給學生必備的學科知識,還要指導他們懂得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建立在學習方法的掌握基礎上的,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積極自主地去學習、探索和了解英語知識。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且還能使其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1.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合作教學的模式,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教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6 Topic3中關于問路和指路的句型時,我把教室設計成一個社區,課桌當成建筑物,過道當成街道。讓學生進行問路和指路句型操練,學生們踴躍參加,這節課學生們完全是參與者,對句型掌握得也特別好。在現階段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成員分配要明確,保障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其學習上的優勢,以積極的態度加入學習中,從而提高了合作教學的效率,教學效果也能事半功倍。其次,教師還要理清自主和合作的關系,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所以分工要明確,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來,達到整體進步的目的。
比如,在學習“Making new friends”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后讓他們向其他組員介紹其中的某位同學,以此來學習其中“this is”的句型,以及見面打招呼時的常用語“Nice to see you.”“How do you do?”等。以這種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能使學生受其他人的感染而更加樂于學習知識。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盡量以學生自學為主,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其積極探索和學習英語知識,進而讓他們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完善自主學習計劃。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習計劃的制訂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計劃的制訂上要體現這一教學目標,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的制定,以此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只是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去學習,這樣只會讓學生盲目跟從,并沒有形成自我學習的具體性計劃,其自主學習的習慣也難養成。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完善的學習計劃和合理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英語知識,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去找尋答案。比如,在記憶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Getting Together”這一章節的單詞時,學生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單詞非常多,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制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計劃,根據具體情況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教學材料中的單詞。在學習“driver”“sister”“farmer”這些表示身份的名詞時,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正確的發音和記憶方法,舉一反三,進而掌握更多單詞的讀音。通過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生會按照既定的計劃自主學習英語知識,這對其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依靠教師的不斷引導,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3.課堂上開展豐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制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時,需要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進去,這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前提條件,也是發揮學生學習優勢的基本保障。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課堂中利用游戲、競賽、猜謎等形式讓學生對英語知識有更深入的感悟,并體會到英語知識的魅力,進而喜歡學習英語,為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對于語言學科的學習,其運用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我國的教育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相對較弱,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The Birthday Part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情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處于活躍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英語知識,進而擁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要讓學生利用課文中的單詞和句型對話,比如,可以向其他學生提問“When is your birthday?”“How to celebrate your birthday?”。通過這些對話學生不僅學習了課本內容,還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使其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
4.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至關重要,它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動力,興趣越濃厚,學生的積極性就越高,得到的教學效果也就越好。通過興趣的培養,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轉變為了“我要學”,這是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條件。為此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以有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斷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如果能發自內心地想學習,才能得到更多感悟、更多體會,從英語學習中得到快樂。這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策略,增加一些有趣的,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比如,游戲、辯論、播放視頻等,為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提供助力。比如,在“The Season and the Weathe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天氣和季節有關的視頻,使其能夠聽懂并用熟練的語言談論四季和天氣,同時還能表達自己的喜好和原因。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沉悶的學習氣氛,增添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結語
總之,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通過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不僅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前提條件,也是開展高效教學活動的基本保障。要想達到好的教學實踐效果,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增加教學趣味性,這樣才能盡快滿足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陳潔.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分析[J].才智, 2020(21):108-109.
[2]沈蕾.新時期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農家參謀,2019(17):224.
[3]趙啟蕓.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