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韻婷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課思維品質培養的策略在小學教學的可行性,并為小學英語教學積累經驗和素材。通過對英語思維品質培養策略的理論依據的闡述,結合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方面就深挖教材、結合現實、思維導圖的設計及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得出的結論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利用學科思維導圖,讀中以問促思,引導學生邏輯性思維的培養。在英語思維品質培養的實施過程中注意任務的目標要明確、任務的難易程度、教師的綜合素質應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思維;品質;邏輯
英語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英語課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獲得的相關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等。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
新課改后,教育部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英語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重點教學目標。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語言學科,思維是語言的載體,閱讀課是小學高年級的重點課型,教師如何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策略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廣大教師一直在探索的一個課題。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本質是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其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要素,教師要應該培養學生在多側面觀察和多方位思考,打破固化思維,多維度、多層次地推理、想象和創造性地聯想和探索。以廣州教科版五年級下冊Unit 8 It's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為例,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容,課前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資料搜索、分析設計、合作制定。在課堂的post-reading環節中,引導學生基于課文內容展開聯想,發展創造性的思維,小組討論合作,鼓勵學生用英語寫出自己的理想目的地、假期旅游團計劃,并在全班展示成果,勇敢表達見解,在聆聽別人講解的同時,訓練了其思維的廣度。在這個語言交流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并指引學生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培養創造性思維,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這種探究性的思維任務更有利于拓展延伸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基于客觀事實和理性推斷,善于辯析、質疑、判斷、品評、反思。教師可以通過有效提問引導學生不斷剖析自己的觀點和角度,進行更深刻的思考,才能在批判性思維的引導下,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1.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既要有整體大局意識,也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細節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設置與學習內容有關的發散性思維的開放問題,讓學生在多角度思考,鍛煉學生全方位的思考方式。如,在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中,學生在呈現各自的理想計劃后,教師提問Why do you like this plan? Why do we need to make a plan before our trip? 引導學生說明自己的觀點與角度,闡述喜歡這個計劃的原因,并分析做旅游計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師提問Is there any problem with this plan? 鼓勵學生探討假設性的問題,從反方向思考自己設計的計劃的缺點,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批判,豐富文本的情境和內容,更好地完善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認知,教會學生勤學勤思,善于發現,在思考中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在教學中將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教師要通過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樹立批判性思維觀念。培養善于觀察、發現新問題,創新應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例如,在學習本課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后,讓學生對課文中Ben的北京行計劃作出分析,教師提問Is this a perfect pla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lan? If you are Ben, how will you describe your plan to travel in Beijing?讓學生樂于審慎獨立地考慮,大膽想象,敢于質疑,如何去豐富或改善此次北京的旅游計劃,如,景點和活動的規劃、攜帶物品的提示、旅行中人員的分工安排等,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多角度去思考和全方位觀察,以此讓學生擁有批判性的思考精神,從而獲得更多的啟示與感悟。
三、利用學科思維導圖,讀中以問促思,引導學生邏輯性思維的培養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是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以辨證方法為指導,以判斷、推理為操作的基本形式,以概念為操作的基本單元,概括地反映客觀事物規律的理性思維過程。
1.以主題的設疑中訓練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自主發展的主體。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要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教師要營造溫馨和諧、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創設疑惑情境,讓學生大膽參與,敢于提問,發揮最大的想象空間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本文的教學導入時,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圖片,鼓勵學生圍繞What, Where , How, when, Who等提出疑問,讓學生們帶著疑問進入語篇,解放和活躍思維,探索真實的答案。
2.在語篇的解讀分析中,讓學生更關注對文本的銜接與連貫內容的理解。只有學生全面理解把握閱讀篇章的內容,聯系上下文,段落發展,句間關系,并結合文章的中心主旨分析,才能更精確地理解作者的創作用意和真正意圖。
以五年級下冊Unit 8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 為例,let's read和Fun with language的兩篇閱讀文本描述的是Ben游北京和游美國的兩個旅行計劃,以空間為主線,時間為輔線描述Ben旅游的時間和觀賞的人文景光。在語篇解讀分析時,教師引導學生以空間和時間為主線,把握整個語篇的文脈,梳理文本脈落的邏輯關系,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和提煉出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更有利于學生對語篇框架的把握,從而達到通讀文本,讀懂文本的效果。這一過程就是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在頭腦中構建更具層次性、更具邏輯性的語篇結構,對語篇有更清晰和深層次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勢在必行,讓學生在掌握和運用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語言技能,更能提升英語核心素養。語言的學習肩負著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任務。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就不斷開拓創新,幫助學生從跨文化的交際角度去觀察和探索世界。在核心素養下的英語課堂,提升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批判性和邏輯性,使這一教學策略模式逐步規范,落實英語教材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創造性思維(多湖輝創作哲學作品)[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B%E9%80%A0%E6%80%A7%E6%80%9D%E7%BB%B4/10947151?fr=aladdin.
[2]李為昊.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M].遼海出版社,2020.
[3]梁歡.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問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4):93.
[5]謝娟.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課例分析[J].新課程,2021(13):118.
責任編輯? 楊? 杰