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馬艷莉(1978— ),女,漢族,黑龍江鶴崗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學校實現教育體系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手段。高校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對優化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提升現代教育服務質量、加快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對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含義和特征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分析我國高等學校在預算績效管理意識、體系建設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強預算績效管理意識、建立并完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建議,以期達到提高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順應新形勢下高校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
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施行是我國提升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對優化現有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18〕34號),提出我國要加快建立全面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19〕6號),要求進一步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可見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教育層面,對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等學校要實現教育體系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建立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全面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相關理論
(一)預算績效管理的含義及特征
預算績效是預算的行為和執行的結果,由投入環節、過程環節、產出環節和結果環節組成。預算績效管理則是在績效管理中融入預算理念,將績效目標管理的過程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整個過程中,從而提高預算管理活動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政府績效以預算績效為基礎,預算績效也是政府績效重要構成之一。預算績效的管理基礎是績效目標;執行和監督是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因素;預算績效的管理核心是績效評價;預算績效的管理保障是績效監督。預算績效管理具有以“效果”為導向、強調“成本核算”、體現“4E”原則(“4E”是指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益性Effectiveness、公平性Equity)、“放權”與“問責”相結合的特征。
(二)高校實行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學校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對優化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提升現代教育服務質量、加快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是健全高校治理機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和激發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也是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途徑。
二、高校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國家重點推進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戰略以來,高校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嘗試,實踐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不斷在實踐中優化預算管理體系,提高了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較好激發了辦學能力和水平。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等學校加強"雙一流"建設的推進,對如何利用高校現有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實現高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預算績效管理中的一些問題日益突出。
(一)預算績效管理意識欠缺
首先,預算績效的提出相對較晚,大多數人對預算績效管理只是一個概念的認識,高等學校也不例外,高校的管理層中具有財務專業背景的較少,缺乏績效管理的意識,預算績效意識并沒有真正確立。其次,高校財務部門相關人員的績效管理水平有限,認識不足。傳統高校財務更多的注重預算下撥和年底決算經費的收支平衡情況,對于下撥經費的使用效果關注不足。另外,各職能部門和二級部門更重視對項目經費的申請,并沒有與學校的整體發展戰略相結合,往往對于項目經費的使用還沒有一個系統的規劃,存在重申報、輕績效的情況,導致下撥經費支出較少或年底為完成預算執行進度而“突擊花錢”,沒有達到下撥經費應有的作用。這種粗放的項目管理方式,沒有考慮到項目經費的使用效益,導致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低、與學校長期的發展戰略目標相脫節甚至背離。
(二)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
1.預算編制的方法不科學
高校的預算編制部門在編制預算時普遍采用傳統的增量預算法來編制預算,這種方法通常是預算編制部門以學?;诘馁M用支出作為基礎,結合學校預算期內的業務量水平和相關成本因素的預期變化,調整原費用支出而編制預算。該方法預算編制工作量較少,而且簡單易行。但同時也存在無法發現上年度不合理的支出,導致高校資金浪費的弊端。另外,對于高校的財務部門在編制年度預算時也是根據各預算部門上報的預算情況,結合學校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作為基礎對預算進行簡單的加減,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校總體發展和長遠的戰略目標。
2.預算績效管理目標不明確
預算績效管理目標是各種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也是對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項目預算目標不明確,績效管理廣度和深度不足的情況,績效管理往往僅針對個別項目經費的申報、使用和產出情況,尚未覆蓋所有財政資金和學校財政撥款以外的自有資金,對項目的管理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統監督,因此導致個別項目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效益低下、閑置沉淀、流失浪費、預算調整頻繁等問題尤為突出。
3.預算績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數高校尚未制定績效管理有關的制度文件,績效激勵起到的約束效力不強,績效考核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性調整的聯動機制沒能夠建立。項目實施和績效評估無規則可循,沒有相應制度規范工作行為和操作規程。預算的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應用較弱,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對績效評價結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績效評價考核結果運用不充分,日常工作中往往僅是將考評結果作為年底人員或部門考核的參考,沒能將績效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至項目責任單位,發現的問題缺乏及時的修正和改進。另外,由于預算績效考核起步較晚,大多數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激勵制度,導致考核與學校的整理發展脫節;績效評價考核的結果難以與工資掛鉤,追責難度加大,失去了績效考核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